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90年3月,美国总统布什向国会提交了《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提出要大胆超越战后长期奉行的“遏制战略”。1994年7月,克林顿政府提出“参与和扩展战略”,即利用冷战后对美国总体有利的国际形势,加强介入和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的力度,“扩展自由世界”的疆界。这些反映了美国(     
A.抛弃了冷战的战略思维B.实现了单极世界的愿景
C.维护冷战后的安全稳定D.欲加强领导全球的地位
2024-05-23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甘肃省民乐县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下图所示为中国与东盟国家贸易额的变化情况。这反映出中国(     
中国一东盟贸易额(2007~2014)中国自东南亚国家联盟进出口总值(2015~2021)

A.积极开创互利共赢经贸新局面B.参与并推动全球治理进程
C.为世界和平发展贡献中国智慧D.积极融入区域集团化潮流
2024-05-12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甘肃省酒泉市高三下学期5月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有学者指出:“在某种意义上说,当今世界各种文化的发展正是对两千年前的‘轴心时代’的一次新的飞跃……古典时期少数东西方伟大思想家主导的百家争鸣现象,也将变化为世界众多国家的思想群体导演或表演的交响与合奏。”上述现象表明(       
A.文化保护主义的倾向明显B.世界文化多元化格局破裂
C.世界文化实现一体化D.全球化推动文化交融
2023-08-18更新 | 140次组卷 | 33卷引用:甘肃省武威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国际格局是国际关系发展和国际力量对比的表现。国际格局一旦形成,会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并持续发挥作用,但国际格局又不是一成不变的。近代以来西方国家主导的国际格局发端于500年前地理大发现和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轫。这一国际格局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逐渐发生变化。而当前,国际秩序面临调整,全球治理需要变革,可以说是一个充满矛盾、竞争并加快重组的时期。

——摘编自杨洁勉《辩证把握国际格局》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阐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18年11月,法国总统马克龙在会见美国总统特朗普时指出:“欧洲的安全仅仅由美国来保障,这不公....我们需要欧洲拥有更多能力,加强防御,以便分担这项任务。”这反映出(     
A.美国已经无力保护欧洲安全B.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在加强
C.法国开启独立自主外交之路D.美国与法国利益日益趋同
2022-10-11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新兴国家”所描述的是国际社会中正在兴起的、所走的现代化道路不同于老牌资本主义的国家(或地区),在国际经济政治领域,“新兴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新兴市场”、“新兴经济体”等是近几年广泛流行于国际舆论和学术界的概念。这些“新兴”概念表明(       
A.第三世界已占据主导地位B.国际关系主导力量的变化
C.世界政治经济多极化趋势的发展D.世界经济一体化被所有国家认可
7 . 对于世界文明的未来发展及走向,费孝通概括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塞缪尔·亨廷顿认为:“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决定因素表现为七大或八大文明……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的冲突’。”两者认识的差异源于()
A.文明冲突是客观存在B.文明共存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C.二者之间世界观不同D.国际形势扑朔迷离真相未现
8 . 历史大事年表是整理历史的重要手段,它有助于理清历史的发展脉络和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联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大事年表

时间会议名称主要内容
1927年12月联共(布)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大会指出工业化的初步成就,通过了全力开展农业集体化的决议和制定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指示。
1930年6月联共(布)第十六次代表大会讨论加速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措施,制定了社会主义全线进攻的纲领。大会决议确定苏联已进入社会主义时期。
1956年2月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大会讨论了党的总结报告和第六个五年计划。提出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外交路线。大会讨论了关于克服斯大林个人迷信问题。
1966年3月苏共第二十三次代 表大会勃列日涅夫任总书记后的第一次党代会。大会通过了第八个五年计划(1966—1970年)。着重讨论了国民经济中实行“ 新经济体制”问题。
1986年2月苏共第二十七次代表大会戈尔巴乔夫作总结报告,大会确认戈尔巴乔夫的加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通过第十二个五年计划。大会批准了党纲和党章新修订本。

——据方舟《苏联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速记)记录》整理

材料二


说明:1999年,美、英、俄、中等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体成立二十国集团(G20集团),是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论坛,是全球经济治理的新机制,也是世界多极化的重要表现。

   ——据《中外历史纲要》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斯大林模式的具体内容,并自拟一个主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任选其中两个事件,说明该事件在这一历史趋势中所起的作用。
9 .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 50年代,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美国无论在工业生产、出口贸易、黄金外汇储备各方面所占的比重显著下降,而西欧六国(法、西德、意、荷、比、卢)所占的比重则大大上升。阿登纳说:“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材料二 :
1970年


西德
法国
资本主义世界
工业总产值
37.8
9.45
10.1
6.5
100%
出口贸易
15.2
6.9
12.2
6.4
100%
黄金外汇储备
5.3
5.2
14.6
5.3
100%

材料三: 进入70年代,西欧六国和日本不可避免要导致美国同盟国政治关系的变化,表现在西欧六国和日本外交上的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发展……美国再也不能像战后初期和50年代那样,在西方阵营颐指气使,发号施令。
——何春超主编《国际关系史》
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欧六国在什么时候走向联合?西欧六国走向联合的原因是什么?
2.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西欧国家的联合组织名称分别是什么?简要概述走向联合的趋势特点。
3.根据材料二、三,阐述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力量对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019-01-30更新 | 47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2013学年甘肃省兰州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10 . 1970年日本大阪世界博览会上的太阳神塔,象征着日本经济的重新崛起。下列与日本经济崛起有关的因素有(     
①重视科技与教育 ②美国的扶持 ③二战前的民主化改革 ④引进技术,制定经济战略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