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湖北省2024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等级性考试模拟(三)历史试题
湖北 高三 模拟预测 2024-05-24 5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经济史(旧)、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选修(旧)、经济与社会生活、世界史 、政治史(旧)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 “昔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教民农桑,以币帛为本。上智先觉变通之,乃掘铜山,俯视仰观,铸而为钱。使内方象地,外圆象天。大矣哉!”对材料解读有误的是(       
A.丝织品充当过一般等价物B.称赞货币的诞生是伟大的事
C.铸铜为钱是智慧的产物D.称赞货币的统一是伟大的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2. 汉武帝时期,“元狩四年,山东水灾,凡有流民七十八万口;元鼎六年,山东河灾,令饥民流亡江淮间就食”;(汉昭帝)始元四年秋七月,诏曰:“比岁不登,民匮于食,流庸未尽还。”这些流民流亡他乡,成为地主田庄的徒附,“耕豪民之田”,或庸耕于庄园中。这反映出当时
A.土地兼并现象较严重B.田庄经济是当时最重要的经济形态
C.田庄稳定了社会秩序D.田庄经济具有自给自足的特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3. 《三国志·魏书·文帝纪》记载:“魏之氏族,出自颛顼,与舜同祖。舜以土德承尧之火,今魏亦以土德承汉之火,于行运,会于尧舜授受之次。惟陛下迁思易虑,以时即位,显告天帝而告天下,然后改正朔,易服色,正大号,天下幸甚。”其意在(     
A.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B.彰显曹魏政权的正统地位
C.宣扬“君权神授”的观念D.恢复上古时期的禅让制度
2023-09-20更新 | 232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9月调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4. 有学者指出,“文景之治”时期恰值汉代地方权力最为活跃的时期;“开元盛世”之后唐朝虽然由盛转衰,但唐王朝经济活跃、文化昌明、作为东亚文明中心和世界仰慕之国的地位继续保持了百年之久,这一阶段正是地方权力扩大而尚未失控的时期。作者意在强调
A.汉唐盛世都是以君主的开明为基础B.地方分权有利于维护王朝统治
C.地方适度分权有利于增强社会活力D.汉唐繁荣得益于地方分权政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5. 明思宗崇祯元年(1628年),吏科给事中韩一良上疏曰:“臣所闻见,一督抚也,非五六千金不得;道府之美缺,非二三千金不得;以至州县并佐贰之求缺,各有定价;举监及吏承之优选,俱以贿成。”这主要体现了(     
A.选官制度的变革B.阶级矛盾的激化
C.皇帝权力的旁落D.晚明官场的腐败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6. 鸦片战争期间,英军封锁珠江海面后,依据之前在东南海域测绘的图纸一路北上,占领既定的目标舟山、定海,然后继续北上,直达天津,剑指北京。材料可用于说明当时(     
A.清廷官兵缺乏作战的勇气B.闭关锁国政策难以维系
C.中英两国国力相差较悬殊D.英国挑起战争蓄谋已久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7. 杨在军在《家族企业长寿之家族因素剖析》中指出;“步入近代,同仁堂药店除加强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外,还积极利用官方联系以图在原材料、定价权,品牌维护、资金方面获得好处,企业获得新发展。”这反映出同仁堂
A.经营者专注于产品结构调整
B.充分利用官商合办经营模式
C.利用与官方的关系垄断市场
D.借助政府力量加快市场开拓
2017-07-27更新 | 364次组卷 | 18卷引用:福建省闽侯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7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8. 1947年冬至1948年夏,人民解放军开展了以“诉苦”(诉旧社会和国民党反动派给予劳动人民之苦)和“三查”(查阶级、查工作、查斗志)为主要内容的整军运动。这一运动(     
A.适应了形势发展的需要B.为全面接管城市做好准备
C.推动了战略反攻的到来D.瓦解了国民党的军队优势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9. 196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政府在北京和巴黎同时发表了建交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一致决定建立外交关系。两国政府为此商定在三个月内任命大使。”公报虽然只有两句话,但被西方舆论形象地称之为“一次外交核爆”。中法建交(     
A.执行了“另起炉灶”的方针B.瓦解了二战之后的国际格局
C.体现了“求同存异”的思想D.改善了中美之间的紧张关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0. 中国历史研究院院长高翔说:“在人类历史上,每一个时代都有一些具有全局性、根本性意义的问题,在任何时候,研究者对这些问题都不能绕着走。事实上,对这些问题的深入观察与思考,是真正读懂历史的前提。人们对历史的认知水平,取决于对这些问题的掌握程度。真正成功的史学体系,不可能建筑在东拼西凑的资料碎片上,不可能满足于对历史细节的苛求,更不可能止步于对时代问题浮光掠影的考察。严肃的历史研究,必须从大处着眼,从本质着手,在经世中提升。”以下说法符合作者意思的是(     
A.历史研究必须为现实服务B.研究了根本性的问题就读懂了历史
C.历史研究不用追求历史细节D.历史研究需要抓住关键的时代问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1. 学者们认为,古代世界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三次农业革命:第一次是以发明农业和畜牧业为标志,第二次是以开始锄耕为标志的,第三次是以开始犁耕为标志的。其中,第一次农业革命(       
①主要起源于西亚的小亚细亚半岛        ②人类由食物的采集者变成生产者
③社会直接分化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        ④人类逐渐从迁徙过渡到定居生活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②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2. 凯撒征服了高卢,而且是第一个跨过莱茵河,去进攻日耳曼人的罗马人,大大开拓了罗马的疆域。公元前44年,罗马传闻凯撒想接受国王的称号,自从500年前罗马结束君主制以来,罗马人就一直蔑视被一个国王统治的观念。于是,60名元老院议员串通起来,密谋暗杀凯撒。在那个以“3月 15日”著称的日子,当凯撒走进元老院时,阴谋者们一齐刺杀了他,这位“国父”当场毙命。“凯撒之死”反映的实质是(     
A.平民与贵族之争B.罗马与外族之争
C.凯撒与元老之争D.共和与帝制之争
2024-03-09更新 | 369次组卷 | 9卷引用:浙江省强基联盟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3. 有学者指出:“17世纪中叶,在欧洲出现了一种新的国际关系模式。这一模式改变了希腊文化与西亚、北非文化,影响了中世纪的帝国观念,代之以主权平等的观念及其相应的国际秩序。……这一新的国际秩序,在资本主义的驱动下,又成了向外扩张的‘世界国际秩序’。”该秩序(       
A.体现了公平正义的国际关系B.使集体安全体制进一步完善
C.使外交制度得到进一步发展D.具有欧洲国际关系体系色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4. 1947年6月,美国副国务卿克莱顿对英国外交大臣贝文说:“如果计划的实施从作为某种核心的西欧开始,美国政府会感到满意。”他还表示:“如果苏联想要得到美国的援助,就必须在欧洲问题上作出根本性的立场转变。”材料中的“计划”(     
A.是两极格局开始的标志B.推动了战后欧洲的经济复苏
C.意在缓和美苏之间矛盾D.确立了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
2023-11-23更新 | 125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11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5. 第一次不结盟运动阐述道:“现在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集团,根据逻辑和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来看,必然不时引起国际关系恶化。冷战和它会变成真正的战争的经常严重性危险,已经成为国际关系中存在的局势的一部分。”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不结盟运动是军事政治组织
B.客观地指出了当时的世界局势
C.世界两极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D.世界区域集团化趋势日益明显
2019-09-19更新 | 97次组卷 | 9卷引用:河南省新野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周考历史试题

二、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16. 【英国交通发展与中国近代铁路】

材料一   对于工业发展来说,有时候,方便地获得原材料的途径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有时候,到达市场的途径起着决定性作用。工业发展早期原材料起决定性作用,后期主要是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而交通既有利于工厂更方便地获得原材料,也有利于更方便地把产品运抵市场。一个产品能够以什么样的速度作为生产资料进入另一个过程,取决于交通的发展,在这方面运费的低廉、速度的便捷起着很大的作用……“如果不是依靠它们的道路来运载,工业革命将会被推迟到铁路时代”就形象地说明了这一时期英国交通变革在工业革命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对重工业如煤、铁、建筑业等工业来说尤其重要。……同样,工业革命对交通运输的发展提出了要求,交通要迅速变革才能适应日益增长的工业的发展需求,工业革命的发展也为交通变革注入了技术动力。

——林国锦《1750—1830年英国交通变革及其影响初探》

材料二   若地势阻隔,不能相通,故必铁路成,则万里之外,旦夕可至;小民生业,靡不流通。

朝廷法旨,靡不洞达;山川之产,靡不尽出;风俗之陋,靡不尽除。使中国各省铁路全通,则国家气象大变:商民货物之蕃息,当增十倍;国家岁入之数,亦增十倍。至于调兵之捷速,可省多营;转漕无阻,可备海梗;民间无差徭科派之困,官吏无驿站办差之累。

——张謇《代鄂督条陈立国自强疏》,《张謇全集》第1册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交通发展对工业革命的影响。用一句话指出交通和工业革命之间的关系;结合所学指出当时英国交通进步的具体成就。
(2)根据材料二、分别从政治、经济、社会、军事等方面概括张謇建议修建铁路的理由。结合所学,简述交通发展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2024-05-24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2024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等级性考试模拟(三)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17. 【科举制度与晚清选官制度】

材料一   法国启蒙运动领袖伏尔泰曾著有《风俗论》赞誉中国“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衙门任职……人们全然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法国重农学派魁奈更认为“中国的专制君主不持偏见……一切官职均经科举获得,只把哲学作为宗派,把文人奉为贵族”。一直到1855年,英国期刊文献和议会辩论中,仍认为没有任何其他国家(包括罗马帝国)先于中国采用竞争性的文官考试制度,中国有更多社会群体享有“竞争(文官)的自由”,且“没有操纵的提名,也没有可耻的党争”,有的是“(封建社会)平民政治的内涵”。

——摘编自【英】汤因比等《展望二十一世纪西方文官制度》

材料二   李鸿章在1864年就批评中国士大夫沉浸于章句小楷之积习,建议“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需专设一科取士”,梁启超《公车上书请变通科举折》要求“停止八股试帖,推行经济六科,以育人才而御外侮”。……光绪二十四年诏令“向用四书文者,一律改试策论……第一场试中国史事、国朝政治论五道;第二场试时务策五道,专问五洲各国之政专门之艺;第三场试四书义两篇,五经义一篇”。1905年清政府再有诏书“饬令各督抚设学堂,将俾全国之人,咸趋实学,以备任使……著即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

——据【日】宫崎市定《科举史》、【美】艾尔曼《晚期帝制中国的科举文化史》改编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述相关西方人士推崇科举制度的原因,论证科举制所具有的“(封建社会)平民政治的内涵”。
(2)根据材料二、概括晚清政府在选拔和培养人才方面的新举措。结合所学,基于政治、文化角度,归纳影响近代科举制命运的外部因素。
2024-05-24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2024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等级性考试模拟(三)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18.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的英国,仲裁在各类商业活动及其他纠纷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1563年英国《劳工法令》规定,治安法官或地方官员可通过调解、仲裁或诉讼审理等手段来解决劳资纠纷。1698年,英国颁布第一部《仲裁法》。1854年,英国议会又通过了包含大量仲裁条款的《普通法程序法案》。19世纪之后,劳资争议发生后,一般是双方各自指定数目相等的仲裁人组成仲裁委员会来解决纠纷。当这些争议通过仲裁成功化解,或当争议无法化解而导致劳资冲突爆发时,仲裁委员会的使命就宣告结束。詹姆斯·杰斐指出:“在很多情况下,仲裁并不能成功地消除雇主和劳工之间的权力鸿沟,相反却加剧了权力的不对称性。”

——摘编自刘金源《近代英国劳资争议仲裁制的兴起》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掀起了重塑政府的改革运动,将一些公共服务重新下放或返还给公民社会组织。莱斯特·萨拉蒙认为:“我们正在经历着一次‘全球结社革命’,即在市场和国家的领域之外有组织的公民行动在蓬勃兴起。”法国公民社会组织在1987年就建立了54000个,而20世纪60年代每年只成立11000个。据最新估计,英国有公民社会组织275000个,其收入接近国民生产总值的5%。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公民社会研究中心的联合调查显示,73%的公民社会组织有政策倡导行为,59%的公民社会组织开展过游说活动。

——摘编自齐久恒《近代西方公民社会组织的历史嬗变——基于四个阶段实践特征的镜像透视》

(1)概括近代英国仲裁制的特点,并评述其影响。
(2)归纳20世纪70年代西方公民社会组织的发展情况,并结概述其背景。

三、论述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名校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唐书·孝友》记载了一则案例:初唐武后统治之时,同州下部(今陕西渭南)人徐元庆为报杀父之仇手刃原县尉赵师韫,并于案发后主动归罪。此案判决引起了近百年的争议。

武则天以女性身份掌权,引起朝野诸多非议,她本想遵循先例,贯彻儒家“父之仇弗与之共戴天"的信条赦免复仇者,以博得仁义之名。但八品的左拾遗陈子昂却作《复仇议状》一文,他认为,法律是“圣人作始,必图其终,非一朝一夕之故,所以全其政也”,主张不应以礼屈法,提出先诛后旌的处理方法;即“置之以刑,然后旌其闾墓”。武后考虑之后采纳,并奉为经典供后世参照。

百年之后,柳宗元重提此案。柳宗元时任礼部员外郎,积极支持“永贞革新”。他作《驳复仇议》批判陈之建议,认为“既诛且旌”乃“渎刑坏礼”,应遵循圣人之制,“穷理以定赏罚,本情以正褒贬”。他认为礼法本不存在冲突,目的都是为了防乱。因此,表彰与处死同施于一人,将导致滥用刑法或破坏礼制,不利于警示后人谨慎行事。他建议对复仇案件要区分论罪用刑:若复仇合乎“礼”,即父为官吏误杀,复仇当被奖励;如其父确实当诛,复仇便是“仇天子之法”“悖骜而凌上”。

与柳同一时代的韩愈也加入了论战,为此写了《复仇状》一文。他认为,臣下无权决断复仇案,应当从古制,直接上呈尚书省,由集体讨论出具意见,最后由皇帝定谳。

——改编自沈玮玮、曾潞明《唐人徐元庆复仇案的百年论争:陈韩柳之别》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徐元庆案”引发的陈、韩、柳的争议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经济史(旧)、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选修(旧)、经济与社会生活、世界史 、政治史(旧)

试卷题型(共 19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15
材料分析题
3
论述题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2
经济史(旧)
3
中国古代史
3,4,5
4
中国近现代史
6,8,9
5
选修(旧)
6
经济与社会生活
7
世界史
8
政治史(旧)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65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单题
20.4小农经济单题
30.4三国鼎立单题
40.4唐前期的鼎盛局面单题
50.65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 单题
60.4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单题
70.65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地位和作用单题
80.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单题
90.4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外交方针单题
100.65历史和历史的“重现”单题
110.65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单题
120.65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古代罗马及罗马帝国单题
130.4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单题
140.65冷战与两极格局单题
150.65不结盟运动单题
二、材料分析题
160.4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170.4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  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
180.4中世纪城市自治  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三、论述题
190.4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