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75年,欧共体9国和非洲等46个发展中国家签订了《洛美协定》,该协定是欧共体对外发展援助的主要框架,它规定非洲等国家的工业产品和绝大部分农产品可以免税和不限量进入欧共体市场,而共同体成员面向这些国家出口时不要求互惠,只享受最惠国待遇。据此推知,该协定的签署(       
A.缩小了南北国家间贫富差距B.构建了公正合理的经济新秩序
C.推动了世界经济多极化发展D.表明欧洲经济区域化进程加快
2022-05-04更新 | 541次组卷 | 1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4 . 21世纪初,美国、西欧、日本 相对削弱,发展中国家异军突起,特别是中国的变化;由过去“一超超强,多强不强”,朝“一超削弱,多强增强”的方向发展。这说明(  )
A.世界多极化趋势得到加强B.西方国家的战略优势已丧失
C.集团化建设阻碍欧洲发展D.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根本变化
2022-04-29更新 | 167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临沭县实验中学2022届高三4月模拟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一批接触西方知识较多的先进分子,开始了自己创办近代传媒,争取话语权的活动。以《循环日报》为代表的最早的一批国人自办报刊,在政治上坚决站在中国人民一边,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反抗外国侵略,谴责帝国主义的侵略活动。“从1895年到1898年,全国出版的中文报刊有120种左右,其中80%左右是中国人自办的”。这些报道无情揭露了帝国主义巧取豪夺的可耻行径,发出了“叱咤英俄,鞭笞欧美,振我夏声,昌我华种”的号召,并以其鲜明的时代性,新颖的思想性和丰富的知识性,大大提高了国人自办报刊的声誉和社会地位,从根本上打破了长期由外报垄断中国新闻界的局面,从外国人手里夺回了一定的传媒话语权。

——摘编自刘兴豪《从清末报刊看传媒话语权的争夺》

材料二   中国多年来一直倡导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伴随着中国的崛起,引起了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担忧,“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中国传统文化含蓄、内敛,讲究“和而不同”,这种传统也渗透到中国的外交理念中,使中国在与其他国家发生纠纷时态度十分缓和,往往处于被动的地位,甚至在一些问题上被其他国家围堵,长期以来,国际舆论一直由西方主导,中国媒体在国际舆论的环境中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中国传媒要争得一席之地,构建与中国大国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就必须加强对外宣传工作的力度与质量,促进媒体改革与发展。现今,世界各国依赖加深,中国媒体行业的发展也离不开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中国传媒应该运用自身优势,立足国情,将中国的核心价值观念渗入到国际宣传中,因为其集中表达着中国“思考世界问题”的思想观点和治理理念,是丰富全球话语体系的重要价值资源。

——摘编自王柏琪等《构建传媒战略提升国际话语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报刊业积极争夺传媒话语权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现代中国国际话语权缺失的原因,并对此提出合理化建议。
2022-04-15更新 | 311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名校联盟2022届高三4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有学者在书中写道,进入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得到了迅猛发展。全球跨国公司的产值占世界总产值的40%,贸易额约占世界贸易总额的60%。由于跨国公司通过市场内部化进行全球性生产和经营,打破了地域限制,使经济无国界形成。据此可知,该学者
A.强调了全球化过程中的消极作用B.揭示了全球化带来的利弊
C.批评了当前存在的反全球化思潮D.提出了应对全球化的策略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76年第五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指出:发展中国家的外汇收入基本上是依靠原料和初级产品的出口,这些商品的实际价格还在继续下跌。这反映出不结盟运动实际上
A.批判发达国家主导世界金融体系
B.要求建立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C.指出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不合理
D.意图动摇美苏主导下的两极格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1964年10月,第二次不结盟首脑会议提出《关于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宣言》;77国集团在1972《利马宣言》中提出《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以上文件于1974年联合国大会获得通过。确认了各国对其自然资源和一切经济活动拥有充分主权,承诺改革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国际金融制度和贸易条件等。这反映出
A.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B.世界经济的多极化趋势加强
C.全球化致使传统社会问题呈现全球共性D.世界政治经济秩序需要重构
2022-04-08更新 | 432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南省许平汝联盟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9 . 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一系列决议,包括:各国对本国内部以及本国涉外的一切经济事务,享有完全、充分的独立自主权;各国对境内一切自然资源享有永久主权;各国对境内的外国投资以及跨国公司的活动享有管理监督权;各国对世界性经济事务享有平等的参与权和决策权。这些决议反映出
A.世界各国对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共识
B.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诉求的趋同
C.发展中国家争取经济主权与安全的努力
D.联合国成为新兴民族国家利益的代言人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荷兰学者格劳秀斯提出了国际法的设想:国际法是支配国与国交往的法律,其目的在于保障国际社会的集体安全,限制掠夺战争的发生,减轻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国际法应通过召开国际会议,由与会各国共同确定,一经确定,各国不论强弱大小,都必须服从国际法的约束,不得以国内法为借口违反国际法的规定;国际法的前提是国家主权,任何国家的主权不受别国的意志或法律的支配。

——摘引自《国际法的渊源》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成立,各类国际组织数量激增,争取独立的民族、非政府组织、跨国企业和个人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国际事务中去。国际法调整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上至太空、下达海底,大到全球气候,小至衣食住行,都成为国际法调整的范围。《联合国宪章》等确定的不使用武力、民族自决、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国际法原则得到普遍接受。1954年,中国提出和倡导的“和平共处”等五项原则被公认为是对国际法原则的有益补充。进入21世纪之后,普世价值、可持续发展、生物多样性等国际法理念日益受到重视。

——摘编自盛红生《战后国际法体系演变与中国角色》等

材料三   “人类面临的所有全球性问题,任何一国想单打独斗都无法解决,必须开展全球行动、全球应对、全球合作。”“解决问题的出路……具体来说就是要坚持开放包容,不搞封闭排他;要坚持以国际法则为基础,不搞唯我独尊;要坚持协商合作,不搞冲突对抗;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搞故步自封。”

——摘编自2021年习近平主席《让多边主义的火炬照亮人类前行之路》

(1)根据材料一,概括格劳秀斯国际法主张体现的先进理念。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国际法理念形成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归纳二战后国际法发展的新变化
(3)有人说中国方案“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请谈一谈你的理解。
2022-04-03更新 | 351次组卷 | 7卷引用:天津市滨海七所重点学校2022届高三毕业班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