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罗马及罗马帝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罗马帝国面积广大,人口众多,但常设官职非常少,直到公元2世纪,中央和行省的高级官员不过150人左右。罗马境内存在众多地方风俗与文化,甚至同一行省内部都保留着自己部落首领的藩属国。即使是把元老院、高级长官乃至立法的职权都集中于一身的皇帝也不可能将触角深入城市和乡村,只能仰赖行省和地方的精英阶层治理各地。行省总督是该省最高的军事、行政和司法长官。总督之下是罗马帝国的基本单位自治市,每个城市设有官员、议事会和公民大会。地方政府的主要任务是维持秩序,保卫疆土和向中央政府输送税收,即使是这些任务,地方政府大多也仅限于倡导,而非通过政府投资系统开发和兴办。通过把治理责任委托到地方,罗马人有效地削减了行政成本,维持了庞大帝国的运转。

——摘编自晏绍祥《与距离斗争:波斯、罗马与秦汉帝国的中央集权和地方自治》

材料二   罗马城起于山丘之上,台伯河河床较低致使当地居民日常取水极其不便。帝国境内地势险要之处的水源无法满足军事需要,位于西班牙的陈旧供水系统也无法满足居民日常用水需求……从而修建了赛戈维亚古罗马高架引水桥,引水桥由2.04万块石块堆砌而成,共由166个圆拱构成,128根石柱支撑,长728米,高30.25米。引水桥巧妙地结合赛戈维亚的地势特点进行设计,将河水引向地势较高的城市区域。

古罗马高架引水桥

——摘编自李延梅、周小儒《浅谈西班牙赛戈维亚古罗马高架引水桥的建筑设计之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帝国实行地方自治的必要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修建古罗马高架引水桥的目的,并指出赛戈维亚高架引水桥的建筑特征。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奴隶可以买卖。自由民捕获逃亡奴隶应归还其主人……自由民窃取神或宫廷之财产者应处死,而收受其赃物者亦处死刑。”同时,将奴隶视为奴隶主财产的一部分,侵犯了这部分财产权亦受法律的严惩。还规定:“自由民将宫廷之奴或婢,或穆什钦努之奴或婢,带出城门外者,应处死。”《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3条规定:“如用手或棒子打断自由人的头骨,应缴纳300阿司,如为奴隶,则为150阿司。”可见,奴隶在社会上不能与自由人平等,法律维护奴隶主利益,阶级属性也是昭然于世。

材料二   《十二铜表法》包括传唤、审理、执行、家长权、继承和监护、所有权和占有、土地和房屋、私犯、公法、宗教法、前五表的补充和后五表的补充等。从遵循“习惯法”到创立一部新法律“成文法”,开创了罗马法制史上一个新的时代。它“不分贵族和平民,所有受害人依法受到同一的保护,所有加害人按法律受相同的制裁”,具有“平等性”;它在条文中明确“禁止无限制的自由报复”,以“仅在双方不能达成和解的情况下”对“同态复仇”加以限制,体现了对个人“生命权”的尊重和司法执法机制的灵活性和审慎性。

——摘编自刘招静《<十二铜表法>——罗马法的起点》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汉谟拉比法典》和《十二铜表法》内容的相似性及其实质。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十二铜表法》的主要内容并对其作出评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罗马历代统治者都十分注重帝国道路建设,行省总督要在任职期间保证该行省城市之间的道路畅通,对连接行省和帝国中心的大道维修与建设格外关注。经过几百年的努力,罗马道路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其境内的道路网可到达每一个角落,到达罗马人统治的所有地区。“罗马境内所有公路的总长度绕地球一圈还有余——共9万多公里。”罗马道路修筑最初是为军事征服目的服务,因此修筑时注意安全性。当道路在山区通过时,一般修筑在地势较高处,以避免敌人由高向低的突袭。

——摘编自王允《浅析罗马道路建设及其历史作用》

材料二元代建立了遍及全国的驿站制度,水陆站共计1500处左右。驿站以大都为中心,沿着几条交通干线,通达各边疆地区。元政府建立驿站,是为了“通达边情、布宣号令”。驿站每60里左右设一站,过往使臣或王公贵族需持有圣旨令牌或铺马圣旨,同时有官府出具的证明文书,方可在驿站换乘铺马,并享用政府提供的首思(按例分到的食物)。由于元朝驿站也设有水站,大都的货物通过大运河输送到泉州、广州、宁波等港口,再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运往东亚、中亚以及更远的欧洲。东南亚、印度的香料,西洋的布匹等各种物品也经由海上丝绸之路输入到元朝港口,再经元朝驿站输送到全国各地,为元代的海洋贸易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摘编自乌云高娃《元代驿站、客馆的建设及经济文化交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道路建设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元代驿站制度发达的原因及作用。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国家道路交通建设的主要因素。
2024-03-29更新 | 130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汉时期,在思想道德与社会经济的双重背景下,一方面妇女所受到的思想约束相对较弱,另一方面经济的快速发展也要求妇女必须更多地参与到社会劳动中来,这使她们具有完整的社会性成人身份。由此带来的社会现实便是秦汉时期的妇女得以广泛而深入地参与到当时社会经济各个领域的劳动中。所以秦汉时期的妇女不仅拥有较高程度的参政权、受教育权,在财产的继承和支配、婚姻的自主等其他方面也同样享有较多的权利,而这些正是她们和封建社会后期女性相比拥有较为优越地位的具体表现。

——摘编自岳岭《秦汉妇女权益和地位研究》

材料二   罗马实行的是嫁妆婚姻,它对于妇女而言不仅仅是获取陪嫁物,更重要的是通过嫁妆参与了社会财产的分配,嫁妆是古罗马妇女参与社会财产分配的一种形式。遗产继承制度给予了妇女更多的财产占有权和财产的处置权,它是罗马妇女参与社会财产分配的另一种形式。妇女在现实生活中冲破法律限制享有着更多的权利:有的妇女在家庭中占据主要地位,是家庭经济的主要承担者,有的妇女可以买卖土地,参与动产和不动产的经营。

——摘编自何越《古罗马妇女经济地位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时期妇女拥有较高社会地位的主要表现并对这一现象进行简要评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罗马妇女经济地位提高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中西方妇女地位提高的认识。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流士为了便于调遣军队,传达政令,除了利用赫梯、亚述原有的驿道外,又修筑了许多新的驿道。驿道沿途设有驿站,驿站附设旅馆,随时都有信差备马以待。从苏萨到小亚爱斐斯的“御道”,是所有驿道中最长的一条,全程2400公里,每20公里设一驿站。苏萨发出的命令和文件,站站相传,日夜不停,7天即可到达终点,而一般商队却要走3个月。另一条重要干线起自巴比伦城,横贯伊朗高原,东达大夏和印度边境。为了保护驿道的交通安全,在沿途各地区和沙漠的边界,在大河的渡江处,都修筑有防御工事和驻扎卫戍部队。

——摘编自谢玉珊、徐虎《大流士一世改革与波斯帝国的全盛》

材料二   影响帝国城市的另一个因素是罗马的道路系统。交通要道把整个帝国连为一体,从伊布拉坎(今天的约克),经由梅蒂奥拉努和君士坦丁堡的陆路,一直到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最初,这些交通要道是为了军事和国家目的而开发的,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帝国早期,但是它们也被广大公民所使用。路上有3种类型的歇脚点:城市、过夜的旅馆和换马的地方。这些歇脚点之间最长的距离大约是20罗马里(30千米),并且一般情况下每8到10罗马里就有一个歇脚点。在很大程度上,主要道路确实将罗马内部联系到了一起。由于人员和货物的经过,沿线城市更容易繁荣起来。

——摘编自【英】西蒙·普莱斯、彼得·索恩曼著

《古典欧洲的诞生——从特洛伊到奥古斯丁》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波斯帝国和罗马帝国道路系统的共同点。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古代帝国道路修建的影响。
2024-03-13更新 | 238次组卷 | 4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德保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材料       

姓名亚历山大屋大维
个人经历16 岁跟随其父参加希腊战争,20 岁继承了马其顿王位。热衷于推行扩张政策,企图征服世界,最终建立亚历山大帝国。19 岁登上了政治舞台,对外发动战争,但基本采取适可而止的战术。
统治措施效仿波斯帝国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在征服地区袭用波斯行省制。鼓励马其顿人与波斯人通婚。始终没有称帝,披着共和的外衣,实行君主专制政体,地方上实行行省制度,授予行省居民公民权,实现行省居民的罗马化,出现罗马和意大利同行省上流社会融合。
文化贡献在远征过程中建立了著名的埃及亚历山大里亚城,在城内建有剧场、花园、广场、体育场、神庙、宫殿、图书馆和博物馆等。喜欢读希腊的文学作品,能用希腊和拉丁语写诗。他建成了大理石的罗马城。建造元老院会所、神庙、剧院和庞大的交通网。

——摘编自曹承杰《亚历山大和屋大维》

(1)据材料提取信息,从个人经历和统治措施两个角度归纳两位历史人物的相似之处。分别指出两人对战争的态度。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两者建立的帝国对世界的积极影响。
2023-06-28更新 | 55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江阴市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城市化程度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罗马道路的修建和维护需要下水道,“条条大路通罗马”,罗马对外征服到哪里罗马道路就修到哪里,下水道是罗马道路的标配,沿着道路铺设在两侧,战时可以作为作战掩体,平时有排除道路污水和垃圾的功能。罗马有着著名的洗浴文化和竞技文化,浴场用过的废水,冲刷竞技场的污水和清理一切公共设施的污水要通过下水道排净。

——摘编自刘琳琳《古罗马城下水道的修建及对城市发展的作用》

材料二   192912月,国民政府公布了南京城市规划新方案,明确提出避免使城市发展呈“狭长之形”,避免“一部过于繁荣,一部过于零乱”的非均衡发展。道路系统运用了林荫大道、环城大道、环型放射等具有西方巴洛克规划风格的规划概念与内容。在城市建筑形象上即使“因需用上之必要,不妨采用外国形式”的建筑,规划者亦要求“唯其外部仍须具有中国之点缀”。该方案将中央政治区、市行政区、园林区、住宅区、工业区、学校区、交通用地等分区规划,将行政区规划作为首要内容进行考虑;还包括城内道路、市郊公路、铁路车站、港口码头、飞机场站、河流渠道等交通系统的整体规划;另外还包括城市供排水、电力配给等基础设施规划。

——摘编自孟建民《城市中间结构形态研究》

材料三   19491957年中国城市主要公用事业能力

单位19491957
自来水年底生产能力万立方公尺/每昼夜264.4449.4
自来水年底管道总长度公里643712564
下水道年底总长度公里61549920
年底铺装道路长度公里1013316540
年底公共汽车车辆总数13124370
有轨电车车辆总数8601224
有轨电车年底行车线路长度公里340391
无轨电车车辆总数166493
无轨电车年底行车线路长度公里93226
煤气年底生产能力万立方公尺/每昼夜27.658.2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档案馆编《19531957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罗马下水道建设的作用。以下水道为代表的罗马建筑十分发达,结合所学,指出古罗马建筑最主要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29年南京城市规划新方案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其成因。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的历史现象,并分析其出现的时代背景。
2023-08-29更新 | 12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一轮复习收官卷】第二模拟(浙江卷)-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昭王时,义渠戎王与宣太后乱,有二子。宣太后诈而杀义渠戎王于甘泉,遂起兵伐残义渠。于是秦有陇西、北地、上郡,筑长城以拒胡。”

——《史记·匈奴列传》

“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

——《史记·蒙恬列传》

材料二   古罗马也曾修筑过“千里长城”。从1世纪到3世纪,罗马人为防备日耳曼人的袭扰,陆续在莱茵河与多瑙河之间修建了一条“防御之墙”,从今天德国的波恩附近直到雷根堡附近,全长584千米。另外,公元117年,罗马皇帝哈德良来到不列颠视察后,下令修建长城以抵御凯尔特人,该长城由三个罗马军团历时约六年分段筑成,史称哈德良长城,全长约118千米。

——摘编自马兆锋编著《伟大的古罗马文明》

材料三   清朝入关后,一直没有修缮过长城,康熙三十年(1691),古北口一带的城墙有不少地方损坏倒塌,边防总兵蔡元上疏朝廷请求修缮,工部等建议康熙帝予以批准。康熙帝很不以为然,他认为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历代经常修缮,但从来都没有因此而免除边患。他说:“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

——摘编自徐永清《长城简史》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欧亚帝国大规模修筑长城的共同原因。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康熙帝对修筑长城的看法。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从屋大维征服埃及后,罗马帝国就把埃及视为帝国的“粮仓”。埃及的农业经历了一段繁荣的时期。据记载,在公元1世纪,埃及每阿路尔(0.275公顷)的农作物产量为10阿特巴(400公升),但在公元2世纪,每阿路尔的农作物产量为12阿特巴,超过同时期的希腊等地。在凯撒时期,罗马城每年有四个月的时间需要埃及的粮食来提供补给,而在奥古斯都统治时期,罗马对埃及粮食的依赖更进一步的加剧,埃及每年向罗马提供100多万吨的小麦。除小麦外,这一时期种植的其他产品,还有大麦、葡萄、橄榄、大蒜、洋葱、卷心菜等。如果没有埃及所提供的资源,罗马的城市就会没有粮食供应并且难以维持下去。

——摘编自罗琦《繁荣背后的危机:罗马和平时期的埃及农业状况》

材料二   庄园是有组织有管理的大生产组织,它的存在解决了在外族入侵、内部战乱的环境下继续农业生产,维持社会消费供给的问题,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庄园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体,在管理良好的庄园生产中,三田制、轮犁、马耕等先进农作方法、制度得以发明、应用与改进。庄园经济给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村人口带来了物质生活的保障,它至少使农民取得了若干生活上的主要必需品。

——摘编自郭应霞《西欧中世纪庄园的经营管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罗马和平时期埃及农业繁荣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总结西欧中世纪庄园制度的意义。
2023-05-09更新 | 87次组卷 | 2卷引用:【好题汇编】纲要下期中冲刺--(高频材料分析题60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通过与其他政治秩序的对照,我们可以勾画一幅更加精细的帝国图景。帝国至少需经历一个崛起和衰落的周期,而且还必须已开启下一个新的周期。因此,帝国存续时间较长这一标准体现在其制度革新力和再生力上,有了这两种能力,帝国的存在便不再取决于先父(们)的超凡领袖魅力。如果一个强国没有幅员辽阔的统治疆域,是不足以被称为帝国的。相比海洋帝国,疆域跨度的标准显然更适用于陆地帝国。对于海洋帝国的权力扩张而言,远比疆土的有形控制更为重要的是,它手中可供支配的资源。与主权国家相比,在帝国权力扩张、成形过程中,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因素相互交织得更紧密。这其中,军事优势这一小因素也能对帝国的崛起与衰落产生大影响。

——摘编自[德]赫尔弗里德·明克勒《帝国统治的逻辑:从古罗马到美国》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围绕“帝国的崛起与衰落”这一主题,自选一个帝国,拟定论题,并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有理有据,条理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