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发展中国家的成就与面临的挑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当代学者2017年出版的《世界帝国史》开篇写道:“我们生活在拥有近200个国家的世纪里,每个国家都展示着其主权的种种象征。无论大小,这些国家原则上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成员,依据国际法联合在一起。但是,这个我们视为当然的民族国家的世界迄今年仅60岁。”此论意在强调(     
A.国际秩序的构建尚不稳定B.民族国家主权至高无上
C.联合国难以发挥应有作用D.政治平等原则难以实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长期以来拉美各国形成了依赖初级产品出口的所谓外向型经济模式。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导致发达工业国对拉美出口产品需求骤减,拉美经济陷入萧条。一些拉美国家开始在政策上重视民族经济。1949年,担任过政府财政部副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的阿根廷经济学家普雷维什提出了“中心—外围”理论。该理论认为世界经济体系由中心(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外围(发展中国家)构成,中心国家在国家交换中通过不平等、不公正的贸易条件,剥削生产初级产品的外围国家。外围国家的根本出路在于实行进口替代发展战略实现工业化。这一理论为第三世界国家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摘编自李新《世界经济格局下的“中心—外围”体系的历史演进》

材料二   二战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思想起始于1955年的万隆会议。1961年第一届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提出,在国际经济领域中发展中国家要采取联合行动抵制不平等的国际贸易。1964年联合国第一届贸易与发展会议上,77个发展中国家发表《联合宣言》,谴责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对发展中国家自然资源的掠夺和控制,提出了建立平等互利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由此组成七十七国集团。为了与旧的国际经济秩序进行斗争,许多亚非拉原料出口国还联合建立国际经济组织。1960年中东产油国成立了石油输出国组织,并在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以石油作为武器与以色列及支持国展开斗争,使西方经济陷入混乱。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心—外围”理论提出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三世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举措并分析其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