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湖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测试(三)历史试题
湖北 高三 模拟预测 2024-05-23 4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文化史(旧)、中国古代史 、经济史(旧)、政治史(旧)、中国近现代史 、世界史 、选修(旧)、经济与社会生活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 在早期的先秦历史文献中,“君子”是贵族身份的专称;但在孔子看来,“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逊)以出之,信以成之”。这表明儒家
A.积极倡导以德治国B.维护社会等级秩序
C.注重道德人格养成D.植根中国传统文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2. 汉武帝时期,“赋税既竭,犹不足以奉战士”“受爵赏而欲移卖者,无所流勉”……于是下令“赏官”并增设了“武功爵”,“议令民得买爵及赎禁锢、免、减罪。请置赏官,命曰‘武功爵’,级十七万,凡直三十余万金。诸买武功,爵官首者试补吏,先千夫如五大夫,其有罪又减二等,爵得至‘乐卿’以显军功”。汉武帝的上述做法(     
A.解决了军费不足的问题B.促进了社会秩序的稳定
C.增强了社会经济的活力D.引发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 据《宋史·向敏中传》《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宋初大臣薛居正子薛惟吉之嫠妇(寡妇)柴氏,将携资再嫁,士大夫向敏中、张齐贤争相求娶,最终张齐贤如愿所偿,后来双方因此事闹得不可开交。这表明宋代
A.妇女不受儒家伦理观念束缚B.理学对士大夫群体影响小
C.士大夫婚姻观念日趋世俗化D.士大夫阶层流动日益封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4. 明太祖朱元璋,字国瑞,原名朱重八,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改人名和动物名的现象,如明太祖手下将领冯国胜改名冯胜,明太祖将猪改为“肥肥”,后又改为“彘”或“豕”。甚至有人将吃猪肉改为吃“耗子肉”。甚至将元宝改为“通宝”。这说明
A.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B.明朝社会娱乐生活丰富多彩
C.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需要D.市民阶层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5. 直到康熙39年(1700年),玉米大多仅种植于少数分散地区。18世纪,当长江流域低地人满为患时,从人口过于稠密的东南移入长江内地省份的数百万移民发现,玉米是利用丘陵和山地的关键作物。据此判断玉米种植得以推广的社会原因是
A.国家政策的支持与鼓励B.丘陵山地有利条件
C.社会人口的膨胀与迁移D.新航路开辟的推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6. 《资政新篇》全文分4个部分,即“用人失察类"、"风风类"、“法法类”和“刑刑类"。内容涉及政治、法律、经济、文化、外交等多个方面,下表是4个部分字数和所占比例,这说明
用人失察类风风类法法类刑刑类总计
字数5111,0955,3405228,288
所占比例6.17%13.21%64.43%6.3%100%
A.先进的中国人迫切地、大幅度地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B.中国学习西方已经从器物上升到制度
C.洪仁玕对西方自然科学或是社会科学的引用急切
D.《资政新篇》适应了太平天国运动发展的需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7.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罗列了人民应当享有的各种自由权利,但对政府非法侵犯人民自由未设任何救济方法。如第15条规定:“本章所载人民之权利,有认为增进公益、维持治安、或非常紧急必要时,得依法律限制之。”这
A.以立法形式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B.推动了民主法制观念广泛传播
C.为行政权侵犯司法独立留下了隐患D.为责任内阁制提供了法律依据
2020-02-02更新 | 565次组卷 | 17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8. 1937年7月下旬,拥有300余家工厂的中华国货联合会上书国民政府,表示国货联合会中各工厂愿为政府制造各种军需物资,要求政府尽快组织内迁,派员指导生产。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战时经济体制的确立B.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
C.官僚资本主义的压榨D.东南沿海地区的沦陷
2020-02-02更新 | 125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中原名校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9. 1950年10月,华东画报社出版了一本漫画集,图1和图2为其中的两幅漫画。其主要创作意图

A.鞭挞南京国民政府的腐败统治B.为社会主义改造进行舆论先导
C.激发人们创造美好未来的信心D.调动一切力量以建设社会主义
2020-02-02更新 | 290次组卷 | 5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0. 1960年11月初,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规定:人民公社实行三级所有,队(相当原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为基础,至少7年不变;允许社员经营少量的自留地和家庭副业;节约劳动力,加强农业生产第一线等。该文件的发布
A.有利于扭转当时农村的经济形势
B.配合了工业领域大跃进运动的展开
C.保证了农业生产的快速持续发展
D.成为当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开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1. 在古代雅典,城邦中的公共意志几乎淹没了整个民众的生活,公民的各项政治权利以积极自由的形式出现,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是强迫式地参与公共生活。这表明古雅典
A.城邦利益高于个人自由B.人人都有参加城邦管理的权利
C.公民都不愿意参与政治D.公民的人身自由遭肆意践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2. 17世纪,经济发展受到专卖、土地等因素限制的资产阶级,依靠农民群众,发动了英国阶级革命,但革命阶级内部也充满了矛盾,长老会派、独立派、平等派,分别代表了大财团、工厂主和乡绅、小手工业者和士兵等,他们之间相互制衡。据此
A.可以佐证未来英国政治基本趋势B.能证明英国社会结构有利于革命
C.无法划分两大阵营最明显的界限D.能探讨光荣革命成功的主要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3.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就政治色彩而论,与东欧及东南欧的绝对专制独载体制相比,不失“现代民主政治”的色彩。这因为该“宪法”规定( )
A.帝国议会由民选产生
B.宰相由联邦议会产生
C.国家体制实行联邦制
D.皇帝对帝国议会负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4. 1963年,美、英、苏三国签订了《禁止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武器试验条约》。1965年至1967年,苏联提出了许多关于越南战争的和谈方案,实际上都转达或配合了美国的“和谈”方案。这说明
A.美苏冷战逐步向热战转换
B.美苏致力于缓和冷战局势
C.合作成为两极格局的主题
D.苏联缺乏独立的冷战政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5. 源于西方的快餐连锁店进入印度和日本以后,导致了当地传统食品也建立起自己的快餐分店。西方时装进入日本以后,日本传统服饰形成了自己的时装业,它有一套典型的日本式审美标准。上述现象说明
A.全球化趋势削弱了民族国家的特色
B.东方各国本土文化被西方文明同化
C.经济全球化导致各地文明产生冲突
D.经济全球化可能导致本土文化复兴
2020-01-13更新 | 419次组卷 | 18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20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二、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名校

16. 材料   西汉初年实行约法省刑政策,汉武帝时期,随着统治阶级由“无为’,向“有为”的转化,法网渐趋繁密。汉武帝时期法律制度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以《春秋》决狱。所谓《春秋》决狱,就是将《春秋》经义所体现出的封建伦理道德运用于司法审判中……将其作为判决案件的根据,如提倡父子相隐。判决案件要讲究犯罪者的主观动机,论心定罪,如犯罪者不是出于主观目的,就可以按“君子原心,赦而不诛”的原则不予追究。善恶的标准完全掌握在断狱官的手中,这样断狱有了很大的灵活性。

——摘编自漆侠主编《中国改革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法律制度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法律改革的特点及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化以前,家庭体系以扩展型家庭为主。扩展型家庭体积庞大,成员聚集在一起便于集中人力物力。在工业革命以后,经济逐渐发展,传统大家庭的优势逐渐消失,个人需要越发受到重视,在此基础上,核心家庭数量进一步增加。工业的兴起要求工人随着劳动市场的需求流动,工人因工作的原因经常迁移,没有固定居所,家庭生活的节奏逐渐向工厂的劳动时间靠拢。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家庭观念也逐渐改变,开始倾向于在婚后从大家庭搬出来,自立门户。

——摘编自唐思为《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工人阶级家庭生活方式观念转变及其原因》

材料二   清末的家庭革命处于多层次共进的动态历程中,其主张也不尽统一。家庭首先面对的是国家的冲击,在竟言革命的语境中,打破宗法社会的呼声逼出了家庭革命。趋新者主张国以爱国为先、为重,视家庭为爱国之障碍物,号召青年子弟在家中向父母兄长(或夫妻之间)实行革命。同时,一些对万国纷争的现实世界不满的读书人,转而设想一个无国无家的理想世界,在此新秩序中取消家庭,进而由公产、公育、公养、公恤等社会制度来履行原本由家庭承担的责任。

——摘编自赵妍杰《为国破家:近代中国家庭革命论反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家庭发生的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清末中国家庭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英国民众文化水平的提高是在没有国家干预的情况下取得的工业革命中家庭消费观念的变革影响着民众受教育的行为和理念。通过一种经验性的、自发的方式自下而上地影响着英国的教育体系。英国既有的私立教育系统,如伊顿公学,主要是贵族教育;也有学徒制的工业教育方式,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教授生产经验和技巧,为工业革命生产线培养人才;良好而完善的宗教和慈善教育制度,则是面对平民的教育,保证了英国初等教育的普及化。这些,产生了英国工业化的基础,并实现了英国工业化的飞跃

——摘编自周详《工业革命与英国教育的兴表》等

材料二   1952年6月至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大规模调整了全国高等学校的院系设置,形成了20世纪后半叶中国高等教育系统的基本格局。调整前,全国共有高等学校211所,其中综合性院校55所,工科院校33所,师范院校12所,农林院校17所。调整后,全国高等学校减为182所,其中综合大学13所,工科院校39所,师范院校32所,农林院校29所,工科、师范、农林等科类的学生人数从7.04万人上升到13.84万人。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学科被取消。政法类在校生也从37682人下降到3830人,由占大学在校学生总数的24%下降到2%。此外私立大学和原教会大学全部改为公立。

——摘编自陈辉《1952年中国高等院校的院系调整一“以苏联为师”的后果》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英国学校教育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比较中英两国教育改革的异同,并分析中国教育改革的影响

三、论述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名校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2030年代,一批当时中国知名的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哲学家等参与了一场旷日持久的争论。

章士钊一战后曾游历欧洲,目睹其满目疮痍后,片面地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归因于工业化。因此,为避免中国重蹈覆辙,时任北洋政府教育总长的他于19238月发表《业治与农》一文,他宣称“吾国当确国是,以农立国”。此文一出,争议不绝于耳。

梁漱溟鼓吹复兴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中国发展的根本在农业,工业发展应摆到农村、农业发展之后,“乡村建设是中国工业化的唯一道路”。在董时进看来,世界工业国已有许多,竞争激烈,如果中国再加入其中,不会有太大发展空间;中国如以工立国,必然导致外资入侵,进行资源掠夺;相较而言,以农立国更适合中国国情,以农立国能保持社会稳定,无所谓失业和罢工。

吴景超对董时进的观点提出了批评,称其观点为“经济上的复古论”,中国要摆脱经济上的落后面貌,必须采行西方“机械的生产方法”。他指出,“在目前这种外患严重的时期,我们对于如何使中国由弱而强一问题,一定看得比如何使中国由贫而富一问题更为重要”。张培刚指出,“只有政府实际负起责任来,加以社会人士的通力合作”,才能实现农国的工业化。这是对梁漱溟、晏阳初等知识分子主导乡村建设派的一个善意提醒,也是对政府在乡村建设和农业工业化过程中作用发挥的呼吁。

最终,“以工立国”这一观点获得了政府更多政策支持,对中国农业、农村的发展同样大有裨益,这两派对于近代中国发展的贡献都应予以肯定。

——摘编自李蕴哲、陈旭东《“以农立国”与“以工立国”:近代中国发展道路之争的历史考察与现实启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20世纪30年代中国发展道路所引发的争议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文化史(旧)、中国古代史 、经济史(旧)、政治史(旧)、中国近现代史 、世界史 、选修(旧)、经济与社会生活

试卷题型(共 19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15
材料分析题
3
论述题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文化史(旧)
2
中国古代史
2,3,4,5
3
经济史(旧)
4
政治史(旧)
5
中国近现代史
6
世界史
7
选修(旧)
8
经济与社会生活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65儒家单题
20.4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措施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经济措施单题
30.65宋元的商业   宋元商业和城市的繁荣单题
40.65宰相制度的废除  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 单题
50.65中原人口外迁和经济重心南移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局限单题
60.65《资政新篇》单题
70.6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革命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单题
80.65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单题
90.65国民经济恢复  恢复国民经济单题
100.65国民经济的调整  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  国民经济的调整单题
110.65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单题
120.6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单题
130.65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单题
140.65冷战的含义和过程  冷战与两极格局单题
150.65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单题
二、材料分析题
160.4其他改革
170.65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80.4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人民教育的奠基  教育、卫生、文化领域的成就(1949-1976)
三、论述题
190.4洋务运动  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全国抗战的开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