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大跃进运动与人民公社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5 道试题
1 . 下表为新中国1957—1961年从业人员统计表。据此可知
A.中国工业发展迅速实现了工业化
B.中国人迫切要求改变工业落后面貌的愿望
C.中国第一产业从业人数持续下降
D.中国经济获得了持续快速的发展
2019-02-17更新 | 18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漳浦一中2019届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20世纪50年代,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在详细了解了某地情况后表示:“这种政权性质,既是经济组织,又是政治组织,实际上是基层组织,这叫政社合一。”毛泽东此论旨在(       
A.促进农业经济的恢复B.实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推广人民公社化运动D.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3 . 下面为1952〜1958年我国科研成果统计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一五”计划实施激发了科研热情
B.“左”倾错误已经波及科研领域
C.“科教兴国”战略推动了科研腾飞
D.新中国逐步迈入了“科技的春天”
2019-03-28更新 | 235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河北省中原名校联盟2019届高三3月联考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4 . 下面为1958~1960年安徽省太和县大豆种植面积与产量变化表。其变化的结果是
1958年1959年1960年
面积(公顷)24.84万19.14万18.34万
每亩单产量(千克)81.8589.9064.40
总产量(千克)304.97万258.10万177.16万

A.对外贸易遭受严重损失
B.农业落后粮食单产逐年下降
C.“大跃进”强调大炼钢铁
D.忽视客观经济规律造成困难
5 . 1959年9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市场形势的回顾和展望”的社论,提到“关系民生最大的粮食零售量,今年上半年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7.9%,比去年下半年增长了30.9%。这不能说明
A.人民生活水平并没有提高
B.大跃进造成中国城市人口猛增
C.经济建设的方针指导失误
D.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粮食短缺
6 . 下图为1958年创作,反映人民公社化运动中集体食堂的宣传画,这表明人民公社化运动
A.保障了工业建设的原料需求
B.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C.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D.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2017-04-15更新 | 110次组卷 | 3卷引用:2017届哈尔滨师大附中 东北师大附中 辽宁省实验中学 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合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
7 . 1958年8月,中共中央北戴河会议作出的决议指出:“共产主义在我国的实现,已经不是仆么遥远将来的事情了,我们应该积极地运用人民公社的形式,摸索出一条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具体途径。”下列口号能反映上述“形式”的是
A.“农业合作社,社会新气象”
B.“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C.“吃喝不要钱,山子赛神仙”
D.“谁穷谁丢人,谁富谁光荣”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1958年10月底,全国74万多个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组成2.6万多个人民公社。参加公社的农户有1.2亿户,占全国总农户的99%以上,全国农村基本上实现了人民公社化。由于在合作化运动的后期已出现了过急过猛的问题,所以人民公社化运动也出现了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情况,刮起了"一平二调三收款"的"共产风"。
材料二     在圈地运动开始的最初时期,失地进城农民被简单地看成流浪汉和"懒汉",英国统治阶级通过"血腥立法",加以严惩。
——李世安《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历史考察》
材料三     二战以后,为安置转移出来的农村劳动力,日本政府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村合作事业,拉长产业链,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日本政府采取措施促进非农产业向农村地区扩散;鼓励劳动力由农业向农村非农产业就地转移。
——《日本经验与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途径》
(1)依据材料一分析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民公社化运动产生的后果。     
(2)依据材料二、三,比较英、日两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不同特点。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的启示。
2016-12-12更新 | 30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福建福州八中高三上期第二次质检文综历史试卷
9 . 如图为1959年4月14日出版的《人民日报》报道的头版(局部)。该版报道(     

A.体现了国民经济协调发展B.增进了中苏间的友好关系
C.隐含了左倾跃进思想倾向D.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
2024-05-24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适应性练习历史试题
2024·全国·模拟预测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轻工业和重工业占合计总产值的百分比(合计总产值=100

年份轻工业重工业备注
194973.626.41952年不变价格计算
195264.435.6
195751.748.3
195753.146.91957年不变价格计算
196246.553.5
196550.449.6
197842.757.31970年不变价格计算
197943.156.9
198047.053.0
198151.548.5
198151.448.6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

——据《中国统计年鉴1981》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几年的数据提炼轻重工业占比的变化趋势,并予以说明。(要求:趋势明确,持论有据,说明充分,表达清晰)
2024-02-08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预测卷(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