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大跃进运动与人民公社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8 道试题
1 . 在这些一步登天的乌托邦梦想中间,一种实用主义情绪开始抬头,强调计划中的现实性和技术操作中的专业性。要实现真正的经济发展,仅仅靠精神的力量还远远不够,这一点变得越来越明显。”此话中的“乌托邦梦想”指的是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大跃进”运动
D.“文化大革命”
2 .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中国科学技术革命的模式经历了一个由“土洋并举”向“以土为主”的变化过程。“洋”就是依靠尖端科技人才,实现科技革命性突破,土是依靠群众智慧,发明“土办法”,制造尖端产品。这一变化
A.激发人民群众勇攀科技高峰的热情
B.打击了科技人才研究科学的积极性
C.推动了中国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D.是“大跃进”运动在科技领域的体现
3 . 口号,它是“供口头呼喊的有纲领性和鼓动作用的简短句子”。它倾注了人们的心血,凝聚了人们的希望,浓缩了人们的情绪。作为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节日——国庆,自然把呼喊口号作为国民感情宣泄的重要渠道。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每年国庆的口号都会有所变化。下列国庆口号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迅速解放台湾西藏和一切尚未解放的地方!
②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为实现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各项任务而奋斗!
③决心超额完成今年一千二百万吨钢的任务!
④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④③②
D.①③④②
2019-04-17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流行语作为一种词汇现象,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一个时期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事物。下列流行语出现于“大跃进”时期的是
A.义务教育、希望工程
B.放卫星、超英赶美
C.经济特区、改革开放
D.样板戏、上山下乡
5 . 国家主席刘少奇曾到濉溪县卧龙湖视察工作,听到当地干部汇报水稻亩产为2万8千斤时,他皱起了眉头,连连说:“怎么可能?怎么可能?……”导致刘少奇“皱起眉头”的主要原因是该汇报
①不符合当时总路线的精神
②严重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③过分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④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6 . 1956年,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中毛泽东写道:“小社人少地少资金少,不能进行大规模的经营,不能使用机器。这种小社仍然束缚生产力的发展,不能停留太久,应当逐步合并。”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大社体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是
A.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B.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C.公有制在农村建立起来
D.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019-04-04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1956~1966年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这一时期经济现代化建设的特点有
①以工业化为目标,以牺牲了农业为代价
②探索中曲折前进,有失误也有重大成就
③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建设道路
④开局和中期经济态势较好,后期有问题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④
D.①②
8 . 原国家计委副主任柳随年曾提到这样的小故事:某年秋,国家计委干部去河北徐水搞共产主义规划,问老农一亩能产多少粮食,老农两次都不吭声;问到第三次的时候才用嘴指着牌子上的800斤;又问能产800斤吗?他说,包括秸秆在内.这一故事反映了当时
A.农业生产结构急需得到调整
B.一五计划导致经济比例失调
C.国家对农业的投入严重不足
D.“左”倾错误影响农业发展
9 . 下图是一张年历画,画中题诗:“人民公社顶呱呱,工农商学兵一家。人众财多好建设,工农业遍地开花。”此年历画应该出现在

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一五”计划期间
D.“大跃进”时期
10 . “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我为人民鼓与呼!”诗中反映的20世纪50年代末的现象,主要由于
A.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B.“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C.苏联政府背信弃义
D.迅速实现工业化的需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