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民经济的调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4 道试题
1 . 如图反映了新中国某一时期连续十年间国内工农业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对图中“C—D”阶段经济发展状况分析正确的是
A.“左”倾错误继续影响现代化的探索
B.经济政策调整推动经济恢复发展
C.经济体制改革推动轻重工业比例协调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助推农业发展
2022-05-12更新 | 293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怀仁市第一中学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历史试题
2 . 1960年,全国粮食产量1435亿公斤,比1957年减少了26%以上。到1961年底,全国已经精简职工873万人,减少城镇人口1000万人,仅在1960年秋到1961年春,新增加农业劳动力2913万人。出现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倒退出现了逆城市化B.企业效益降低难以为继
C.国家调整政策以恢复经济D.国家发动上山下乡运动
2022-02-21更新 | 171次组卷 | 5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1-2022学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1960年,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以调整农、轻、重之间的比例关系,压缩基本建设规模,缩短重工业战线,节俭财政支出等。这一方针实施的主要背景是
A.经济困局的出现B.整风运动的开展
C.反右斗争的扩大D.中共八大的召开
4 . 下表是1961-1963年我国精简职工和压缩城镇人口统计表。这一做法
A.减轻了粮食供应压力B.充分利用了劳动力资源
C.推动了经济较快发展D.促进了农村政权的巩固
2022-01-27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1962年下半年起,我国国民经济开始稳步增长。1963年,国家在财力尚有困难的情况下,积极改善职工待遇;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连续三年分别提高26.7%、20.1%和22.5%。这反映了我国
A.落后面貌的彻底改变B.调整发展的重要成果
C.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D.市场经济的显著作用
2021-09-12更新 | 5918次组卷 | 57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稷山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重题重组五)历史试题
6 . 1962年,中共中央发文强调,我国绝大多数地区的农村人民公社,要将基本核算单位下降到生产小队并长期执行。这反映出中共中央(     
A.准备全面纠正农村“左”倾错误B.开始认识到农业的重要作用
C.已认识到城乡经济的不协调D.已对人民公社的弊端有所认识
7 . 自留地,是中国农业集体经济组织按政策规定分配给成员长期使用的土地。1955年中央政府规定每人自留地最多不得超过当地人均耕地的5%.1960年,中央连续发布指示,强调自留地长期归社员家庭使用。据此可知
A.人民公社体制受到批判B.自留地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萌芽D.农村多种所有制经济开始确立
2021-02-06更新 | 221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2021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8 . 下表为1956~1961年毛泽东对苏联工业化模式的反思与突破。这些反思与突破
A.优化了工业发展方针B.调整了国民经济比例
C.改变了计划经济体制D.解决了三年经济困难
9 . 下表为1957-1960年中国国民经济变化情况。下述变化明
工农业总产值工业内部所占比重
工业总产值增长1.3倍重工业产值比重从45%上升至66.4%
农业总产值下降22.7%轻工业产值比重从55%下降至33.4%
A.所有制结构发生重大变化B.计划经济体制弊端逐步解决
C.国民经济结构亟需调整D.合作化运动促进经济发展
10 . 到1963年,全国社队工业企业数量从1959年的70万个减少到1.1万个,产值由70多亿元下降到4.2亿元,这些变化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手工业合作化的影响B.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
C.大跃进的破坏D.国民经济调整的进行
2021-01-11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六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