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民经济的调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60年,安徽遭遇严重自然灾害,安徽省委听取基层农民的建议,决定在合肥市南新庄生产队进行责任田试点,基本内容是在计划统一、分配统一等基础上,实行包产到队,定产到田,以产计工等。南新庄社员生产责任心大大加强,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之后,在开会讨论南新庄试点经验基础上,安徽省委决定扩大试点。1961年,安徽省委向党中央请示汇报,得到了党中央对小范围试点的支持。1962 年,中央提出“阶级斗争要年年讲,月月讲,日日讲”;前判“单干风”,安徽的试点工作被中央叫停。

材料二   1978年安徽遭受大旱,为推动洪冲抗灾,肥西县山南区多个公社在区党委的领导和支持下,自行尝试包产到户。次年2月,安徽省委派人到山南区调研,决定在山南区正式展开试点,以“规定每个劳力耕种土地数量、每亩产量和生产费用、超产奖励和减产赔偿”为土要内容的“五定”法在山南区全面推广开来。省委书记万里在5月视察山南区时表示:试点目的是为了让群众吃饱吃好,你们只管干下去,不要顾虑。后来万里向邓小平作汇报时,邓小平也表态支持。当年山南区粮食获得大丰收,包产到户也在全省范围内逐渐展开。

—以上材料均据吴象《伟大的历程:中国农村改革起步实录》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安徽两次农村试点在核心内容上的共同之处,分析第二次农村试点工作取得成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安徽两次农村试点工作的有益经验。

2 . 农业是立国之本,各国为发展农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做出了努力,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农田水利方面,大多数是整修原有陂、塘、蝎、门,使之发挥灌溉效益。在水利著作方面以郦道元的《水经注》为杰出代表,书中所记著名水利工程有28处,包括农田水利,治理黄河,修整航道,修建堰、蝎、运河等。据《新唐书·地理志》统计,唐时各州县有水利工程230多处,其中有运河、水渠、陂、塘、池、沟、堰、堤、海提等,有一些农田水利工程还很有特色。永泰元年(765),由润州刺史韦损主持,对练湖进行全面整治。长庆四年(824),由白居易主持修建的钱塘湖(今杭州西湖)灌溉工程,是唐代农田水利工程的又一代表。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主要功用及其受重视的原因。

材料二   美国田纳西工程管理局在1933年5月成立,是一个横跨田纳西、阿拉巴马、密西西比、肯塔基、乔治亚、北卡罗莱纳和佛吉尼亚7个州的大型工程。在建坝过程中,15000户家庭需要搬迁,长期居住在此地的农民家庭对田纳西工程十分不满,于是工作人员努力和当地居民打成一片,与社区领袖讨论、沟通、解释工程的意义,征求他们的意见,寻求他们的共识。管理局用全国的专家和国家资源开发化肥生产,教会农民如何提高庄稼产量,控制森林火灾,改造生态环境和野生动物生存环境,……吸引企业投资落户,在环保、经济发展、社会救助、雇佣事业人员等方面提供服务。

—摘编蓝志勇、李东采《经济危机与公共工程:田纳西和胡佛坝的启示》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与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相比,指出美国田纳西水利工程的显著不同,并分析其影响。

材料三   1953—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时间年均增长率(%)
1953~1957年4.5
1958~1962年4.3
1963~1965年11.1
1966~1970年3.9
1971~1975年4.0
1976~1980年5.1
1981~1985年8.1

(3)根据材料三表中的相关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3—1985年期间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出现的时间并说明主要原因。

材料四   20世纪20—30年代,在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中,绝大多数农户加入集体农庄,形成了集体农庄经济制度。农庄是国家直接支配的经济单位,其播种结构、播种面积、单产量、总产量、牧畜种类数量、农艺措施以及农蓄产品的分配等各项指标,都由国家决定。为保证工业化所需资金,国家实行义务交售制,以远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收购农庄的产品。1953年斯大林逝世时,农庄义务交售的产品价格与成本之比为:粮食13.2%,土豆7.5%,牛肉5%。与此相对应的是严峻的农业形势为:1953年的人均粮食和肉类的产量只有432公斤和30公斤,比革命前1913年的540公斤和31.4公斤还要低。

—吕奔《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研究(1927—1939)》

(4)依据材料四,概括苏联在推动农业生产方面实行的经济体制及影响

2018-09-27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

时间1953~1958~1963~1966~1971~1976~1981~
1957年1962年1965年1970年1975年1980年1985年
年均增长率4.5%4.3%11.1%3.9%4.0%5.1%8.1%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二   1952~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

所有制性质经济成分1952年1956年
公有经济国营经济19.1%32.2%
合作社经济1.5%53.4%
公私合营经济0.7%7.3%
私有经济资本主义经济6.9%0%
个体经济71.8%7.1%

材料三   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

        类别
年份
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集体工业城乡个体工业其他经济类型工业
1978年77.6%22.4%
1997年25.5%39.1%17.9%18.5%


(1)根据材料一表中的相关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3~1985年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出现的时间及主要原因。
(2)分析材料二,指出1952~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和意义。
(3)材料三中的“其他经济类型工业”应该是什么类型工业?与1978年相比,1997年的经济成分有何变化?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