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世纪城市自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传统英国乡村治理,其实质是以庄园为核心的生产活动的安排问题和庄园内部领主与农民,以及农民内部的社会关系调节问题。贵族阶级通过对国家权力的分割,将部分司法和行政权转移到庄园中,以庄园法庭为载体,有效地维护着贵族的政治、经济地位。

——摘编自朱可心《庄园制传统与英国乡村治理》

史料二   12世纪西欧具备了自治城市形成的必要条件外,工商业的发展造就了一个新的市民阶级,这使得争取人身自由开始成为城市斗争的主要内容。许多已形成的城市通过举行起义、成立公社、谈判妥协,开始实行城市自治。它崇尚民主参与和自由平等,强调私有和尊重法律、注重契约和权利、关注世俗利益,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升华而形成近代市民阶级精神,即现代法治精神。

——摘编自鲁蒙娜《中国与西欧城市发展影响因素浅析》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传统英国乡村治理的主要做法。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欧城市自治运动的特点。
2023-08-19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智书·高中历史(选必1)第18课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学习讲义)
2 .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马尔达曼城遗址   

2016年8月至10月,考古学家在伊拉克北部的巴塞特基村发现了一个大约为青铜时代的大城市遗址。但是无法确定该城市的属性。直到2017年夏天,考古学家们在遗址中发现一个装有92块楔形文字泥板的陶器。据此考古学家确定该古城遗址为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曾经一度声名赫赫的城市马尔达曼。该城市在美索不达米亚文献中多有提及,但在此之前人们并未发现它究竟何在,可谓是失落了数千年。

材料二       两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但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公元前3500年左右,这里产生了最初的文明,约公元前2900年,两河下游的苏美尔地区出现了一系列城市国家。约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统治两河流域。国王是国家最高统治者,下有各类官员管理政务和军事。原来的城市大多失去独立地位,成为必须服从国王命令、向宫廷纳贡的地方行政单位。

——《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三       中世纪后期,西欧社会逐渐安定下来,人口的增长,以及农业、采矿业、渔业等产量的提高,都相应的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城市作为地方贸易和行政中心,开始慢慢地出现,意大利的威尼斯和热那亚是这样的典型。当市民们获得权力和财政资源时,他们通常能说服国王颁发皇家特许状,准许他们在一个单独的市镇内联合起来,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与特权,成为自由城市。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指出考古学家在确定马尔达曼城时运用的史料及其研究方法。
(2)两河流域“城市国家”有何特点?
(3)指出中世纪后期西欧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原因。
2023-07-20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五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原因,是历史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西方学者从皮朗开始,把城市的兴起归因于贸易,特别是国际贸易的作用,主张商人是这些城市的建立者和最早居民,例如意大利和弗兰德斯的城市。苏联学者则归结为手工业与农业的分离,强调城市最早的居民是小手工业者,比如莱茵河以东的德意志城市。据此可知(     
A.西欧城市兴起的原因复杂,今天历史研究不可认知
B.史料不仅要有文献资料和其他根据,还要有对材料的考证和辨伪
C.不同区域的历史发展差异较大,就失去比较研究的必要
D.历史研究对象的选取应该多样全面,避免主观片面
2023-05-21更新 | 380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2023届高三高考考前模拟(三)历史试题
4 .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两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但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公元前3500年左右,这里产生了最初的文明,约公元前2900年,两河下游的苏美尔地区出现了一系列城市国家。约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统治两河流域。国王是国家最高统治者,下有各类官员管理政务和军事。原来的城市大多失去独立地位,成为必须服从国王命令、向宫廷纳贡的地方行政单位。

——《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三       中世纪后期,西欧社会逐渐安定下来,人口的增长,以及农业、采矿业、渔业等产量的提高,都相应的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城市作为地方贸易和行政中心,开始慢慢地出现,意大利的威尼斯和热那亚是这样的典型。当市民们获得权力和财政资源时,他们通常能说服国王颁发皇家特许状,准许他们在一个单独的市镇内联合起来,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与特权,成为自由城市。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指出考古学家在确定马尔达曼城时运用的史料及其研究方法。
(2)两河流域“城市国家”有何特点?
(3)指出中世纪后期西欧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原因。
2023-07-16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古时期的欧洲社会)存在一个带有军事性质的领主附庸集团,它是从日耳曼人的家族血缘制度、亲兵制度和罗马的军事体制中逐渐产生出来的,与同样带有军事色彩的领主、农奴制度相结合,形成一种特殊的贵族等级制度;教会开始拥有精神方面的领导权,掌握世俗的伦理和信仰。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上)》

材料二   在一个庞大的封建农村社会旁边,就站立起了一个弱小的市民社会,这个社会虽然弱小,却充满了生机,它是在封建社会主流体制外不断发展的,形成了价值标准,创造了新的文化,正是从这个体制外的力量中,孕育出早期的资本主义社会。

——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古时期西欧社会主要有哪些政治、经济制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古时期西欧城市兴起的背景和影响。
2024-03-02更新 | 574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南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中古西欧是古典文化与文艺复兴这两个高峰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市民可以在城市里自由流动,这是市民享有的个人自由;市民可以随时向城市法庭提出诉讼请求和控告,这是司法自由;市民可以控制自己的财产,并随便处置它们,这是承认城市市民财产私有制。城市特许状最终确认了市民的身份自由,保障市民的人身安全,确认市民在城市中的土地自由使用权和所有权,免除市民各项封建赋税,确定市民享有某些特定的经济特权。正如科恩所说:“在日耳曼人的观念中,服从不是无条件的,毋庸置疑,如果受到国王不公正的对待,每位成员都有权反抗和报复。”上帝关心个人的命运和灵魂得救,通过上帝拣选,每个追随上帝的人都可能成为天国的选民这样的观念移植到世俗领域,使他们有可能跳出一般尊卑荣辱观念,为维护个人的自由和尊严提供价值论基础。在中世纪,这种观念与罗马法中的个人权利思想元素一拍即合,逐渐融为一体。

——据侯建新《交融与创生:西欧文明的三个来源》等

材料二   具有封土的贵族都有庄园法庭之司法权,这在西欧是普遍的状况。由地主贵族、俗人或僧侣,男爵或主教或主持在一定的领土范围内,对那里所有的居民办理行政、征收赋税的制度,而国王被缩成一个阴影而已。

——据马克垚《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研究》

材料三   基督教不仅将一种新的信仰依系、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带给西方社会,他还将一种新的社团组织、社会秩序和权力结构嵌入罗马国家以及后来的西欧日耳曼社会,从而造成了西欧社会的二元分化:在同一社会共同体内,成长起相互平行的教权与王权。教权与王权是连体的双头鹰,因为其二元分化,产生相互的竞争、摩擦和厮杀;由于其共生于同一共同体,所以便相互依存,相互纠结,相互渗透,难解难分。

——据丛日云《在上帝和凯撒之间:基督教二元政治观与近代自由主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古西欧个人拥有的“自由”并指出影响其产生的历史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古西欧社会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古西欧社会对近代西欧的影响。
2024-01-18更新 | 303次组卷 | 32卷引用:自创单元讲练测(选必3)第二单元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12世纪时,在意大利的部分地区,拥有城市土地的贵族由于“建筑房屋的地面价值已经大大地提高”,他们认为将这些土地“卖给市民是有利的”,于是越来越多地迁往乡间,以摆脱收入锐减、经济拮据的窘境。这一现象(     
A.源于当时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动B.折射出社会转型的趋势
C.得益于市民政治地位快速提升D.推动了西欧城市的产生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欧洲是近代文明的发祥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世纪城市加快了市民阶层的知识化过程,并培育了能进行思想战斗的知识阶层。城市是文艺复兴运动的策源地和主要发生地,因为工商业活动加深了对人的能力和人的价值的认识,也加深了对世俗生活和今生幸福的理解。城市是现代大学教育的发源地,理性思想也通过大学平台承继、交流和传播,且中世纪大学培育了一支有着独立思想的学者队伍。15世纪中期出现的印刷术,则“给人类的思想插上了翅膀,使之能传播得更远,传播层面更广”。于是,欧洲不仅成为有文化、有知识的欧洲,而且成为有思想的欧洲。

——摘编自刘景华《中世纪城市与欧洲文明成型》

材料二《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在欧洲知识界引起了一场地震。……更多的人开始建立这样一种世界观:既然物质世界有着如此的自然规律,那么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也应该有类似的规律存在。只要能将牛顿破解自然之谜的科学方法,运用于人类社会,那么社会发展的规律也能被把握,人类就可以握住自己的命运咽喉。

——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城市中孕育的推动欧洲思想解放的因素。
(2)用一个词概括材料二中“世界观”的含义。近代欧洲的进步环环相扣,请指出材料二涉及哪两个历史事件之间的关联。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中世纪早期,西欧社会普遍认为财富只是维持“生存”的手段,追求财富遭到鄙视,禁止放贷收取利息。11世纪后,追求财富的价值观兴起,财富成为价值增殖的资本,城市市民法认定放高利贷并非对社会的罪过。以上变化出现的原因是(     
A.城市的复兴和发展B.罗马法复兴运动的展开
C.教会特权遭到挑战D.王权与市民阶层的联合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的欧洲城市,几乎所有的城市和城镇均被城墙所包围,而防卫城墙的存在,既意味着城市与乡村(庄园)的区别,也为城市生活提供了物质上和心理.上的安全保障。市场作为商人的经营场所,也是城市最主要功能的表征,还是城市存在的前提和城市生活的重心所在。市民作为城市的创建者,也是城市生活的主体,没有市民就没有城市,也就没有城市生活本身。法庭是市民和城市生活的司法保障,市民通过创立自己的特别法庭,可以摆脱其所属审判管辖区域的领主法庭的繁复和束缚。作为“市民阶级的合法身份”的标志,自由“不仅是一种个人的特权,同时也是城市土地所具有的地区特权”。

——摘编自姜守明《浅析中世纪西欧城市制的起源与发展》

材料二   中世纪城市培育了很多新的经济理念。传统农业社会的经济活动主要是解决温饱问题,物品满足需要即可。而11世纪以来的城市逐渐形成了新的认识,即各种有用物品都可用货币标准来衡量,因此获取货币便成了获得更多物品的途径。在早期基督教价值观影响下,财富只被看成维持“生存”的手段,现世生活应奉行苦行主义。随着工商业的发展,财富被当作价值增殖的资本,放贷可以收利的意识逐渐在人们头脑中扎根。同时,市民将所获财富部分地用于改善生活,其大胆的消费实践似乎并没有被上帝惩处。

——摘编自刘景华《中世纪城市与欧洲文明成型》

材料三   新大陆生产了大量的白糖,白糖又大量流入欧洲市场。白糖本来属于奢侈品,而今成为大众化的调味品,这就是白糖革命的结果。这样一来,有必要进一步增加白糖的消费量。在这种情况下,欧洲人开始从也门的摩卡港进口咖啡。咖啡本来是伊斯兰世界的饮品,这时也开始被欧洲人接受。白糖配着咖啡、红茶来饮用,产生了新的嗜好和文化。

——摘编自【日】宫崎正胜《大国霸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欧早期城市兴起与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世纪城市培育的新的经济理念,结合15、16世纪相关史实说明这些新的经济理念在近代欧洲文明成型过程中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白糖消费量增加的原因。
2023-04-26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