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世纪教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世纪西欧,儿童在学校要安静地坐着,服从教师的管教,否则就会被责备和体罚。受当时基督教的影响,修道院学校成为儿童接受教育的主要机构,儿童需要学习宗教入门书。学校里语言学习(主要是口语)的任务比较繁重,许多男孩或女孩在学习拉丁语的同时还要学习法语,因为拉丁语是基督教教会的语言,但是欧洲大部分人讲的是法语。此外,能够满足儿童乐趣的书比较少,与儿童有关的书籍主要是关于教导、语法、字典等方面的。需要指出的是,当时并不是所有的儿童都能够到学校学习,穷人家的孩子很少进入学校学习。

——摘编自郭法奇义中世纪西欧儿童的日常生活和教育?

材料二   随着人文主义教育思潮的传播,英国教育逐渐具有典型的人文主义特征,具体表现在:第一、以培养具备身心健康,行为举止得体以及睿智的绅士为主要目标;第二、法语、意大利语和天文学、法律、宇宙学等实用性的学科成为教育的主要内容;第三、英语教学也得到极大的重视;第四、新的教学方法运用于教学过程中,如培根的新工具(归纳法),开创了人类认识的新纪元。他提出的重新认识世界的方法对于科学知识的增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使人的认知得到了提高。

——摘编自何连娇《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世纪西欧儿童学校教育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人文主义教育形成的背景。
7日内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联考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应该将基督教当做一种文明来对待。马克思·韦伯写过一本书,叫做《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说明基督教对西方文明的影响巨大。例如,撒切尔夫人经常说:“我们基督教文明如何如何……”,然后下面完全是讲其保守党主张。基督教文明的影响无处不在。因为作为一种文明,基督教是人心的凝聚力,在西方历史上曾经是理性的代表,直到理性回归于个人的文艺复兴时期。

——摘编自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材料二   宗教改革打破了持续五百多年的思想信仰大一统,形成了不同的宗教信仰体系并立的局面。改革中出现的教义、教规的分立造成救赎道路的分别,其革新的实质是信徒在信仰事务中获得空前的自主性,这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新兴市民阶层的愿望。新教与罗马天主教分庭抗礼是政治权力广泛介入的结果,主权意识正在萌生的国王和诸侯们站到新教一边,新教因此带有民族教会的性质。这一切都推动了欧洲从中古走向近代。

——摘编自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以思想文化为视角说明16世纪宗教改革前西欧地区“督教文明的影响无处不在”的表现。以托马斯·阿奎那等神学家对基督教的研究方式为例,指出中世纪基督教的“理性”之处。
(2)结合所学,指出16世纪宗教改革后形成的“不同的宗教信仰体系”。根据材料二,分析宗教改革对推动“欧洲从中古走向近代”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1500年左右,摧毁印度河流域文明的“雅利安”入侵者最初是游牧的牧民。这一阶段的雅利安人信奉吠陀教(一般认为,吠陀教是古婆罗门教的前身),这种信仰反映出他们的生活方式。吠陀崇拜仪式以动物牺牲为中心环节,包括以家畜为牺牲;婆罗门僧侣讲述着口口相传的远古传奇,这些神话传说同时也佐证了如下信条;社会巨额剩余价值应当纳入武士统治阶层及婆罗门僧侣阶层的腰包,因为他们是“再生的”神明,生来就超越社会上其他阶层群体。大约公元前1000年左右,冶铁技术的缓慢传播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此同时,统治阶层以武力达成所需,并以宗教种姓制度为理论支撑,将雅利安普通平民归入低级的吠舍阶层(即耕种者),被征服的族群则是种姓制度中最底层的首陀罗。延续千年的种姓制度就此在印度扎根

——摘编自克里斯·哈曼《世界人民的历史:从石器时代到新千年(1999)》

材料二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在“蛮族”的入侵下灭亡。当时的“蛮族”日耳曼人较之罗马而言是一个落后民族。在蛮族入侵过程中,帝国的大批土地、城市、建筑、文物被毁。而基督教教会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保持着教区为基本单位划分的组织系统,为日耳曼诸王国汲取罗马行政区划体制提供了蓝图。基督教的教阶制也为世俗封建制度的形成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规范。中世纪时期,西方文化具有鲜明的特质和机制,这就是宗教文化占主导地位,基督教渗透到西方社会文化的每一个层面,各个阶层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打上了宗教的烙印。哲学是神学的奴仆,教育是宗教的工具,文学和艺术也是教义的衍生物。

——摘编自刘文华《基督教对欧洲中世纪的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基督教教会对欧洲社会发展的历史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类社会宗教发展的认识。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开始的时候,西欧城市都相对弱小,领主无论强弱基本都可以维持封建庇护关系;当810世纪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荣时,各地城市快速兴起并且实力不断增强。到11世纪,不少城市的实力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一些领主。意大利的城市首先通过和平赎买和武装斗争等方式获得了自治权,一些领主颁发特许状赋予城市一定的(或完全的)自治权,从而消减市民对领主的抗争,并减少了连年战斗给城市及其商贸活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此背景下,一些城市兴办大学,有些城市富商还出钱出人支持王权及国家统一大业。

——摘编自陈兆旺《西欧中世纪城市自治的制度分析》

材料二   西班牙和葡萄牙是最早组织远航和殖民侵略的国家。它们在15世纪末完成政治统一和中央集权化的过程中,把开辟新的航路同开拓疆土以及扩张基督教结合起来,作为扩大收入来源的良机;长期的战争使两国都涌现了一批以战争为职业的军事贵族,其热衷于军事和殖民活动;西葡两国的造船业和航海业又比较发达,一些港湾是意大利和尼德兰之间航路的中转站,热那亚许多水手就迁居到葡萄牙。

——摘编自王觉非《欧洲五百年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世纪西欧城市自治出现的背景,并说明其对西欧社会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最早组织远航和殖民侵略国家的条件。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欧洲“中世纪”的概念,最早是由15世纪人文主义历史学家比昂多提出的。他在《罗马帝国衰落以后的历史,472——1440年》中,认为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古代史的结束,开启了另一个新的时期,即中世纪,它的历史绵亘千年,至14世纪初文艺复兴时代的来临。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将中世纪称为“黑暗时代”,浪漫主义学者以及19.世纪以来的一些历史学家则认为中世纪并不黑暗,它对人类文明同样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是人类发展史上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

——摘编自张广智《西方史学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中世纪”历史的评价进行论证探讨。(说明:在材料中任选一个观点进行论述,也可以提出新的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24-03-24更新 | 204次组卷 | 25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对欧洲的中世纪,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认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欧洲“中世纪”的概念,最早是由15世纪人文主义历史学家比昂多提出的。他在《罗马帝国衰落以后的历史,472-1440年》中,认为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古代史的结束,开启了另一个新的时期,即中世纪,它的历史绵亘千年,至14世纪初文艺复兴时代的来临。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教会禁锢了人的思想,人民生活在痛苦中,所以中世纪或中世纪早期被人文主义学者称为“黑暗时代”。19世纪以来的浪漫主义学者以及一些历史学家则认为中世纪并不黑暗,中世纪中期以来,西欧封建社会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在多方面取得进步。它对人类文明同样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是人类发展史上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

——摘编自张广智《西方史学史》

根据材料,围绕“欧洲中世纪”,自拟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大约280字左右)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唐时期,国家建立了以律、令、格、式为主体的成文法体系。唐朝的“律”基本是刑法,“令”是有关国家各项制度的规定,“格”是将皇帝诏敕整理为具有永久法律效力的法规,“式”是政府机关的施政细则,四者分工协作、相辅相成。唐高宗永微四年还颁布了对律进行解释的《唐律疏议》,与律条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唐律维护等级制和家族制,将对官员及其亲属的优待公开清楚地写在法律上;同时,唐律也要求官吏依法行使职权、恪尽职守,违反者要处罚。唐玄宗以后,不再大规模修订律、令、格,式,而是采取颁行《格后敕》的简便立法形式,来应付日益复杂且多变的社会问题。《格后敕》与律、令、格、式并行,地位逐渐重要,最终发展为五代及北宋的《编敕》。

——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西罗马帝国,在蛮族日耳曼人的不断侵蚀下,于476年宣布了灭亡。罗马人同日耳曼人社会生活条件存有巨大差异:一是简单商品经济社会;另一则是刚从氏族社会解体的自然经济社会。因此,面对罗马人相对发达的精神层面——文化,尤其较发达的罗马私法则不可思议,领略不了罗马法及其精神。同时由于不断的战争、瘟疫摧残着西欧,致使田地荒芜,商品经济遭到毁灭性的打击,海上繁荣的贸易消失,城市遭到了极大的破坏,从此西欧进入了漫长的中世纪时期,罗马法也隐没不彰,步入了沉寂。

——苏彦新《罗马法在中世纪西欧大陆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代法律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西欧中世纪的社会特征,分析罗马法在中世纪前期衰落的原因。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没有一个强有力国家组成民间社会时,基督教居然能够维持,这是欧洲得以继续发展的一个有利条件。教会有能力把世俗的目标经由宗教条例合法化。最初,教会把一周7日的第一天礼拜日定为“主日”,在这一天,任何不得攻击他的敌人,以营造一种比较和平的社会氛围。不久以后,又陆续发展出各种圣日,在圣日也不能攻打敌人。而后,又提出所谓“神的休战日”;还规定在集市的日子不得争战。

——【荷】彼得李伯庚《欧洲文化史》

材料二   (宗教改革派)反抗由教会包办的信仰,回转头去,求之于《圣经》和良心……不承认罗马的教皇,反对教权的政府。

——摘编自高一涵《欧洲政治思想史》

文艺复兴的影响侧重于知识分子,而宗教改革……享受到了“文艺复兴”所开拓出来的人文主义的影响……把欧洲人民的觉悟,提高了一步。

——摘编自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1)据材料一概括中世纪教会的作用,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教会发挥重要作用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宗教改革中人文主义的诉求,从人文主义传播的角度分析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的关系。
9 . 法律,是制度文明的重要体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谟拉比继承和发展了苏美尔和阿卡德时代一些城市的成文法或习惯法,以《乌尔纳姆法典》为范例,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统一了两河流域的法令。法典的基本思想,是以新兴奴隶主阶级之法治理古巴比伦国家。奴隶不受法律保护,却严格保护奴隶占有制和私有制,保护租佃和高利贷者的利益……用法律维护和加强中央集权君主专制。这对各地豪强和氏族贵族的传统保守势力,随意解释法律和滥用司法大权,是一种约束、限制,也是下层人民保护自身有限利益的一种武器。

——摘编自史若冰《汉谟拉比的历史功绩》

材料二   12——16世纪,西欧大陆各国兴起了一场研究和适用罗马法的运动。10世纪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西欧新兴城市开始产生新的社会关系,即主要基于民事和商事活动产生的社会关系。然而,已逐步沦为习惯法的日耳曼法简陋、注重形式等不适宜商品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不能承担调整新社会关系的重任。教会法目的在于维护教权统治,也不能满足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要求。百年战争之后法王路易七世率先引用罗马法鼓吹君权至上,臣属皆卑的舆论。他在敕书中宣称“打击破坏公理的强权势力,维护驯服的臣属,使主权得到伸张,是国王的应尽之责”。到中世纪后期,法国人文主义法学派试图将法律中包含的神学因素剔除以弘扬世俗法,使得罗马法复兴运动在西欧得到进一步发展。

——摘编自崔明轩《论罗马法复兴运动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材料三   1800年8月,拿破仑任命4位著名法学家组成起草委员会,经过4个月的紧张工作,提出了民法草案,参政院先后召开了107次讨论会,其中拿破仑亲自主持了62次。1804年3月21日《民法典》正式颁布施行……由此,法国终于有了统一的、反映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民法典》。而且,作为资产阶级国家最早的一部《民法典》,这部法典在破坏欧洲封建制度和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上起到了不容低估的示范作用。世界各国资产阶级在制定法典时,往往以它为范本。

——摘编自沈炼之主编《法国通史简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汉谟拉比法典》出自古代世界哪一王国?是用什么文字书写的?概括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12——16世纪西欧兴起研究和适用罗马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民法典》颁布的历史影响。
7日内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今天,我们可以从世界各地发现古代伊斯兰帝国与现代的联系:文化贡献、数学和科学发明等。这些持久的贡献是穆斯林从被征服的民族那里借来的,并打上了自己独特的印迹。阿拉伯语不仅变成了从波斯到比利牛斯山的主要日常用语,而且代替了波斯语希腊语等帝国境内多种语言,成为主要的文化工具,是有力的文化融合剂

——摘编自[美]罗宾·多克《伊斯兰世界帝国》

材料:二西欧的封建时代多方面都呈现出二元对立的特点……中世纪晚期,西欧正值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就是封建关系逐渐解体、资本主义关系开始萌芽,二元制的经济特征正在消退,主要表现为庄园制经济瓦解、农奴摆脱依附关系而获得人身自由,而同时,商品货币关系越来越将城乡间分割与对立的封建经济活动,纳入了资本主义统一民族大市场发展的快车道。同时,二元制政治特点逐渐褪色,一方面是罗马天主教会的衰落,另一方面是现代民族国家的兴起,这种发展趋向已势不可挡

——摘编自姜守明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二元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并列举史实说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角度指出西欧封建时代“二元对立”的内涵,并概括“二元制经济和政治特征”消退的主要表现。
7日内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酒泉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