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王权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王权的加强
(1)背景条件:封君封臣制度造成了西欧王权的___,也孕育着统一的力量。作为国家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国王被视为___的领主,法理上拥有高于_______的权力。中古中后期,随着社会环境逐渐稳定、____增长,西欧各国的王权有不同程度的____
(2)过程表现:从11世纪开始,____国王逐步扩大王室领地,到15世纪,击败了各地封建主,基本完成了______的统一。英国自诺曼征服后,到15世纪晚期___王朝建立后,逐步形成比较强大的王权。15世纪末,在伊比利亚半岛形成了_________国家。
2022-02-11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纲要下)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课前案)
2 . 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中古西欧政治制度的代表
(1)法国:等级君主制
①背景:欧洲的分裂割据状态阻碍了________的发展;在走向统一国家的过程中,王权与教会冲突不断
②三级会议: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表组成。三级会议支持________,反对教皇,确立了国王________的原则。三级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法国进入________阶段,进一步强化了________

(2)英国:议会君主制
①《大宪章》的签署:13世纪初,英王约翰奉行的________失败,遭到贵族、骑士和市民反对。《大宪章》肯定了________的合法地位与人身的神圣不可侵犯,同时保障封建主的特权,并适当照顾骑士和市民的利益。

②议会的召开:13世纪中后期,英国多次召开会议,议会权力逐渐加强。14世纪中期,英国进入________时期。国王通过议会为自己的政策寻求支持;议会以向国王请愿的方式,要求国王改善统治。
2022-06-28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选必一)第2课 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课前案)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时,西欧全境已被各级教俗封建主瓜分殆尽,凡领主皆有地,凡地皆有领主,因此所有的城市都处于或封建领地、或国王领地、或世俗领地、或教会领地之上,绝无例外。虽然大多数国家有君主,但君主权力所及,仅王室领地而已。各级教俗封建主在自己的领地内俨然是一个个大小国君,集各种权力于一身,凡事皆需领主首肯方可行。作为城市兴起的第一步,首先要聚集一定数量的人口,主要是手工业者、商人及其家眷,然后再修筑城垣、开辟道路等。这一系列活动假如没有得到所在地封建领主的事先允许,肯定是不能进行的。更何况,兴建城市之地都为交通便利之处,如此兴师动众不可能瞒过封建主的耳目,也绝不可能是封建主事后承认的既成事实。

——摘编自金志霖《试论西欧中世纪城市与封建主的关系》

材料二   四中世纪的西欧城市兴起迟而发展快,不仅是由于社会经济勃兴的推动和市民的奋斗,而且还得益于它找到了合适的盟友王权的支持。城市与王权结盟,使得在封建割据的夹缝中生长起来的城市增强了力量,更有能力与封建领主的侵逼和社会经济运行不畅的困难做斗争,在艰难竭蹶之中成长壮大,使城市工商业得以发展兴盛。同时,这样的联盟也促进了王权的加强,促进了西欧各国加强中央集权、消除封建割据的历史进程,并导致了西欧政体的演变。

——摘编自黄健荣《中古西欧城市与王权的盟友关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欧城市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世纪西欧城市与王权的关系。
2022-06-28更新 | 21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西欧在公元10世纪以后的生产工具得到了改进,进而农业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再加上西欧特殊的地理位置,在经济活动的繁荣下,城市的兴起也就成为必然。城市的兴起是经济活动催化出来的结果,这必将推动经济社会进一步繁荣,经济繁荣将推进政治制度的完善,从而不断促使西欧封建社会发展前进。城市的人口不再是属于某一个封建领主管辖的农奴了,所有的人按照当时的惯例,只要在城市里居住了一年零一天以上,这个人就可以获得自由民的身份。所以许多农奴为了改变身份,纷纷入城,这就必然导致西欧农奴制的瓦解。西欧封建城市还孕育了新的社会阶层——城市中产阶级。他们的眼界更加开阔,表现出来的世界观也和以前的以农业为本的社会的人不一样,因此就形成了一种新的价值观、世界观。

——摘编自刘娟《浅谈西欧封建社会的城市兴起》

材料二   12世纪以后,随着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大批新兴城市不断崛起,商业贸易日益兴盛,在对抗地方封建主的斗争中,国王和市民阶层形成了紧密的联系,他们互有需求,携手合作。国王利用城市的经济实力,反对封建贵族的地方离心倾向;市民为了与封建领主相抗衡,寻求国王的中央集权庇护,以营造经济活动所必需的和平环境。1265年,英王召集的议会和1302年法王召开的三级会议,标志着英法两国等级君主制的形成。自13世纪下半叶起,西欧逐渐走出君主制割据的政治生态,取而代之的则是以议会或三级会议为核心的等级君主制。以等级代表会议形式出现的等级君主制,是西欧王权借以维护统治秩序、贵族维持既得利益和市民实现政治参与的国家治理新模式。尤为重要的是,市民阶层在与王权的合作中,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他们的经济利益和政治诉求开始受到重视,从而第一次成为国家事务管理的参与者和统治权力的分享者。

——摘编自姜守明《中世纪西欧君主制的阶段性特征》


(1)分析中世纪西欧封建城市兴起的原因。
(2)简述中世纪西欧封建城市兴起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古西欧的“三种人”(僧侣、骑士、农民)

现藏于英国不列颠图书馆的绘画作品生动地反映了中古欧洲的社会构成。第一等级僧侣和第二等级骑士(代表国王及封建主等世俗力量)占据了画面的中心,农民则被挤到一边,只能聆听而无资格加入对话。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教师用书

材料二   "中古早期的西欧王权弱小,地方割据势力林立。但这种政治状况随着封建社会走向稳定和城市的兴起而逐渐改观。城市中的市民支持王权反对地方贵族,打破了原有的政治平衡。国王与教会贵族、封建诸侯和市民三个等级势力实行联合专政,并通过议会沟通以获得支持。于是王权较以前大为上升,权力已超越了直属领地的限制,建立了对全国的统治。

——摘编自陈文滨《中世纪西欧多元政治的形成及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古西欧社会的典型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古西欧王权变化的趋势及原因。
2022-04-03更新 | 16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卓越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欧洲中世纪长期处于教会和国家、王权与神权的二元统治制下,政教之争是中古西欧政治史上极重要的内容。王室与教会作为并存的两大政治力量,两者之间的冲突与合作并存。中世纪前期,王权与教会的关系错综复杂,两者既相互为援,又不乏激烈的权益纷争,处于既对立又统一的状态,涉及这一问题的理论,首推教皇基拉西乌斯一世在公元5世纪提出的“双剑论”;中世纪中期,教会的实力不断增强,“上帝之城”与“世俗之城”之间展开了长期的以争夺最高统治权为核心的政治斗争;进入中世纪后期,王权在与教权的合作与斗争的制度化进程中走向强大,而教权则日渐没落。从12世纪起,西欧城市发展迅速,商品经济繁荣。王权最终能取得胜利要归因于在王权与教皇的斗争中,西欧各国的民族意识开始了最初的萌动。1213世纪开始的西欧王权的加强,以及民族和民族国家的形成运动,到1516世纪大体完成。这一漫长过程的结束,终结了教会在中古盛期所确立的“万流归宗”的地位,王权的加强、民族国家的胜利必然意味着教皇势力的衰落。

——摘编自《欧洲中世纪的双剑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王权与教权关系的演变历程。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王权在与教权的斗争中走向强大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世纪王权与教权既合作又斗争的关系。
2022-09-28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广雅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