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我国农、轻、重的比例,1960年是21.8:26.1:52.1,到了1966年是35.9:31.4:32.7。1961年、1962年、1963年,国民收入的积累率(积累基金在国民收入使用总额中所占比重)分别降至19.2%、10.4%、17.5%。据此可知(     
A.国民经济的调整卓有成效B.“大跃进”运动削弱经济活力
C.工业总产值出现较大跌幅D.农业发展受制于投资的多少
2 . 下表是1960年和1962年中国基本建设规模变化表。表中的数据变化表明这一时期我国(     
年份投资金额施工项目积累率
1960年384亿元8.2万个39.6%
1962年67亿元2.5万个10.4%
A.国民经济建设出现倒退B.工业投资规模渐趋缩小
C.经济建设进入调整阶段D.被迫中断工业化建设
2023-09-07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保山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面对农业的持续萧条,罗斯福政府先后两次颁布《农业调整法》,通过削减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等方式维持粮食价格,避免出现“谷贱伤农”的现象。其次,政府还向遭受自然灾害的农场主提供援助,1933—1937年仅因干旱而给予农场主的援助就达到10亿美元。同时,为解决农业过度开发和农产品过剩等问题,罗斯福政府还通过立法和推广应用新技术等形式,采取了退耕还林等措施对农业资源进行保护,到1940年,新政把相当于1930年耕地面积1/6的土地从农业生产中撤出来,并予以绿化。此外,美国政府还专门拨出经费,形成农业教育、科研、科技推广三位一体的体系,从而大大提升了美国在农业科技方面的实力。

——摘编自曾中平《罗斯福农业政策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启示》

材料二 1961年春开始,广大干部群众突破“禁区”,包产到户这一新生事物又像雨后春笋一般,在我国广大农村冒了出来。这次最先开始包产到户实验的是安徽省。在省委第一书记曾希圣的支持下,到1961年10月中旬,安徽全省实行“责任田”的生产队达到84.4%。此外,湖南、河南、浙江、贵州、陕西、甘肃、广西、广东、福建、江苏、湖北、河北、山东等省,也仿效安徽办法,推行了各种形式的包产到户。据统计,各地陆续发生的不同形式的包产到户或单干,约占全国生产队总数的20%左右。这次实验到1964年春结束,历时约三年,对迅速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起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李杏、高其荣《20世纪60年代初期包产到户的历史定位》

材料三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党中央的积极支持和大力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初,全国农村已有93%的生产队实行了这种责任制。

——摘编自马闯《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反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农业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实行包产到户的特点。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迅速推广的原因。
2023-03-16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渭南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下图为1960年与1962年国家支付工资的职工人数与全国城镇人口变化示意图,这一变化(  )
A.缘于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B.引发“上山下乡”运动
C.体现“八字方针”成效初显D.反映城市经济遭到破坏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63~196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约11%;轻工业产值从404亿元增加到703亿元;燃料、原材料工业建设的步伐加快。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人民公社化运动促进了生产力发展B.经济所有制结构发生重大改变
C.国民经济调整取得了显著成就D.“左”倾错误已经彻底被纠正
6 . 1962年,广东澄海县实行“包产到户,定产上交,超产奖励”的田间管理负责制,取得了大丰收,全省大部分生产队推广。不久省委明令各地停止试行“超产奖励制度”,说它“掌握不好容易变样”。这说明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遭遇挫折B.农村生产关系调整需要政策支持
C.农村生产结构调整任务艰难D.责任制不符合农村经济发展要求
2022-01-08更新 | 228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7 . 1962年1月,中共中央通过了“三自一包”的经济建设方针。“三自”即允许农民耕种自留地,自办私人小作坊,在自由市场上出售产品;“一包”即农民承包政府规定的农业生产指标,要求保证完成。中央通过这一经济建设方针,旨在
A.撤销人民公社体制B.促成经济体制改革
C.全面纠正右倾错误D.调整国民经济结构
8 . 从1960年冬开始,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这一方针实施的历史背景是
A.全面完成“一五”计划B.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
C.推进农业合作化运动D.支援抗美援朝战争
9 . 下图是1960年2月某杂志刊登的《红旗渠精神》,红旗渠是河南林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用最普通的工具,劈开太行山的重峦叠嶂,引漳河水人林县建成的“人造天河”。它彻底改善了林县人民的恶劣生存环境,结束了林州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这可以用来反映我国
A.人民勇于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气质B.社会主义工业化取得了巨大成就
C.农村经济工作调整取得明显成效D.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
2021-12-25更新 | 455次组卷 | 13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同步优化方案(统编版)-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练习)
2021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1961年6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对精减职工工作进行部署。精减对象主要锁定在“1958年1月1日以后参加工作的来自农村的新‘职工(包括临时工、合同工、学徒和正式工)’”,而“原先就是城市居民的职工,一律不予精减”。该通知意在
A.纠正工作中的右倾错误B.固化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C.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D.推动农村城镇化的进程
2021-12-20更新 | 155次组卷 | 2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经济史-考点26现代中国社会主义探索历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