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大跃进运动与人民公社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下图所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产业结构得到了改善B.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
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D.经济建设指导思想的失误
2021-01-21更新 | 271次组卷 | 6卷引用:广西桂林市2021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国末期,秦蜀守李冰在主持修建都江堰的时候,考虑这项工程所要发挥的功能依次是防洪、航运和灌溉。创建期的都江堰,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互相影响的水利系统。两宋时期,拥有分水、导流、引水和溢洪排沙综合功能的工程体系的形成,标志着都江堰作为一项综合性的水利工程已经进入了成熟期。(都江堰的管理也更加完善,不仅形成了稽查、水政和工程三个互相制约的管理体系,而且都江堰还成为国家水利工程,朝廷派出御史领提举官,到灌区巡视,代表中央政府监督岁修工程质量和经费使用情况,地方上则设置各级官员共同负责灌区的水政和都江堰工程的管理及岁修活动。成熟期的都江堰内江灌区共分出4条干渠,灌溉面积超过200万亩。

——摘编自曹玲玲《作为水利遗产的都江堰研究》

材料二   “大跃进”后期最有名的水利工程是河南省林县的红旗渠。红旗渠于1960年2月开始修建。经10年奋战,于1969年7月完工。红旗渠工程总投工5611万个,参与民工7万人,先后有81位干部、技术人员和农民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红旗渠总干渠全长70.6公里,加上分干渠、支渠、斗渠,共计长约1500公里;10年间,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被世人称之为“人工天河”。尽管林州人民为此工程付出了巨大代价,而且自90年代以来,出现水源不足,渠道老化等问题,但运行30年间,解决了全县严重干旱的问题;灌区的有效灌溉面积达54万亩。

——摘编自李克军《如何评价“大跃进”时期的农田水利建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以都江堰建设为例,概括中国古代水利建设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红旗渠修建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红旗渠的修建所体现的时代精神。
3 . 1952~1978年期间,中国工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率达11.5%,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10%左右提高到44.4%。从“没有多少工业,农业也不发达”状态转变为世界工业大国。据此可知建国30年来工业化建设
A.使中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B.扭转了近代以来落后局面
C.为改革开放奠定坚实基础
D.计划经济禁锢了中国活力
4 . 1958年8月,中共中央北戴河会议作出的决议指出:“共产主义在我国的实现,已经不是仆么遥远将来的事情了,我们应该积极地运用人民公社的形式,摸索出一条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具体途径。”下列口号能反映上述“形式”的是
A.“农业合作社,社会新气象”
B.“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C.“吃喝不要钱,山子赛神仙”
D.“谁穷谁丢人,谁富谁光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