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罗马及罗马帝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1 道试题
1 . 如表为世界不同地区古代文明的重要成果。这表明(        
地区成果
两河流域城邦治理、泥版文书、法典、学校以及帝国的实践
埃及国家治理、象形文字、金字塔、灌溉农业
古罗马共和制、拉丁文、大竞技场、罗马法、地中海诸国的一统
中国大一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治理、科举制、四大发明
A.世界古代文明发展相对分散独立B.文明优劣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C.文明的发展以地区间的交流为前提D.不同地区文明带有鲜明的地域特征
2023-05-28更新 | 77次组卷 | 43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高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随着古罗马《布艾体业法》的颁布,大法官被授予自行决定诉讼程式的权力,使合法而不合理的权利丧失其法律上的保障,而使合理不合法的关系获得事实上的保护。奥古斯都明确授予有名望的法学家“公开解答权”,使他们的解答对具体案件产生约束力,这体现了古代罗马(     
A.司法审判中形式主义较为严重B.统治者侧重于拓展法律的适用范围
C.注重协调贵族与平民间的利益D.法律建设具有实用性和灵活性特征
2023-05-28更新 | 302次组卷 | 6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公元3~6世纪,中华文化与西欧文化的比较。

文化主体

基本态势

中国

以儒家文化为主。兼收并蓄,兼容并包儒家文化受到佛教、道教文化的冲击,同时各形态文化之间相互学习、借鉴

西欧

由罗马多神崇拜转向基督教被定为一尊,直至文化发展由基督教所垄断基督教排斥其他宗教信仰,逐渐形成以基督教为核心的文化主流

——摘编自刘家和、刘林海《3~6世纪中西历史及文明发展比较研究》


提取材料信息,从中欧对比的角度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阐述清晰。)
4 . 古罗马凯撒大帝在高卢作战期间,通过广场建筑将他的家族与神的谱系连接在一起。屋大维继位后,在新建的广场上建满了自己的雕像以及罗慕路斯和罗马共和国名人的雕像,屋大维之后的每位继任的皇帝都力求兴建一个纪念性区域。这反映出罗马建筑(     
A.讲求布局上的整齐划一B.突出了经济管理的功能
C.赋予了一定的政治色彩D.彰显出明显的等级差异
5 . 不同文化间的接触、碰撞,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交融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罗马共和国是贵族专政,适用习惯法,贵族垄断着立法权和司法权。平民形成了一股足以和贵族相抗衡的力量,双方斗争非常激烈。公元前5世纪中叶,平民要求制定成文法,提高平民政治经济地位以及限制贵族的专横和压迫,并以三次“撤离运动”向贵族施压。公元前454年,元老院设置由贵族及平民各5人组成的10人法典编纂委员会,并派人赴希腊考察法制,公元前451年制定法律,经森图里亚会议(公民大会)批准,称《十二铜表法》。

——摘编自高攀《古代中西方成文法典之比较一一以<法经>与<十二铜表法>为例》

材料二:阿拉伯文化不是对单一的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它既吸收了西方的希腊、罗马文化,又继承埃及、波斯、印度等东方文化,它是许多民族文化在伊斯兰教社会中融合而成的。因此,阿拉伯文化是一种“综合文化”……文明的发展促使阿拉伯的许多学科如文学、医学、天文学、数学、工程学等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并传入欧洲,欧洲中世纪文化的发展能打破黑暗达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阿拉伯文化的传入是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根据需枫的《阿拉伯文化的综合与继承》等资料整理

材料三:明清之际耶稣会士传入中国的西方文化,自然科学是其主要部分。这些西洋学术对于中国来说都是新鲜的:欧几里得几何及其演绎推论给中国思想界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世界舆图使中国人获得了新的世界概念。对此,徐光启、李之藻、方以智等明代科学文化界的先进人士,有着较为清醒的认识。徐光启在其著述中多次谈到,传教士带来的西方科学技术,“多所未闻”;从其学习与钻研中,他感到有一种“得所末有”的“心悦意满”;在驳斥反对派的诘难时,他更鲜明地指出,外来文化“苟利于中国,远近何论焉”。李之藻也说,利玛窦等传教士带来的物理、几何等科学,“有中国累世发明未晰者”。方以智在《考古通论》中指出,西洋学术能“补开辟所未有”。这种对外域学术的开明态度,反映了中国早期启蒙学者的宽阔胸怀。

——摘编自张明《中外文化交流史》


(1)阅读材料一,概括《十二铜表法》制定过程的特点。结合所学,说明《十二铜表法》对古罗马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地位。结合所学,用史实说明阿拉伯文化的传入使“欧洲中世纪文化的发展能打破黑暗达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3)根据材料三,用一句话概括徐光启、李之藻、方以智等人对待中西文化“较为清醒的认识”。结合所学,以利玛窦的贡献为例,说明其对中国文化的“补开辟所未有”。
6 . 下表所示是对罗马共和国时期政治现象的描述。由此可见,罗马共和国的政治(     )

现象1

设执政官两人,一年一任,起初由百人会议从中老年贵族中选出,具有宗教和军事双重职责;后来取消执政官的年龄限制,且向平民开放(甚至法律要求其中一人为平民)

现象2

元老院由卸任高级官员组成,可终身任职,负责指派官员(包括行省的省长)去管理公共土地、指挥军队以及分配公共资金;元老院还有在战争等紧急状态下提名独裁官的权力

现象3

公民大会(平民大会)是罗马名义上的最高权力机关,但其决议只对平民有效

现象4

所有官职均无薪金,获选为官员是一种荣誉和责任

A.贵族寡头色彩浓厚
B.具有三权分立特征
C.继承雅典民主传统
D.过度强调公民义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罗马共和国中晚期,罗马城盛行“权力支持下的表演”。将军们纷纷用战利品建造公共神庙,又当众向士兵分发战利品;贵族们竞相进行公共演说,还在艺术等领域展示自己和家族的功绩与德性。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自然法精神影响贵族的行为B.平民在政治上具有重要作用
C.重视品德成为社会主流价值D.参与公众活动属于贵族职责

8 . 有同学在学习公元前6世纪一公元前5世纪的中西方法律时,做了如下对比,其中正确的是(     

材料一 公元前450年左右,为了缓和平民和贵族的矛盾,罗马元老院接受公民大会决议,整理罗马法律,刻在铜板上,公诸社会,是为《十二铜表法》。《十二铜表法》明文公示,按律量刑,限制了贵族滥用权力,规范了社会契约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平民利益。

材料二 公元前536年,国小民寡的郑国在齐、秦、晋、楚等大国的夹缝中求生存。子产为保护平民,以维系国家劳动力,决定把刑法浇铸在金属器皿上,公布于民,以保障其权益。

A.均怀抱实践正义的理想B.皆因平民的抗争而起
C.悉使贵族丧失政治实力D.都出现了成文法
2023-05-07更新 | 291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场口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据考证,罗马法规定的特有产虽然允许子女暂时处分,但要依据父亲的意愿,因为在法律规定中,子女的经济活动所赚取的财产一律视为父亲所有。正如盖乌斯所言:“我所拥有的财产,不仅来自我个人,还来自我的儿子、妻子与奴隶。”材料表明古代罗马(     
A.妇女家庭地位极其低下B.财产纠纷具有法律保障
C.父权家长观念较为浓厚D.子女无法支配家庭财产
10 . 罗马帝国中后期,帝国政府允许一些日耳曼人加入罗马军队,并且在退役后,他们能像以前罗马的退役老兵那样,领取土地进行耕种。他们在自己的土地上仍保留着日耳曼房屋的式样、耕作方式和土地丈量制度。罗马帝国的这一政策(     
A.推动了区域文化的交融B.促进了庄园劳作方式的兴起
C.扩大了罗马的奴隶来源D.保证了罗马社会的长治久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