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法国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每个纲领性的文件后面,都有一个主要的推动力。《权利法案》的背后是工商阶级,《人权宣言》的背后是平民百姓。”本质上,《人权宣言》是平民阶级的政治呼声,既有平民追求自由和平等的愿望,又充满了理想主义的崇高色彩。里面很多句子,都是流传已久的名言,比如,“政治结合的目的在于保护自然、不可侵犯的人权”,还有“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任何人不得被剥夺该权利”。再比如“法律是公共意志中的表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英国人,那主要是代表一种国家结构。比如,哪几个阶级执掌政权,哪几个部门组成政府。但是,到了法国这里,主题就变了:结构不重要了,价值站在了最前面。国家结构再稳定,阶级关系再和谐,不符合人权理念、不利于平等自由,那也不行。

——摘编自王人博《宪法学三十讲》

材料二   近代民,主体制到了18世纪中叶,也只是在英国建立起来了,是君主立宪制的形式。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国家到了19世纪末还未进入近代民主国家的行列。比如说德国,俾斯麦统治下的德国有了帝国议会,但并不是真正近代意义的民主。

——摘编自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 ,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人权宣言》与英国《权利法案》的不同点,并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8世纪中叶在英国确立的“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并指出19世纪末德国帝国议会“并不是真正近代意义的民主”的表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人在将查理一世推上断头台之后,经历了一个很长的、痛苦的摸索阶段来恢复国家机器的运转机制。英国学者贝蒂.肯波指出,从光荣革命到1832年议会改革,英国国王和下议院的权力分配关系在不断变化着。其中1689年至1716年是国王和下院“确定关系”的时期;1716年至1783年是两者关系保持“均衡”的年代;在1784年至1832 年间,两者之间的均衡关系遭到破坏。英国人在逐步收回王室实权的同时保留了王室,并充分利用了王室的传统地位,把它融入了英国现代政治体系之中,并最终使其成为政党、首相、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一种国家礼仪象征和半超越性质的各方利益的平衡点。

——-摘编自陈晓律《君权变化的含义一-英国近代政治转型的观念基础》

材料二   当我们回首法国大革命并注目于大革命后法国的政治制度建设历程的时候,就应更加珍视这段历史的思想和理性价值,毕竟法兰西在近代所走过的路程不是简单的内部派别争斗、政变和军事战争,她所带给我们的更是法兰西民族从前现代国家转变为现代国家的心路历程。法国大革命虽然以暴力开始,但是领导这场革命的大多是深受启蒙思想影响的知识分子,因而他们自然知道要弘扬的是启蒙思想中的核心要素自然法理论和天赋人权。当然,与英美革命相比,法兰西的革命者更强调创造而非传统,所以法国革命者开始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制订宪法,革命的法兰西希望用一部成文法典-宪法来开创崭新的制度。

——摘编自周明圣(走向共和一近代法兰西共和制度确立与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英国人构建现代“国家的运转机制”的主要措施.并指出这种“运转机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过程的角度,比较近代法国共和政体与英美新政体确立过程中的不同点,并分析法兰西共和之路艰难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创立与发展的认识。
2022-07-03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重点九江六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文“民主”一词最早出现于《尚书》,该书提到:“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这里说的是:暴君夏桀残民以逞;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民主。

材料二   雅典民主政治家伯利克里在一次演讲中说:“我们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足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就法律而言,一切人解决他们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就人的价值而言,无论任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出优于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因为他们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们个人才能。”

——摘自《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材料三   随着“代议制民主”概念的形成和逐渐流传,民主概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化。不仅古代“直接民主”是“民主”,而且近代“间接民主”也是“民主”。随着日常使用的“民主”一词,指的已不是古代直接民主。

——据《美国革命时期民主概念的演变》等


问题:
(1)材料一中“民主”和“民”以及材料二中的“任何人”分别是指什么?
(2)说明材料二中“民主”的含义。根据伯利克里的说法,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列举近代西方“代议制民主”有哪些类型;并从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角度,简要分析“民主”概念变化的原因。

4 . 法治即根据法律治理国家,实施法治是人类社会的共同价值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五表凡以遗嘱处理自己的财产,具有法律上的效力。……第七表如树木因风吹倾斜于邻地,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第九表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十二铜表法》

材料二诸八议者(注:八议者指与封建贵族有关的亲、故、贤、能、功、责、勤、宾等人),犯死罪,……议定奏裁(注:一般死罪可降为流罪);流罪以下,减一等。

——《唐律疏议》

材料三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

——《孙中山全集》

材料四“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是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十二铜表法》与唐律的差异。

(2)依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先生“悉以宪法行之”中的宪法指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法国、德意志帝国三国建立政体的标志性法律文件分别是什么?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是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