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民经济的调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5 道试题
1 . 图1和图2为中国邮政发行的纪念邮票,回顾了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战的革命历程。当时发行该组纪念邮票的意义应是
A.总结社会主义改造经验B.庆祝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C.激励亿万人民共克时艰D.展现改革开放伟大成就
2 . 1964年至1978年,国家投资2053亿元、调动数百万人开展“大三线建设",在以四川为中心的广大西南地区建立起“小而全”的工业生产体系、资源能源体系、军工制造体系、交通通讯体系和科技研发体系。据此可知“大三线建设”
A.优化了我国的经济布局B.改变了中西部落后面貌
C.打破了中苏的外交僵局D.调整了我国的工业结构
3 . 下表呈现了1956-1965年间我国工农业生产增长情况。据表可知,这一时期中国
年份总产值(亿元)
(万吨)

(亿吨)
石油
(万吨)
粮食
(万吨)
油料
(万吨)
1956年12524471.111619275508.6
1965年199212232.32113119445362.5

A.合理调整生产关系来适应生产力发展B.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在曲折中不断发展
C.国民经济呈现出持续增长的发展态势D.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刺激经济迅速增长
2021-05-27更新 | 31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历史模拟好题精选(第1期)-专题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4 . 1955年国务院规定:“聚居人口不足10万的城镇,必须是重要的工矿基地……确有必要时方可设置市的建制”。1962年国务院规定:凡是人口10万以下的城市,即使是重要林区和矿区,都应撤销市的建制。这反映了
A.国家工业化战略被迫中断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已开始
C.国民经济正处于调整阶段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启动
2021-05-14更新 | 562次组卷 | 4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通用版)-专题15古今中外城市化进程
5 . 1962年6月,党的八届十中全会通过《农村人民工作条例》,确立“队为基础,三级所有”的土地权属模式。该模式的特点:第一,公社规模大为缩小,平均大约只有原来土地和人口的三分之一。第二,生产队是个大约有20户家庭、100人的组织,其规模和结构形式相当于过去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对当时的“左”倾错误进行彻底清算
B.推动了经济体制的改革
C.农、轻、重工业之间的比例已趋合理
D.对农村的生产关系和有关政策进行局部调整
2021-05-14更新 | 203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1届高三4月联考(二)文综历史试题
6 . “1959年的庐山会议上,中国共产党内的经济设计师主张农村回到合作社的体制,制定更切合实际的经济发展规划,与苏联进行有限的合作。”这表明
A.一些党内人士认识到经济工作中的“左”倾错误
B.中苏友好同盟关系的裂痕已经开始出现
C.党内存在着企图超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空想
D.中共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趋于保守
2021-05-10更新 | 142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项训练(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6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7 . 下图的数据反映了

——摘编 自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A.“一五”计划期间工业体系基本形成B.“大跃进”运动推动了工业高速发展
C.国民经济调整关注人民生活的改善D.工业建设方针和政策始终保持理性
8 . 如图1与图2是新中国部分年份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结构折线图。图1到图2的变化说明
A.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完成B.国民经济调整效果显著
C.经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D.社会主义建设起步稳健
2021-05-10更新 | 20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检测卷(新教材新高考)-专题0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9 . 1961年1月中国共产党八届九中全会强调贯彻执行国民经济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全党全民大办农业、大办粮食;适当缩短基本建设战线和降低重工业发展速度。这反映当时
A.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已初步确立B.初步探索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发展农业以加快社会主义工业建设D.国民经济结构面临重大调整
10 . 1960年,安徽省公布“评工记分、包工包产”的方案后,南新庄群众纷纷利用庄前屋后的空地扩种瓜菜,以弥补口粮之不足,家家赶修厕所,大搞积肥,户户筹划养猪,添置农具,农村生产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材料反映
A.农村经济管理的调整探索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C.农村计划经济体制被打破D.城乡经济差异有了显著改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