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世纪城市自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之所以把中世纪称为“黑暗时代”,是因为在那段时间里,日耳曼人、汪达尔人、法兰克人、撒克逊人等在西欧纷争不断,将之前建立在罗马帝国基础上灿烂的古希腊—罗马文明毁于一旦。同时绝大多数的罗马知识分子随着帝国的消失而被消灭,欧洲历史进入了漫长的封建时代,特别是在宗教神学的意识形态占绝对统治地位的背景下,欧洲的经济、文化和政治等方面的发展都陷入停滞。

——阿德里安·阿姆斯特朗《不同画面的中世纪》

请简要评析阿德里安·阿姆斯特朗对中古西欧社会的论述。
2024-04-09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五校高中发展共同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西欧城市的衰落与复兴

材料一   在奴隶制大农庄的繁荣时期,使用大批奴隶经营的农业曾有较高的商品率,大农庄生产的产品在城市市场上销售,促成了城市的繁荣。3世纪时,由于奴隶劳动缺乏和价格的昂贵,以奴隶劳动为基础的大地产经济走向衰落。大奴隶主开始把农庄分成小块,租给佃农或隶农,农庄主征收实物地租,就地消费,减少了农产品对城市市场的供应。城市中原有的手工业,也因奴隶劳动生产率低下而衰落下来。罗马帝国崩溃后,代表古典文明的城市普遍衰落,城市大大萎缩,大部分地区变成了牧场或农场,有些城市甚至退化至村庄规模。

——摘编自于贵信《古代罗马史》等

材料二   公元10世纪左右,中世纪的大垦荒以及轮作制的发展大大提高农业产量,有了更多可供在市场交换的农产品。11世纪西欧人掀起十字军东征运动,打通了与东方和非洲的贸易通道。在12-13世纪,蒙古人建立了一个横跨亚欧大陆的大帝国,一条连接意大利到中国的贸易通道建立起来了。西欧工商业和城市得到发展,国王、教会、教堂、修道院等也支持兴建了很多城市,他们为居民提供保护,以收取租金和工商业税。到1314世纪之交时,西欧城镇总数大约达到1万个左右。

——摘编自王挺之《欧洲文艺复兴史:城市与社会生活卷》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评析西欧城市的衰落和复兴。
3 .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什么是“中世纪”?这个概念直到启蒙运动时才使用,指的是在西方文明的发展中,有一个光辉灿烂的古代,又有一个光芒四射的现代。但在两者之间却有一个没有光明,一切都停滞落后的时代,这个时代延续了一千年之久。他们把这个时期叫做“中”世纪,也就是处在“光芒”和“光辉”中间的一段,又被称“黑暗的中世纪”。     

——钱乘旦《西方那块土》

根据材料,评析材料中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4世纪亚平宁半岛组建大学的计划及行动

大学名称组建时间组建者大学名称组建时间组建者
罗马大学1303年教廷阿雷佐大学1355年城市
佩鲁费大学1308年城市锡耶纳大学1357年城市
特里维索大学1318年城市帕维亚大学1361年当地诸侯
维罗那大学1339年城市卢卡大学1369年城市
比萨大学1343年城市费拉拉大学1391年当时诸侯
佛罗伦萨大学1348年城市

——摘编自张弢《西欧中世纪大学与城市之关系探微》

材料二       19世纪,“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除非大学及其学院能够适应工业化之后新兴的经济和政治形势,否则它们将会被边缘化”。于是,英国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大学教育改革,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大学实验室积极购置仪器设备,强化硬件设施,实验室建设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19世纪中期以前,牛津等大学主要培养的都是政治和宗教领袖人才,且招生规模较小。19世纪中期以后,牛津等大学开始注重培养人文、自然、社会等学科方面的人才,同时大学选修自然科学等学科的学生人数也明显增长。到1900年,一般的自由职业和国内外的公共服务事业更受大学毕业生的欢迎。通过改革,英国古典大学最终完成世俗化,在近代化道路上迈出最为关键的一步。

——摘编自姜远谋《19世纪下半叶英国古典大学自由教育传统的变革》


(1)以材料一中14世纪亚平宁半岛大学的兴起为例,说明中世纪大学得以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对“19世纪英国大学教育改革”现象加以评述。
2023-10-28更新 | 88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世纪”一词,最初出现在西方的文艺复兴时代,专指从西罗马帝国灭亡到文艺复兴之间那段时间。……西方学者研究中世纪史历来以西欧为对象,不包括东欧的拜占庭和俄国,更不包括阿拉伯及其以东地区,所以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世界中世纪史。他们往往贬低中世纪的意义,有的甚至认为那是一个黑暗时代,没有多少成就可言。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在《共产党宣言》《反杜林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和《论国家》等著作中也使用“中世纪”一词,但赋予了它新的科学内容——专指封建社会。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也反对把中世纪仅仅看成是黑暗时代或野蛮时代的非历史观点,指出它的巨大进步。事实也是如此,封建社会在物质生产和精神文明方面比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前进了一大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孔祥民主编《世界中古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中关于“中世纪”的史学观点。(可整体评述也可评述任意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名城锡耶纳被誉为"中世纪城市的化身",其城市结构形态在中世纪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一时期意大利乃至西欧的某些历史现象。其变化如下∶512世纪,锡耶纳最辉煌的建筑是教堂,大教堂及其前面的广场成为城市的中心。除了大教堂作为宗教中心外,还有分散在城市各处的权贵家族私邸,这些权贵各据一处,私战不已。从12世纪开始,整个欧洲的商业化和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而锡耶纳在13世纪下半叶成为欧洲经济最耀眼的明星。经济的发展推动锡耶纳平民阶层迅速崛起,并作为一股政治力量,在市政府中担任了非常重要的角色。13世纪末开始修建的锡耶纳市政厅及其塔楼逐渐成为整个城市的中心并占据了全市最高的位置。教会开始被置于市政府的庇护之下,一方面,大教堂成为市政府和市民用来宣扬城市荣耀的手段,另一方面,市政府也充分借助教会的权威以维护自身统治。

——据朱明《从大教堂到市政厅∶中世纪晚期锡耶纳的城市空间转型》


结合所学世界古代史的知识,从上述简介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进行简要评述。(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述准确全面。)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