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民经济的调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7 道试题
1 . 《现代世界史》曾对中国作出了如下的描述。书中描述的情形出现时,我国正经历着
A.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B.“二五”计划建设C.“文化大革命”D.改革开放的大潮
2 . 1960年6月毛泽东在一次会议讲话中说:“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还有一个很大的盲目性,还有一个很大的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我们要以第二个十年时间去调查它,去研究它,从其中找出它的固有的规律,以便利用这些规律为社会主义的革命和建设服务。”这表明毛泽东
A.公开承认了“大跃进”的失误
B.从根本认识到了“左”倾错误的危害
C.有了调整国民经济的初步设想
D.要求全党贯彻落实“八字方针”
4 . 据统计,自1961年1月到1963年6月,全国职工减少了1887万人,城镇人口减少了 2600万人,吃商品粮人数减少了2800万人。这一时期国家精简城镇人口的主要目的是
A.应对严重的经济困难B.推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D.贯彻中共八大二次会议精神
5 . 1957~1966年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其历史阶段特征是(   
A.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B.遭受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C.正确与失误,成就与挫折错综交织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显著
2016-11-21更新 | 1065次组卷 | 2卷引用:2012-2013学年河南信阳高级中学高一下期四校联考历史卷
6 . 阅读表2: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十年来我国粮食产量持续稳定增长
B.大跃进运动使我国粮食产量持续增长
C.导致1959~1961年粮食产量显著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灾害
D.1961年后粮食生产的恢复得益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
2016-11-18更新 | 975次组卷 | 3卷引用: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人说过去搞社会主义改造,速度太快了。我看这个意见不能说一点道理也没有。比如农业合作社,一两年一个高潮,一种组织形式还没巩固呢,很快又变了。从初级合作社到普遍办高级社,就是如此。如果稳步前进,巩固一段时间再发展,就可能搞得更好些。1958年大跃进时,高级社还不巩固,又普遍搞人民公社,结果六十年代初不得不退回去。

材料二   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安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叫“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在私人和集体之间划分收入已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

——以上——摘自《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材料三   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合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可以肯定,只要生产发展了,低水平的集体化就会发展到高水平的集体化,集体经济不巩固的也会巩固起来。关键是发展生产力,要在这个方面为集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摘自《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农村生产关系中的什么教训?
(2)材料二所属的是我国农村生产关系方面怎样的变革?它是否意味着从所有制上否定了前者的成果?为什么?
(3)材料三评论农村政策的基本着眼点是什么?为什么?
8 . 下面是一名同学整理的历史读书笔记,记录了某一历史时期的情况:农业强调“以粮为纲”;工业强调“以钢为纲”,“三面红旗”迎风飘扬,六亿人民奋发图强;适当缩小基本建设规模,统筹兼顾,全面安排。下列对此历史时期的认识,正确的是(  )
A.从国民经济恢复到“一五”计划完成
B.从“左”倾冒进到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C.从“文化大革命”到实施拨乱反正
D.从改革开放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
9 . 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其中出现C到D点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一五计划的实施
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国民经济的调整
D.“大跃进”运动的展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1962年,中共中央发布文件规定,农村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至少30年不变。这项政策在当时
A.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
B.改变了农村所有制成分
C.消除了“左”的错误影响
D.增加了城市的粮食供应
2016-11-18更新 | 389次组卷 | 17卷引用:2011年海南省嘉积中学高一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