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大跃进运动与人民公社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3年,新中国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根据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要求,国家规定计划的基本务: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中国设计的156个建设单位为中心的、由限额以上694个建设单位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中国社会主义业化的初步基础;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基础;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轨道,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并以此为中心,进行财政、信贷、市场三大平衡和安排人民生活。在全党全国人民同心同德、齐心协力的努力下“一五”计划顺利实施,到1957年年底,“一五”计划的主要指标大都大幅度地超额完成。

——摘编自朱君奇《从计划经济的“兴、变、衰”看中国经济体制变迁》

材料二19521975年中国粮食产量

分类年份195219621965196619671968196919701975
粮食(百万吨)195160194.5214218209211240284.5
指数9175911001029899112133

——摘编自《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一五”计划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粮食生产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可能调整发展我国的生产カ也必须估计到当前经济上、财政上、技术上和力量上的客观限制,佶计到保持后备力量的必要,而不应当脱离经济发展和正常比例就是要随时注意防止和纠正右倾保守的或倾冒险的倾向,积极而又稳妥可靠地推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

材料二



(1)据材料一概括中共八大的经济发展主张;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别分析1957—1960年、1966—1971年我国工农业生产总值下滑的原因。
(2)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从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中得到的启示。
2021-04-25更新 | 101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人民日报》在某一时期曾连续发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小麦亩产12万公斤”和“一棵白菜500斤”等文章。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
A.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B.对社会主义的建设经验不足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D.“四个现代化”目标的提出
4 . 下表是 1957—1962 年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表(单位:万吨),对 1957-1960 年产量变化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年份 1957 1960 1962 1965
钢产量 535 1866 667 1223
粮食产量 3900 2870 3200 3891

A.“大跃进”运动B.人民公社化运动
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D.“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5 .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与实践》

材料二 在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上,我们没有犯原则性的错误。我们比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做得好些……我们现在的问题,就是还要适当地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

材料三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共产党采取的“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是什么?简要分析产生这一战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在农、轻、重关系的问题上毛泽东提出了怎样的设想?在其后的实践过程中又有何偏差?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有利条件。
(4)综合上述材料,对工业化道路的选择,你有何认识?
2020-10-28更新 | 15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十分钟同步课堂专练(人教版必修2)-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重点练)
6 . 宣传画又名招贴画,是以宣传鼓动、制造社会舆论和气氛为目的的绘画,其特点是形象醒目,主题突出,风格明快,富有感召力。下面是组反映中外历史重大事件的宣传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1 苏联集体农庄的宣传画 图2 玉米运动的宣传画

图三图中文字为“社社亩产万斤粮” 图四1980年农业大丰收
(1)指出图一、图二分别反映的是苏联历史上的什么重大事件,二者的结果如何?
(2)图三、图四农产品产量提高的原因各是什么,给新中国的经济分别带来了怎样的影响?从以上四幅图片中你能得出哪些启示。
2020-07-29更新 | 15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下册十分钟同步课堂专练(统编版)-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重点练)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1952-1990年粮食产量统计表(单位:万吨)

年份1952195819591961196219841990
产量16392200001700014750160004071243500

材料二   中国某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系数曲线图



(1)材料一表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和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农业生产发展各呈现怎样的特点?依据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从经济体制变革的角度指出20世纪80年代引起城乡收入差距变化的原因。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可能调整发展我国的生产.力.也必须估计到当前经济上、财政上、技术上和力量.上的客观限制,估计到保持后备力量的必要,而不应当脱离经济发展和正常比例……就是要随时注意防止和纠正右倾保守的或“左”倾冒险的倾向,积极而又稳妥可靠地推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

材料二   有人害了右倾保守的毛病,像蜗牛一样爬行得很慢,他们不了解农业合作化,以后我们有条件也有必要在生产战线.上来一个“大跃进”……他们把正确的跃进看成“冒进”。

——1957年11月13日《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中共八大提出了怎样的经济发展主张
(2)依据材料二内容,中共八大的经济方针有没有得到贯彻?为什么?
(3)根据材料三,1957—1960年、1966—1971年我国工农业生产总值下滑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4)综合上述信息归纳,我国在经济建设中要注意什么问题?
9 . 下面为1956~1962年中国财政收入与支出变化数据统计表(单位:亿元),这一变化出现的原因是当时中国
年份1956年1957年1958年1959年1960年1961年1962年
财政收入280.19303.20379.62487.12572.29356.06313.55
财政支出298.52295.20400.36543.87643.68356.09294.88

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B.实行财政赤字政策
C.基建投资规模不断扩大D.调整经济发展战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