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民经济的调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1 . 1962年3月中共中央财经小组会议决定:1962年的绝大多数重工业生产指标比原计划分别降低5%到20%。其中,煤产量从2.5亿多吨降为2.39亿吨,钢产量从750万吨降为600万吨。这次调整
A.拉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B.有利于扭转经济比例的失调
C.使工农业产值都有很大提高
D.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
2 . 1962年,中共中央通过的农村十六条指出:人民公社社员的家庭副业,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部分。它附属于集体所有制经济和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它们的助手。中央制定这一政策主要是为了(   )
A.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倾错误B.减轻农民负担
C.打破大锅饭,实行按劳分配D.改革经济体制
3 . 出现图中1961年工业国民收入趋势的政策因素是
A.中共中央调整经济的“八字”方针
B.合理调整工商业
C.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方针
D.苏联撕毁与我国的合作协议
4 . 下图反映了1957—1961年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
从中可以获取的准确信息是
A.一五计划制约了农业发展
B.八字方针收效尚不明显
C.国民经济的调整措施成效显著
D.中苏关系破裂是农业生产滑坡的主要原因
5 . 从1961年1月到1963年6月两年半的时间里,在我国共有2600多万城镇人口被搞精简回乡或下乡,其中包括近2000万职工。其直接因素是
A.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结果
B.国民经济政策调整的结果
C.“二五”计划建设的需要
D.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的结果
6 . 1960年11月,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其中规定:公社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允许社员经营少量自留地和家庭副业.有计划地恢复农村集市等。这项政策在当时
A.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
B.改变了农村所有制成分
C.消除了“左”的错误影响
D.增加了城市的粮食供应
7 . 1962年我国农业总产值达到584亿元,扭转了前3年连续下降的状况,比上年增长了6.2%:粮食产量达到3200亿斤,增长8.5%;油料产量达到3684万担,增长11.4%;生猪年末达到近1亿头,比上年增加了2440多万头。上述成果的取得得益于国家制定了
A.过渡时期总路线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政策
8 . 下图是我国经济增长率波动曲线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一五计划的实施推动1952经济增长率迅速提升
B.国民经济比例的调整推动1964年经济增长率的回升
C.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推动1984年经济增长率的提高
D.中国经济增长率呈现出平稳增长的趋势
9 . 下图是1953——1985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变化图,其中年均增长率最高值出现的原因是
A.农业合作化运动成就巨大B.人民公社化运动促进生产发展
C.改革开放调动广大农民生产热情D.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
10 . 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其中出现C到D点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一五计划的实施
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国民经济的调整
D.“大跃进”运动的展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