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民经济的调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61年1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调整管理体制的若干暂行规定》,提出经济管理大权必须集中在中央;重要物资由中央统一管理、分配;所有生产、基本建设等各项任务,都必须执行全国一盘棋的方针。其意在
A.完成国民经济恢复工作
B.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
C.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系
D.扭转国内经济困难局面
2 . 1962年《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规定:保证集体经济占绝对优势的条件下,人民公社应该允许和鼓励社员利用剩余时间和假日,发展家庭副业,增加社会产品,增加社员收入,活跃农村市场。这一规定
A.部分突破人民公社体制束缚
B.违背农村经济的客观实际
C.加速“左倾”错误的继续泛滥
D.配合大跃进运动的发展
3 . 下图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几个阶段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其中与1959-1964年相对应的应该是
A.
B.
C.
D.
4 . 1960年11月,中共中央在《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紧急指示信》中强调“要实行包产、包工、包成本和超产奖励制度”。之后安徽、湖南、广西等省农村纷纷进行了农业生产责任制的试行工作。到1962年,全国实行包产到户的农民已超过20%,安徽省更是达到80%。这一制度的试行
A.适应了农业经济恢复的需要
B.标志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
C.说明人民公社体制逐步瓦解
D.说明农村所有制成分发生改变
5 . 1962年3月,周恩来在中央财经工作会议上针对当时我国的经济形势即兴作了一副对联,上联是“先抓吃穿用”,下联是“实现农轻重”,横批应是
A.综合平衡B.以粮为纲C.多快好省D.一化三改
6 . 1961年5、6月间,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工作会议,陈云在发言中强调:“……面前摆着两条路要我们选择:一个是继续挖农民的口粮;一个是城市人口下乡。两条路必须选一条,没有什么别的路可走。我认为只能走压缩城市人口这条路。”“走压缩城市人口这条路”的主要目的是(     
A.扩大人民公社化运动B.改善城市居民生活
C.推动经济体制改革D.缓解国家的经济困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从20世纪60年代初期开始,大批沿海城市人口向内地迁移,在内地形成了一批新的城镇,促进了中国城市分布向中西部扩散的格局。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调整了工业布局B.人口急剧膨胀
C.国家实行城镇化战略D.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2019-01-30更新 | 2581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6届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8 . 1961年,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的一份报告指出:现在部分干部和农民对集体生产信心不足,以致发展到变相恢复单干,有的地方出现了“父子队”“兄弟队”式家庭作业。这则材料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   
A.当时土地所有制发生改革
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背景
C.当时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的起源
2019-01-30更新 | 2114次组卷 | 52卷引用:2015-2016学年湖北武汉部分学校高一下期末历史试卷
9 . “高产卫星”是“大跃进”时期常用词。有人以《人民日报》为例做统计,“高产卫星”一词,1957年未有文章使用,1958年有85篇,1959年有15篇,而1960年只有1篇,并且还是“陕西长安县的一个学习组说1958年种的‘三亩六分高产卫星田’不尊重‘庄稼生长的规律’了”。下列对“大跃进”的准确认识有
①“大跃进”只在农业领域展开        ②“高产卫星”折射“大跃进”浮夸盛行
③ 1958年“大跃进”快速推进          ④1960年基层对“大跃进”有所反思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019-01-30更新 | 1631次组卷 | 22卷引用:2016-2017学年江苏省如皋市搬经中学度高二上学期期末交班考试模拟试卷(二)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10 . 图示为1960~1965年中国工业总产值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 )
A.经济政策的变化B.工业结构的调整
C.农业经济的波动D.中苏关系的变化
2019-01-30更新 | 1561次组卷 | 17卷引用:2011年黑龙江省鹤岗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