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民经济的调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6 道试题
1 . 下图为中国1955—1965年农业总产值指数变化柱状图。以下解读中,正确的有

①总体:这一时期农业虽然经历曲折但总体仍有发展
②1955—1958年:土地改革陆续完成推动了农业发展
③1958—1961年: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农民的积极性
④1961—1965年:中央对国民经济的调整取得了成效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 . 毛泽东在1961年末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期间讲道:“这十二年,恐怕还是做对了的是主要的,占第一位,错误占第二位。我们十二年,已经有了两方面的经验,这就更强了,而不是更弱了。”下列属于这十二年“做对了的”是
A.打开外交新局面B.召开七千人大会深入总结经验
C.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D.提出“多快好省”的建设路线
3 . 基于时间轴的观察和解释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图中ABC对应的历史解释,正确的是
A.七千人大会促进经济增长B.自然灾害加深经济困难
C.中共八大调整了经济结构D.大跃进促经济高速发展
4 . 下图体现的经济体制是
A.朝贡贸易体制B.自由经济体制
C.市场经济体制D.计划经济体制
5 . 1963年,在第三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会分析了国民经济全面好转的情况,指出这一成绩得益于“贯彻执行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这说明此时我国经济生活的关键词是
A.“调整”B.“跃进”C.“改革”D.“改造”
6 . 20世纪60年代,我国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1961年到1965年,全国城镇人口减少2600万人,城市化水平由1960年的19.8%下降到1964年的14.6%。这一现象表明
A.经济政策调整的推进B.全国人口总数锐减
C.我国生产力出现衰退D.中小城镇大量消失
7 . 他(如图)常说:“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他曾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压井喷,成为我国石油工人艰苦创业的一面旗帜,被群众誉为“铁人”。“他”就是
A.时传祥B.焦裕禄C.王进喜D.杨善洲
8 . 如图为1960年宣传画《抗灾力强更快地提高生产和生活水平》,画中一位姑娘扶着一捆谷物,身后小伙子在喷洒农药,远处是一座大型水利设施。由此可知
A.科学生产得到重视B.“左”倾错误抬头
C.国民经济迅速回升D.包产到户开始盛行
9 . 中国现代历史上某一时期的主要经济措施是:调整农村生产关系,加强农业战线,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大力缩短基本建设战线,精简职工和城市人口;消灭财政赤字,稳定市场。此政策的目的是
A.尽快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B.纠正建设中的“左”倾错误
C.快速实现社会主义的工业化D.提高生产资料的公有化程度
10 . 在1962年中央的年度计划中,要求把基本建设规模压缩到农业生产可以承受的程度,同时恢复工业与农业、重工业与轻工业之间合理的比例关系。这一做法
A.改变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B.体现了综合平衡的发展思路
C.协调了计划与市场比例关系D.解决了农业长期落后的难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