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大跃进运动与人民公社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1 道试题
1 . 根据余华的同名小说拍成的电影《活着》中有一个场景:小孩找出父亲的铁皮包的箱子要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铁。这个场景应该是在
A.“一战”时期B.国民政府十年建设时期C.20世纪50年代D.20世纪80年代
2 . 某期《人民日报》的社论赞扬“一种新的社会组织”,称其“像初升的太阳”,是一种“农村中的大规模的、工农商学兵结合的、政社合一的”组织。这一组织
A.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确立
B.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极大地破坏了当时的社会生产力
D.从根本上变革了农村的生产关系

3 . 材料一1958年春,上海农村根据中共中央的号召,开始了农业生产“大跃进”。同年9月21日,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上海农村建立了第一个人民公社,即上海县七一人民公社。到9月30日,郊区10个县全面实现人民公社化,共建立103个人民公社,几乎所有农户都参加,平均每个人民公社达8000多户……结果严重损害了农民的积极性。

—《上海农业志》

材料二   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安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叫“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在私人和集体之间划分收入已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材料三   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合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可以肯定,只要生产发展了,低水平的集体化就会发展到高水平的集体化,集体经济不巩固的也会巩固起来。关键是发展生产力,要在这个方面为集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农村生产关系调整中的什么教训?

(2)材料二所说的是我国农村生产关系方面怎样的变革?它是否意味着从所有制上否定了前者的成果?为什么?

(3)材料三评论农村政策的基本着眼点是什么?

2018-09-27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泰化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的一幅宣传画,画中题诗:“藕产大跃进,一条四百斤。抬回厨房里,供食八百人。”这反映了当时
A.农业生产中的浮夸行为
B.经济建设取得重大进步
C.农业科技取得突出成就
D.农业合作化的丰硕成果
5 . 有学者说:“政府主导下的资源动员和分配模式,体现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模式区别于资本主义制度的特殊性。……根据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特点,毛泽东后来(1958年)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由此可知,该总路线实质上是一种
A.物质刺激
B.意识形态的对抗
C.精神鼓励
D.不均衡增长战略
6 . 观察漫画《敬祝进步》,它主要反映了
A.经济建设中的浮夸风B.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C.人们高涨的建设热情D.三大改造基本结束
7 . 下图为中国1952—1960年工农业总产值变化图。其中的一个历史阶段,工、农业总产值增长呈现严重背离状态,其原因是
A.土地改革使农业生产经营分散
B.“三大改造”期间工业大发展
C.“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018-09-03更新 | 155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如皋市2018~2019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初调研测试 历史试题
8 . 从图一、图二到图三,反映了建国以来
A.农村生产关系出现了重大调整
B.社会主义公有化程度不断提高
C.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断地提高
D.生产资料所有制经历了多次变革
2018-09-01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泸化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57年工农业产品产量

品种1957年产量比1952年增加比历史最高年产量增加
1.95亿吨19%30%
164万吨26%93%
535万吨296%580%
1.3亿吨96%210%
193.4亿千瓦时166%320%
原油146万吨235%

材料二下图是著名漫画家张乐平于1958年画的《跃!跃!跃!》

材料三在改革开放后的工业化过程中,乡镇企业和外资工业可谓是两支突起的“异军”。它们的迅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宏观经济的两个新的增长点。

—《中国现代化历程》

(1)根据材料一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时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材料二中的漫画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在工业领域出现了什么运动?它产生了什么影响?

(3)指出材料三中所提出的两支突起的“异军”在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中解决了什么问题。

(4)结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概述你对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认识。

10 . 1957年1月,陈云在一次会议上指出,“建设规模的大小必须和国家的财力物力相适应”,“纠正保守比纠正冒进要容易些”,要采取措施“防止经济建设规模超过国力的危险”。这次会议召开的背景是
A.“一五”计划后期经济建设出现冒进倾向
B.三大改造完成后开始着手编制“二五”计划
C.社会主义总路线抛弃了“综合平衡”方针
D.“大跃进”运动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2018-07-29更新 | 151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英华中学2022届高三11月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