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民经济的调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62年同1960年相比,中国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例,下降17个百分点。重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例下降4.7个百分点。据此可以推知
A.中国工业的增长速度减缓B.计划体制阻碍了经济发展
C.国民经济结构实行了调整D.“大跃进”导致经济持续衰退
2 . 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正式确定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但仍然认为,党的“三面红旗”(即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是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A.中共确立了科学的经济思想
B.中共开始放弃苏联经济模式
C.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曲折发展
D.八字方针助长“左”倾错误蔓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60年7月,李富春同志在研究1961年国民经济计划时,提出要以“调整、巩固、提高”为基本精神。8月底,周恩来总理采纳了这一建议,提出在“调整、巩固”后面加上“充实”二字。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正式通过这一方针。强调“充实”意味着国家
A.改善企业管理以提高产品的质量
B.开始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
C.压缩基本战线规模以充实轻工业
D.充实“大跃进”取得的经济建设成果
4 . 1961年中共中央决定从该年度起,对整个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中共中央实行该方针的主要目的是
A.巩固”大跃进”运动成果B.实现国民经济的恢复
C.纠正工作中“左”倾错误D.解决严重的经济困难
5 . 20世纪60年代初,党和政府对国民经济实行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主要是由于
A.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了三年自然灾害
B.中苏交恶,苏联停止援助,加重国民经济困难
C.“大跃进”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D.三年自然灾害导致经济严重困难
6 . 20世纪60年代,中国农产品收购牌价有所提高。1961年油料作物提高19%,1963年棉花收购牌价提高10%,并且1963年农村地区福利费是1958-1962年平均水平的3倍。以下分析准确的是
A.“八字”方针得到贯彻落实B.体现了“左”倾错误泛滥
C.严重忽视客观规律的表现D.农民生活水平较高
7 . 1960年和1979年,中共中央先后提出了两个以“调整”为核心的国民经济“八字”方针,尽管相距近20年,但调整的重心都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关系。这两次“调整”都
A.体现出计划经济的特点B.面临有利的国际形势C.全面纠正了“左”倾错误D.实现了经济体制转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图为新中国成立后,1949-1980年中国钢产量情况(资料来源《中国钢铁工业年鉴(2007)》,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一五”计划时期中国钢铁生产开始艰难起步B.人民公社化运动直接促成了钢产量第一个高潮出现
C.1960年国民经济比例调整导致钢铁产量回落D.“文革”内乱导致钢产量急剧下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在“大跃进”运动以后,毛泽东多次提出经济管理要还当分散。他说,“欧洲能够发展,就是欧洲有很多国家:中国人口比欧洲多,发展不起来,就是太集中,因此要分权。“毛泽东的这一思想
A.旨在推动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B.促进了“文化大革命”的发生和发展
C.是想破大一统的计划经济体制
D.纠正了经济建设中右倾保守思想
10 . 1962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逐渐恢复,在这一过程中城镇出现了集市贸易,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上述现象符合当时
A.人民公社体制被废除
B.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
C.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
D.“左”倾错误的彻底纠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