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民经济的调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3 道试题
1 . 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开始制定五年计一划,如一五计划1953—1957,二五计划1958—1962年,三五计划1966—1970年。如图是我国某个“五年计划”时期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状况示意图(单位:万吨)。结合所学判断在该“五年计划”时期

A.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基本完成
B.国民经济逐渐陷入了瘫痪状态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D.“左”倾错误对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2 . 1961年3月,中共中央在《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中规定取消分配上的供给制部分,停办公共食堂。1962年2月,中共中央又发文件强调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即小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这些做法
A.标志着“左”倾错误的结束B.终结了人民公社制度
C.调整了农村生产关系D.开启了包产到户的改革
3 . 1962年,国家对工业企业实行“关、停、并、转”,全国施工基建项目压缩一万多个,其中大中型项目同1961年相比减少了40%;五月中央工作会议通过1962年计划指标,同1960年相比,工业总产值下降47%,其中重工业下降57%,轻工业下降26%。这些做法
A.改变了国家的工业化战略B.导致左倾错误进一步发展
C.暂时放弃了计划经济体制D.适应当时经济发展的需要
4 . 1959年4月29日,毛泽东用党内通信的形式写信给省、地、县、社、队、小队六级干部说:“根本不要管上级规定的那一套指标。不管这些,只管现实可能性。例如,去年亩产实际只有三百斤的,今年能增产--百斤、二百斤,也就很好了。”毛泽东此信件
A.表明了对计划经济体制的批评B.鼓励基层干部群众继续大跃进
C.有效清除了“左”倾错误影响D.认识到经济建设中存在着问题
5 . 1962年,广东省澄海县实行了“包产到户,定产上交,超产奖励”的田间管理负责制。到1963年全省有65%的生产大队都推行了“评比奖励”责任制。这一做法
A.使农民获得了土地的使用权B.揭开了农村体制改革的序幕
C.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D.推动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发展
6 . 1961年上海市工业总产值比1960年下降了37.3%,1962年继续下降18.9%;钢产量指标从1960年的250万余吨压缩到1961年的165.2万吨和1962年的120.8万吨。全市基本建设投资的降幅更大,1961年总投资额比1960年减少60%,1962年再压缩55%。这些做法
A.贯彻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B.落实了此时的经济建设方针
C.改变了上海的经济中心地位D.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7 . 毛泽东在1961年末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期间讲到:“这十二年,恐怕还是做对了的是主要的,占第一位,错误的占第二位。”该讲话所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A.社会主义过渡时期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
8 . 1962年下半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接近并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水平。取得这一成就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B.过渡时期总路线全面实施
C.国家财政经济统一的基本实现D.国民经济调整方针的落实
9 . 1960年11月初,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规定:人民公社实行三级所有,队(相当原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为基础,至少7年不变;允许社员经营少量的自留地和家庭副业;节约劳动力,加强农业生产第一线等。该文件的发布
A.有利于扭转当时农村的经济形势
B.配合了工业领域大跃进运动的展开
C.保证了农业生产的快速持续发展
D.成为当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开端
10 . 1959年6月,中共中央指示:允许社员私人喂养家禽、家畜,其收入完全归社员个人所得;恢复自留地制度(社员可以长期使用的小块集体土地);社员家庭和个人生产的产品,都可以在集市上出售。以上措施表明当时
A.中央初步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失误B.三大改造任务已经彻底完成
C.阶级斗争扩大化错误得到了克服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