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世纪教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23-24高三上·河南·阶段练习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法王菲利普四世与巴黎大学大事记

1295

菲利普四世颁布的法令规定:禁止以任何借口掠夺巴黎大学教师和学生的财产

1301

巴黎大学教师和学生要求免除房屋租赁税,遭到巴黎市长的拒绝。菲利普四世支持免除巴黎大学教师和学生的房屋租赁税,此外免除了通行税、关税和其他商品税
菲利普四世强调巴黎市长每两年必须当众用法语宣读一次所有特许权条款,以提醒巴黎市长不折不扣地保障特许权的执行

1302

菲利四世颁布的法令规定,主教法庭审理巴黎大学教师和学生的案件,该措施使巴黎大学教师和学生免于世俗法庭的审理

1304

巴黎城市长皮埃尔·朱迈尔公然违抗该原则,逮捕并处决了两名巴黎大学学者,国王将其逮捕

1306

为了进一步吸引外国学者,菲利普四世规定:学生和教师受到我们特殊的保护,无论是在城市还是道路中都受到保护。

材料二   1302年,菲利普四世开创了三级会议制度,标志着封建等级君主制正式确立,法兰西政府从巴黎大学招募了大量知识分子充当官吏。菲利普四世从巴黎大学还选拔了一班顾问,即“王家立法官”,专门探究罗马的各类成文法,编写通行王国全境的法律。在与教皇卜尼法斯八世的斗争中,巴黎大学站在国王一边,拥护国王的统治。神学院部分教师宣称,卜尼法斯八世的教皇地位不合法。菲利普四世派遣使者逮捕了年届古稀的卜尼法斯八世。

——摘编自高露《1215世纪欧洲大学特许权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菲利普四世支持巴黎大学办学的做法。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菲利普四世支持巴黎大学办学的影响。
2023-11-05更新 | 200次组卷 | 5卷引用:陕西省韩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学术界大多认为“中世纪”一词由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历史学家比昂多(1388-1463)最先使用。他在其《罗马衰亡以来的千年史》中摈弃了认为6世纪之后的历史是罗马史的继续的传统观念,认为古代史已经随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而结束,在那之后开始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这一历史时期到比昂多自己生活的时代又已经结束了。于是,他把这一历史时期称之为“中世纪”。用“中”这个词,不仅意味着这段历史时期是处在古典文化和他自己那个时代的文化这两个文化高峰之间的低谷,而且暗含着业已开始的时代将是一个永恒时代的意思。在这里,“中世纪”一词在文化学上所包含的贬义已是清晰可见。

—摘编自田薇《关于中世纪的“误解”和“正名”》

材料二   中世纪始于5世纪,迄止于15世纪,整整横跨1000年。那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中世纪早期(约500-1000年)指成形时期。这段时期动荡不安,变化不断,从西罗马帝国的分崩离析,延续到较为稳定自信的西欧文明的出现。中世纪中期(约1000-1300年),人口逐渐增长,财富得以汇聚,城市得到发展,教育得到振兴,疆域也在扩张。这几个世纪里,我们也看到了宗教改革、学术进步,以及对少数民族的迫害。中世纪晚期(约1300-1500年)则见证了可怕的灾难以及社会形态的变化。在13001350年间,欧洲惨遭饥荒和瘟疫的肆虐;然而在1500年时,欧洲的生产技术、政治结构和经济组织的发达却使之与世界上的其他文明相比,具有绝对优势。

—摘编自【美】朱迪斯·M·本内特等著《欧洲中世纪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意大利史学家比昂多和美国史学家本内特关于欧洲中世纪的两种不同观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两种观点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
2023-05-09更新 | 59次组卷 | 2卷引用:【好题汇编】纲要下期中冲刺--(高频材料分析题60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欧洲两个历史时期的流行服饰简介

中世纪时期拜占庭的达尔玛提卡:十字形外衣,是一种没有性别区分的贯头衣,长度随人体高度从肩及地,而且从肩部到下摆底部装饰着两条红紫色的条饰——克拉比。克拉比作为基督血的象征,是一种带宗教色彩的装饰。
文艺复兴时期男女服装都流行使用填充物。男性服装的肩部、胸部、袖子甚至腹部都使用填充物,突出显示男性的威武、雄伟等特征。女性服装是上身使用紧身衣以及敞口低领,下部穿用裙子,裙内使用宽大的裙撑,整体看来,上身紧瘦,下体裙子宽大,突出呈现女性的人体曲线美等特征。

——摘编自刘静轩《论文艺复兴时期服饰艺术的现代性及其影响》

根据材料并结合欧洲思想发展历程,拟定一个论题,对上述欧洲的流行服饰进行解读。(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