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工业、农业领域的成就(1949-197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60年代初,社会上形成了为了建设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而人人同心合力,追求进步,热爱劳动,建立同志式的和谐关系的良好社会氛围。因此在很多领域成就显著,以下属于这一时期成就的是(     
A.成功爆炸氢弹B.成功发射人造卫星C.大庆油田成功出油D.实现载人航天飞行
2024-04-19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衢温“5+1”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2 .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这段历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时期。这一时期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要成果。下列项中,属于这一时期“重要成果”的是(     
A.中国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
B.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使全民病有所医
C.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建立起来
D.“五讲四美三热爱”成为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最响亮的口号
2024-04-08更新 | 174次组卷 | 7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嘉兴市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3 . “当时国际局势紧张,中央出于备战的需要,决定改变当时工业、资源都过于集中在大城市的局面,要求一切新的建设项目应摆在三线,之后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材料中的“当时”是指20世纪的(       
A.50年代B.60年代C.70年代D.80年代
2024-02-02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并成功研究出“二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水稻技术体系。袁隆平的贡献主要在于(     
A.运用科技手段创新研究水稻亩产破世界纪录
B.解决了我国粮食安全和世界粮食供给的问题
C.提供了缓解粮食短缺和战胜饥饿的中国贡献
D.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研究、应用与推广
2024-01-25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浙东南三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70年代,包括英国在内的欧洲均出现了农业危机。18751880年间,英国恶劣的天气直接打击了种植业,导致农民歉收,谷物质量低劣。19世纪70年代后,印度、美国、加拿大等成为世界农产品供给的新来源地,在廉价农产品冲击下,许多英国农民因破产而离开土地去城镇或者海外发展。在英国国内,各种税收使农民不堪重负。1854年通过的《铁路与运河关税法》使得美国至伦敦的运货税额比从利物浦到伦敦还低。在一系列因素的作用下,英格兰和威尔士的耕地面积减少了近四分之一、19251934年农业在英国国民净收入的比重降到了3.19%。19世纪70年代后期,英国进口的小麦占国内消费量的50%,19世纪80年代中期为64%,到1910年,已经达到79.66%。

——摘编自任艳、常伟《工业化进程中英国农业的兴衰及其启示》

材料二   


——摘编自常伟、王馨艺《中国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互动关系研究》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人口问题拟定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4-01-23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教改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6 . 地处川鄂陕三省交界的十堰,早在1960年代前,还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山区小镇,1969年起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襄渝铁路(十堰段)、东风轮胎厂等的建设使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劳动大军聚集十堰地区,将秦巴山下的荒芜乡村建设成为一座现代化的英雄城市。十堰市的发展反映了(     
A.国家政策对城市发展起决定性作用B.“五讲四美三热爱”运动效果显著
C.交通的改进加快了城市现代化进程D.产业迁移促进城市的工业化进程
7 . 1952—1978年,中国工业产出年平均增长率达11.5%,工业产出占GDP的比重由18%上升到44%。中国从“没有多少工业,农业也不发达”状态转变为工业大国。据此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年来工业化建设(     
A.扭转了近代以来落后局面B.为改革开放奠定坚实基础
C.得益于市场经济体制的优越D.实现了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2023-11-26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8 . 这是在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和计划经济基础上的第一次中国式创新的社会主义工业建设探索与实践,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制度价值和精神价值,是新中国工业文明的宝贵财富。“这”是指(       
A.土地改革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C.三线建设D.“三步走”发展战略
2023-09-03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七彩阳光高考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返校联考历史试题
9 . 20世纪60年代中期起,新中国基于战备需要对全国工业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战略性布局,历经三个五年计划,投入资金2052亿元,投入人力高峰时有400多万,安排了1100多个建设项目。这一战略性布局缘于当时中国(     
A.中西部地区工业基础十分雄厚B.面临比较恶劣的国际外交环境
C.解决三年严重经济困难的需要D.迎来了新中国第一次建交高潮
10 . 如表为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1970年)安排的三线建设和其他重点建设项目成果(部分)表。这反映了(     
项目地位
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上天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东风号远洋货轮建成投入使用我国第一艘自行设计建造的万吨级远洋船
南京长江大桥胜利通车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梁
成昆铁路胜利通车中国西南地区的干线铁路,突破了多国专家断言的我国西南为“铁路禁区”的观点
A.三线建设重点在华东地区B.“三五”计划以交通建设为重心
C.人民群众艰苦的创业精神D.我国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