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民经济的调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1963~196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约11%;轻工业产值从404亿元增加到703亿元;燃料、原材料工业建设的步伐加快。上述变化反映了
A.经济所有制结构发生重大改变B.国民经济调整取得了显著成就
C.合作化运动促进了生产力发展D.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逐步解决
2019-06-21更新 | 6062次组卷 | 81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1961年冬季,湖南省将数百万亩冬闲田借给社员(大体每人可借三至五分)种植冬菜或冬种春收作物,收入全归社员。这一举措
A.进一步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B.表明当时己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改变了当时土地所有权的归属
D.有利于缓解农村中“左”的政策危害
3 . 1962年,中共中央将原来并入国营商业的合作社商业和小商小贩逐步退出来,重新组成合作商店、合作小组。同时,恢复社员自留地,鼓励社员经营多种家庭副业,开放农村集市贸易。这些措施表明
A.政府妥善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对立
B.原有体制弊端得到初步解决
C.国民经济调整注意发挥市场调节
D.政府重视经济建设均衡发展
4 . 建国后的某一时期,河南焦作市曾出台措施规定:生产队以原高级社的生产小队规模为基础,全市现有生产队2039个,应调整为3270个。最终,全市共退赔土地20726亩,房屋66346间,生猪14123头,羊21485只,并赔偿无偿调用劳力损失,群众深表满意。这些措施的出台表明
A.土地改革运动存在一定阻力
B.农业合作化运动在顺利推进
C.国民经济调整工作逐步展开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5 . 1954~1959年,我国国内各年人口迁移率均在30%以上,迁移人口大部分来自农村。1960年迁移率达50%,但迁移人口主要来自城市。这一变化是由于
A.对国民经济的调整
B.农村改革初见成效
C.户籍管理制度变化
D.计划经济体制调整
6 . 1962—1965年国民经济逐渐恢复,在这一过程中城镇出现了集市贸易,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这一现象说明了(  )
A.中央已经纠正了“左”倾的指导思想B.调整在农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C.中央开始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D.当时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
2021-06-11更新 | 167次组卷 | 44卷引用:【全国百强校】云南省玉溪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下面是1953~1965年我国资金流动情况表
1953~19571958~19621963~1965
流入重工业的资金(%)38.754.948
流入农业的资金(%)7.611.418.4
流入其他部门的资金(%)53.733.733.6

决定上表中资金流向的主要因素是
A.产业结构现状
B.经济发展规律
C.国家经济政策
D.国际关系格局
8 . 1960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规定全国一切机关、团体、部队、学校、企业、事业单位,在今后5个月里,公用经费中的商品性支出部分要压缩25%左右,预计全国可压缩出5亿元。其直接目的是
A.减轻市场供应压力B.制止单位铺张浪费
C.节约经费发展生产D.促进经济较快发展
2019-01-30更新 | 1956次组卷 | 17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一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中共中央1961年发出《关于减少城镇人口和压缩城镇粮食销量的九条办法》,到年底全国职工减少800万,城镇人口减少1000万左右,减少供应城镇商品粮三四十亿斤、生活用煤二三百万吨。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八字方针”的调整
B.中苏关系的恶化
C.知识分子上山下乡
D.“左”倾思潮的影响
10 . 1961年5月,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坦言,解决粮食问题的根本办法,是从城市压缩人口下乡,就是人从哪里来,回到哪里去。据统计,全国精简下来的近2000万职工中,有67%的职工回到了农村。这表明
A.国民经济结构实施重大调整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初露端倪
C.第二个五年计划全面实行
D.工业建设制约农村经济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