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民经济的调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图为创作于1964年的美术作品《机车大夫》,画面中的老中青三代机车修理师傅都面带笑容、自豪地将目光投向左方飘来的一阵白色烟雾——那是刚刚修理好的机车驶过时留下的痕迹。该作品反映的时代风貌是(       

美术作品《机车大夫》
A.崇尚劳动B.献身革命C.追求效率D.提倡创新
2024-01-15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隆昌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有学者在论及上世纪60年代初的“包产到户”时,认为“包产到户”不仅是由于农民对经济效益的需要,还有农民获得“身心自由”的心理调适感,如农民对土地的深厚情感在他们重获土地使用权后表现得淋漓尽致。据此可推知,当时“包产到户”的实行(     
A.取消了人民公社体制B.有利于解放农村生产力
C.为工业化开辟了道路D.结束了错误的思想路线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据如表可知,市区面积的收缩反映出当时中国(     
1957——1965年部分大城市划定市区(含城区与郊区)面积变化     (单位:平方公里)   
年份北京杭州哈尔滨备注
1957年48202531247划出部分原为供应城市蔬菜等副食品的郊区,转变为以生产粮食为主的农村。
1958年886011571247
1962年270123972450
1965年270123971334
A.大城市的经济职能受到削弱B.国家工作重心向农村转移
C.经济规划受到国际局势影响D.八字方针取得了一定成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在1962年初召开的七千人大会上,毛泽东提出实行“三不原则”,即不抓辫子、不戴帽子、不打棍子;同时指出,在协商时,“要发扬民主,要启发人家批评,要听人家的批评,自己要经得起批评。应当采取主动,首先作自我批评。”毛泽东的这些主张(       
A.利于推动国民经济的调整和发展B.彻底纠正了党内的“左”倾风气
C.为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思想基础D.标志着党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1961年6月,中央作出恢复供销社的决定。当年10月,江西省为恢复供销社做准备,1962年8月1日,正式恢复省供销社建制;随后,省供销社驻各专区办事处、市县供销社也相继恢复。其恢复(     
A.改变了工作重心B.扩大了市场需求
C.开启了农村改造D.服务于国家调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图是20世纪60年代我国建成的工业中心的分布示意图。对此阶段工业建设的认识正确的是(     
A.在东南沿海地区充分发展基础上延伸
B.改变了50年代重点发展重工业的策略
C.以加强国防为中心的战略大后方建设
D.开创西南西北地区现代工业发展的先河
2022-09-05更新 | 730次组卷 | 22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南充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1960年9月7日,《中共中央关于压低农村和城市的口粮标准的指示》中提出“……因此,全国必须立即采取压低城乡口粮标准的方针,要求农村少吃,城市也要少吃;丰收区少吃,灾区更要少吃……只有如此,才能减少歉收省份的任务,而又保证上调粮一百九十亿斤任务如数完成。”这表明当时党和国家(       
A.采取措施保证国内市场的粮食供应B.想方设法缓解经济困难带来的压力
C.平衡了全国各地的粮食生产与分配D.缩小城乡差距以保证灾区人民生活
2022-07-27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8 . 1960年到1965年,中共中央加强对国民经济各方面关系的调整,巩固已有发展成果,充实一些部门的生产能力,提高产品质量、管理水平和劳动生产率。由此可知,这时期的工作重点是(     
A.一化三改B.赶英超美C.八字方针D.三线建设
9 . 1961年~1964年,我国有2500多万城镇人口被精简返回农村,这一逆城市化现象的出现主要是为了(       
A.优先发展农业生产以解决粮食危机B.改变城乡二元体制促进城乡一体化
C.解决中央规划失误并调整国民经济D.支援农村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2022-06-29更新 | 149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10 . 1962年,在大力压缩各项生产指标的同时,对工业企业进行关厂并厂,缩小规模,使全国的企业数由1959年的31.8万个减少到1962年的19.7万个,减少了38%。这一变化出反映当时
A.国民经济比例失调B.工业生产严重过剩
C."左"倾思潮影响巨大D.经济建设趋于理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