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民经济的调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1961年中共中央决定从该年度起,对整个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中共中央实行该方针的主要目的是
A.巩固”大跃进”运动成果B.实现国民经济的恢复
C.纠正工作中“左”倾错误D.解决严重的经济困难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人说过去搞社会主义改造,速度太快了。我看这个意见不能说一点道理也没有。比如农业合作社,一两年一个高潮,一种组织形式还没巩固呢,很快又变了。从初级合作社到普遍办高级社,就是如此。如果稳步前进,巩固一段时间再发展,就可能搞得更好些。1958年大跃进时,高级社还不巩固,又普遍搞人民公社,结果六十年代初不得不退回去。

材料二   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安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叫“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在私人和集体之间划分收入已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

——以上——摘自《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材料三   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合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可以肯定,只要生产发展了,低水平的集体化就会发展到高水平的集体化,集体经济不巩固的也会巩固起来。关键是发展生产力,要在这个方面为集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摘自《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农村生产关系中的什么教训?
(2)材料二所属的是我国农村生产关系方面怎样的变革?它是否意味着从所有制上否定了前者的成果?为什么?
(3)材料三评论农村政策的基本着眼点是什么?为什么?
3 . 1961-1965年,全国共精简城市职工约1887万人,压缩城镇人口2600万人;到1965年全国城市数从1961年的208座减少至171座,减少了17.8℅;城市化水平由1960年的19.8℅下降到1964年的14.6℅,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出现了大幅度回落。中国出现逆城市化的原因是(       
A.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城市人口减少
B.“大跃进”运动的迅速开展
C.大力调整国民经济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深入开展
4 . 1964年8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批转国家经济委员会党组《关于试办工业、交通托拉斯的意见的报告》中,认同托拉斯是“按照经济原则实行科学的高效的集中统一领导,免除工业管理机关化和官僚主义、分散主义流弊”的一种好的组织管理形式。这表明我国当时
A.打破计划经济体制束缚
B.彻底纠正党内“左”倾错误
C.尝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试图用经济手段管理工业
5 . 观察新中国城市化进程发展曲线,其中出现阶段“Ⅲ”的主要原因是
A.为完成“一五”计划B.正实施全面经济调整
C.支持农业合作化运动D.为增强国有企业活力
2016-11-27更新 | 287次组卷 | 29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