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英国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 道试题
1 . 下为英国17—18世纪大事年表,省略号处应填写的事件是(     
A.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建立经典力学体系
B.工业资产阶级在国家政治和经济生活中的主导地位确立
C.《权利法案》的颁布
D.责任内阁制度形成,国王“统而不治”
2022-12-27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赤峰市元宝山区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光荣革命却在非暴力的过程中完成了制度的变迁。虽说新制度仍需经过很长时间才逐渐得到完善,但光荣革命毕竟是奠基的第一步。这使人们意识到,妥协和渐进也可以达到目标:流血的革命没有解决的问题,在非暴力的光荣革命中竟然被解决了。英国人从光荣革命中学到了许多:后来的英国人们,无论是激进还是保守,都企图到光荣革命中去寻根溯源。

——钱乘旦《社会变革的和平方式:英国的范例》

材料二:从世界各国代议制发展历程来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某些国家在某些历史发展阶段,代议制只是他们粉饰民主的一块幌子而已。德意志帝国皇帝是国家元首、权力中心和军队统帅,有权任免官员、召集和解散议会和决定对外政策,德国帝国宰相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他们打着代议制民主招牌,而行专制独裁之实。

——摘编自黄牧航《再谈“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教材处理》


(1)指出材料一中光荣革命后英国“新制度”实现路径的特点,结合所学简要概括18世纪英国在构建新制度过程中的重要成果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德意志帝国政体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德两国代议制中国家元首权力、政府首脑产生及与议会关系的不同。
3 . 1694年,英王威廉三世任命辉格党人组成第一个一党内阁时,议会中的多数派是托利党人及其支持者,直到次年大选时,辉格党才成为议会中较为多数的党派。这表明英国当时
A.君主是实,立宪为虚
B.责任制内阁已经形成
C.国王仍握有较大权力
D.君主专制未根本改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故唐制遇下诏敕,便先由门下省和中书省举行联席会议,会议场所称为“政事堂”。会议时,中书门下两省长官及侍郎皆出席。……政府的最高机构,则在政事堂。凡属皇帝命令,在敕字之下,须加盖“中书、门下之印”,即须政事堂会议正式通过,然后再送尚书省执行。若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认为违法的,不能为下面各级机关所承认。……在唐代,也并无皇帝不经中书、门下而后自颁下诏书之规定,事实上,唐代也确有不经中书、门下而皇帝随便下命令的。这是中国传统政治制度下一种通融性。因此中国皇帝不致如英国国王般被逼上断头台。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英国“光荣革命”后,内阁会议由英王主持,全部行政权是由国王及其任命的政府大臣来掌握的,这些大臣完全对国王负责。1701年议会通过法案,规定:凡是国王的诏令必须由同意这一诏令的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1717年之后,英王不再主持并逐渐不参加内阁会议,开始形成由下院多数党领袖任首相、主持内阁会议的惯例,1721年沃波尔成为英国第一任内阁首相,英国的责任制内阁开始逐渐形成。

—摘编自潘润涵《简明世界近代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比较唐代政事堂和近代英国责任制内阁制度的异同。

5 . 有学者提出:在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的诸条件中,劳动生产率的发展仅是“假言推理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必要条件”,西欧社会转型是“三大机制”互动的结果,即社会财富积累机制、产品与要素市场流通机制、法律与政治保障机制,其中劳动生产率是社会财富积累机制的核心因素,后者是“三大机制”之一,而不是它们的全部。社会转型的条件不是单一的,也不可能是单一的,比如劳动生产率提高相当重要,可它为什么提高和为什么不能提高,这不是劳动生产率或经济本身所能回答的,所以它不能构成动因的原点。                                                                 

——摘自《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


请结合材料和世界近代史的有关知识,评析西欧社会转型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监察制以专制王权为中枢;监察制以服膺皇权为最高原则;监察官为维护皇权而监察百官,是天子耳目之任等等。

——方兢《论中国古代监察制的不独立性》

材料二   换言之,汉代由宰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而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

材料三   “就世界大国英国而言,大宪章是在13世纪初成文的,过了近五个世纪,君主立宪才成为成文的宪政原则,而民主制的逐步完善还要通过19至20世纪的多次改革。真实意义的‘一人一票’的民主直到20世纪中叶才在英国实现,此刻距大宪章已有七个世纪的历史,距光荣革命也有二百五十多年的历史。”


请回答:
(1)秦朝在中央设置的“监察官”是什么?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建立监察制度的根本目的。
(2)据材料二,指出唐代实行的是什么政治制度?该政治制度在权力运行机制方面有什么特点?
(3)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的标志是什么?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民主制度的特点。
(4)你对古今中外政治制度的不同发展模式有何认识?
2019-01-24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英国国王的王位不得传给天主教徒,英国必须加入英国国教会,直接依附于国王者不可担任下院议员,国王所做的一切决定都须由同意该项决定的大臣签署后才能生效,法官的任免应由议会决定,被议会定了罪的人国王不得任意赦免等。”材料反映出
A.英国议会内部实施了某种程度的权利分割和制衡
B.英国议会表示承认和尊重国王个人的自由和权利
C.英国议会已经成为真正能够反映民意的政府机构
D.英国国王的权威受制于议会,议会立法约束王权
9 . 顾炎武在《郡县论九篇》中对分封制和郡县制利弊进行比较,认为“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提出“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近代西方创立的政治制度哪一个最接近顾炎武的设想
A.君主立宪制
B.民主共和制
C.联邦制
D.议会内阁制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太宗即位后,就如何健全政治体制、更好地发挥各级官僚机构的作用,与大臣们进行了积极的探讨。太宗采纳了张玄素的建议,表示自己不能像隋文帝那样“不肯信任百司,每事皆自决断”,而是让“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三省之间以及君主与宰相之间在国家政务的裁决和执行中互相配合、互相制衡的体制真正得以确立和完善,这就是我们所理解的三省制。

——摘编自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材料二   光荣革命后,王室官员势力大减,逐渐向名誉性官职蜕化。内阁成员几乎完全局限于政府要员的范围之内,像大法官、国务大臣、财政大臣等都是历届内阁的成员。一个新名称“政府”开始在内阁通用,且日益广泛地流行开来。罗威尔把这一变化称作过去200年内“文明世界所发生的行政机构的重大改革之一”。到安娜女王统治末期,英国内阁已不再被普遍认为是一个非法的、秘密的Cabal或Junto(意为“秘密政治团体”),不再被认为是一个危害议会权力的机构。可以说,内阁作为国家机器中公认的一部分已被人们心照不宣地接受了。

——摘编自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太宗调整政治体制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行政体制变化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英两国政治体制发展的趋势。
2019-07-17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