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大跃进运动与人民公社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8年毛泽东在各地视察期间专门发表讲话自豪地说:“到现在,我们还有一些同志不愿意在工业方面搞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他们把工业战线上搞群众运动,说成是‘不正规’,贬为‘农村作风’‘游击习气’,这显然是不对的。”

——《中国现代化历程》

材料二   在改革开放后的工业化过程中,乡镇企业和外资企业可谓是两支突起的“异军”。它们的迅速发展,已成为我国宏观经济的两个新的增长点。

——《中国现代化历程》卷3


(1)材料一中的思想在实践中是怎样实施的?结果如何?
(2)指出材料二中所提出的两支突起的“异军”在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中解决了什么问题?
2019-06-01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自招班)历史试题

2 . 材料一1958年春,上海农村根据中共中央的号召,开始了农业生产“大跃进”。同年9月21日,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上海农村建立了第一个人民公社,即上海县七一人民公社。到9月30日,郊区10个县全面实现人民公社化,共建立103个人民公社,几乎所有农户都参加,平均每个人民公社达8000多户……结果严重损害了农民的积极性。

—《上海农业志》

材料二   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安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叫“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在私人和集体之间划分收入已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材料三   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合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可以肯定,只要生产发展了,低水平的集体化就会发展到高水平的集体化,集体经济不巩固的也会巩固起来。关键是发展生产力,要在这个方面为集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农村生产关系调整中的什么教训?

(2)材料二所说的是我国农村生产关系方面怎样的变革?它是否意味着从所有制上否定了前者的成果?为什么?

(3)材料三评论农村政策的基本着眼点是什么?

2018-09-27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泰化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57年工农业产品产量

品种1957年产量比1952年增加比历史最高年产量增加
1.95亿吨19%30%
164万吨26%93%
535万吨296%580%
1.3亿吨96%210%
193.4亿千瓦时166%320%
原油146万吨235%

材料二下图是著名漫画家张乐平于1958年画的《跃!跃!跃!》

材料三在改革开放后的工业化过程中,乡镇企业和外资工业可谓是两支突起的“异军”。它们的迅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宏观经济的两个新的增长点。

—《中国现代化历程》

(1)根据材料一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时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材料二中的漫画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在工业领域出现了什么运动?它产生了什么影响?

(3)指出材料三中所提出的两支突起的“异军”在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中解决了什么问题。

(4)结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概述你对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认识。

4 . 影响决策的因素很多,每一次的决策都有历史的烙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59年中国某部门根据历年全国工业生产统计数据制订了下表

据材料指出1953年至1957年中国工业生产总值发展的趋势,并指出影响发展趋势的主要原因。

有人指出:“1958年的全国工业增长率的数据不可靠。”请你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为该观点提供合理依据。据此谈谈对你使用史料有何启示?

2018-04-16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中共八大对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毕竟取得了初步成果,历史证明这些成果对于党的事业的发展有长远的重要意义。

史料二

(1)史料一中的“初步成果”指什么?这次会议有何重要意义?

(2)史料二中图一中的“社”指什么?图二反映了哪一时期的现象?

(3)结合所学知识及以上史料,说明20世纪50~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成功探索有哪些。

6 . 构建和谐社会,追求社会公平,是广大劳动者不懈追求的理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务使天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 请愿人希望贵院注意到千千万万创造财富者的收支和那些相形之下对社会说不上有什么贡献的人所得有天渊之别;统治者穷奢极欲,被统治的人民受苦挨饿。
——1842英国宪章运动至英国议会的第二次请愿书
材料三 实行单一的公社所有制,把原来几十个以至上百个贫富不同,条件各异的生产合作社并在一起。一切财产上交公社,多者不退,少者不补,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盆富拉平,让穷社共富社的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讲义》
(1)结合历史背景,指出材料一主张的意义和局限性。
(2)据材料二,指出其反映的社会问题,并概括出现在这种社会问题的历史背景。
(3)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三中人民公社弊端的后果。新时期是如何克服这种弊端的?
(4)综合以上材料,请谈谈你对追求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认识。
2016-12-07更新 | 89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北京市高三起点考试历史卷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康熙八年(1669)三月八日,清政府正式下达了更名立田的诏令。决定免除明代各省废藩(王)田产的变价做法,撤回为此而派出的部员,将未变价田交与该省督抚,并给予原种人耕种,改为民户,称为更名田,永为世业,照例征收银粮。对于无人承种的剩余土地,则招民开垦。康熙九年正月,又虑及更名田内有明代废藩自置地,且予民佃耕,他们在输粮之外又纳租银,为避免负担过重,决定免其纳租,与民田一例交粮。如果已有易价银征收于库者,准许抵交次年正赋。
——《中国历史记事》
材料二:15世纪末叶、16世纪初叶,欧洲直通印度新航线的开通和美洲大陆的发现,以及环球航行的成功,使英国的对外贸易迅速增长,进一步刺激了英国羊毛出口业和毛织业的发展。羊毛价格不断上涨。养羊业成为获利丰厚的事业。往往10英亩牧场的收益超过20英亩的耕地。英国圈地运动最早从工商业较发达的东南部农村开始。地主贵族最初圈占公有地,后来圈占小佃农的租地和公簿持有农的份地。在宗教改革中,国王把没收的教会领地赐给亲信宠臣,或卖给乡绅、土地投机家、市民、商人和工场主。他们变成新贵族,也大规模地圈占农民土地。根据1630年和1631年的调查报告,莱斯特郡在两年内圈地10万英亩,约占该郡土地 2%。大部圈占地变成牧场。主要的圈占者是乡绅。1485~1550年他们在莱斯特郡圈地的面积占圈地总面积的60%。大批农民被迫出卖土地,或远走他乡,或到处流浪,陷于极端悲惨的境地。t.莫尔在《乌托邦》(1516)中,辛辣地指责这是“羊吃人”。
英国资产阶级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后,城市工业进一步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因此,对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地主贵族为了生产肉类和商品粮以供应城市的需要,扩大投资,改善土地的生产能力,同时加速进行圈地。资产阶级则大力鼓励圈地。政府通过议会立法使圈地合法化。地主贵族依靠国家机器,强迫农民服从圈地法案。农民无力负担圈地费用,或因失去公有地使用权而无法维持生产和生活,被迫出卖土地。随着1701年条播机的发明,开始了农业生产技术的革命。于是生产关系的革命就在更加广泛的基础上深入开展。18和19世纪,英国议会通过4763件有关圈地的法案,共批准圈占 269万公顷共耕地和公有地。1845年以后,圈地运动已近尾声。1876年公布的禁止非法圈地的法案虽只应用于公有地,但圈地作为一种运动业已结束。
——来源:中国经济网综合
(1)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各阶段“圈地”的特征;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实施“更名田” 与英国“圈地运动”的后果和影响。
材料三:“大跃进”期间,长沙农村又兴起了一场人民公社运动。1958年8月26日,长沙县高塘人民公社成立,成为湖南省第一个人民公社。9月中旬,郊区农村率先实现公社化,成立岳麓、东风、万年红三个人民公社。到10月,长沙、望城、宁乡、浏阳四个县先后裁撤乡镇,建立人民公社共四十一个,完成公社化。人民公社的特点是“一大二公”、政社合一。它大力推行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采取大兵团作战方法,从事农业生产,并实行生活集体化,大办公共食堂、幼儿园、敬老院。在农村公社化运动推动下,长沙城区也办起了人民公社。
——星辰资料库
(2)指出材料二和材料三的农业经营方式变化;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两者对我们经济建设的启示
2016-12-07更新 | 15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江西省南昌一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党已经领导人民取得了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的决定性的胜利。这就表明,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几千年来的阶级剥削制度的历史已基本上结束,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在我国已经建立起来了,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中共八大关于政治报告决议(1956年9月)


材料二 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的经验再一次表明,在整个过渡时期,也就是说,在社会主义社会建成之前,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始终是我国内部的主要矛盾。

——中共中央向八大二次会议的工作报告(1958年5月)


材料三 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阶级斗争并没有结束。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还是长期的曲折的,有时甚至是很激烈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的阶级斗争,在本质上,依然是政权问题,就是资产阶级要推翻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而要大力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最重要的是要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人民日报》社论《沿着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的道路前进》(1967年11月6日)


回答:
①据材料一、二,从1956年中共八大到1958年八大二次会议,中共对国内主要矛盾的认识有哪些变化?影响如何?
②据材料二、三从八大二次会议到“文革”,中共对国内主要矛盾的认识又有哪些变化?在实践上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2016-11-18更新 | 2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年河北省南宫中学高一5月月考历史卷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78年初,凤阳县乃至安徽省尝试“包干到组”,小岗人也满怀兴趣把20户人家分成4个小组。没干多久,组里就产生了矛盾,于是每个小组又分“叉”,全队分成8个小组,还是干不好。一天夜晚,生产队召开社员会议。穷疯了的社员提议:这样干不好,干脆包干到户。大家最终拟订了3条意见:1.夏秋两季打的头场粮食要先把国家公粮和集体提留交齐;2.明组暗户,瞒上不瞒下;3.如果队长因此犯法坐牢,他家的活由全队包下来,小孩由全队养到18岁。到会的18户户主赌咒发誓按下红手印。这就是震惊全国的“大包干”。
小岗人用18个鲜红的手印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蔚为壮观的一页。“大包干”诞生伊始,就有人责难说,这违背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原则,是资本主义;也有人说,“大包干”是机会主义。
就在有人对“大包干”提出质疑、改革处于关键时刻时,1980年5月31日,小平同志在同其他中央负责人就农村问题发表重要谈话时指出:“农村政策放开后,一些适应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凤阳花鼓’中唱的那个凤阳县,绝大多数搞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变面貌,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农民:邓小平扭转了乾坤》记者 靳生 黄勇


根据材料回答:
(1)为什么要实行“大包干”,“大包干”指的是什么?
(2)“大包干”经历了哪几个步骤?为什么得到邓小平同志的支持?
(3)简要分析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对我国农业发展主要采取了哪些政策和措施?
2016-11-18更新 | 3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10 . 仔细观察辨认图中的图片:

注:图中字为: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             ④大庆油田
全社杀一只,足够吃半年。
请回答:
(1)前三幅图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什么运动?根据图片所包含的信息概括这一运动的特点。
(2)图④中的油田建成于什么时间?这一事件与上述运动之间有无必然联系?为什么?
2016-11-18更新 | 5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江西宜春市奉新一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