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民经济的调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6 道试题
1 . 1961年6月,中共中央规定,1961年比上年减少购粮2亿斤,农业税收额比上年减少98亿斤,提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其意在
A.调整国民经济结构B.解决严重的经济困难
C.消除城乡之间差距D.支持人民公社化运动
2021-06-21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20-2021学年高一6月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2 . 1961年,安徽太湖90%以上的地区推行了责任田制度,具体办法是定产到田、责任到人,按劳取酬。这一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与1960年相比,粮食产量增长了81%。对此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A.安徽率先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
B.农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
C.该制度属于社会主义集体经济
D.消除了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
3 . 1961年3月以后,人民公社恢复了社员的自留地、农村的集市贸易,停办了食堂,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采取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彻底解决人民公社问题B.努力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C.为实现“包产到户”作准备D.恢复适应农村的合作社
4 . 据统计,1957年我国有建制的市镇有3596个,至1963年下降为2877个,下降了20%。这变化在当时
A.导致了工业经济的严重衰退B.加速了工业企业的转型
C.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平衡发展D.促进了工业企业的规模化发展
5 . 20世纪60年代初,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对该方针评价正确的是
A.使得反右斗争扩大化B.造成严重的经济困难
C.使国民经济恢复增长D.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2021-06-11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海南州高级中学、贵德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6 . 1962—1965年国民经济逐渐恢复,在这一过程中城镇出现了集市贸易,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这一现象说明了(  )
A.中央已经纠正了“左”倾的指导思想B.调整在农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C.中央开始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D.当时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
2021-06-11更新 | 167次组卷 | 44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第四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实现工业化是几代人的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19571960年工业、农业总产值》、中国1960年三大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一致同意,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和实践经验,采取一系列新的重大的经济措施,对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着手认真的改革。

——摘编自《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

材料三   1992年,中共十四大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紧紧结合在一起,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重大决断。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在人们面前展现出新的面貌。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五十年代后期中国经济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其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列举两项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2021-06-08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联现代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1965年,中国社会商品零售额已达657亿元,比1962年增加了50亿元,各种副食品和工业日用品供应充足,市场一派繁荣景象。中国出现这一“繁荣景象”的原因是
A.社会主义改造完成B.“大跃进”运动的迅速展开
C.国民经济实行调整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深入发展
9 . 1962年6月,河南郾城县各地农村实行借地,把部分集体耕地暂时借给社员个人耕种,自种自收:全县共借地14.34万亩,占总耕地面积12.8%,人均0.26亩,连同自留地人均0.45亩。该材料所述史实
A.有利于国民经济的调整与恢复B.为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
C.说明该县经济体制改革起步早D.说明集体经济比重有所下降
10 . 1962年,陈云在中共中央财经小组会议上讲话,着重谈了国民经济计划中的综合平衡的问题,并向毛泽东建议在农村实行分田到户。这些主张
A.解决了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的问题B.解决了重工业占比过大的问题
C.有利于对经济模式进行正确探索D.否定了人民公社存在的必要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