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工业、农业领域的成就(1949-197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沿海与内地的工业总产值,新中国成立初期是七三开,到1978年是六四开。内地修建了众多重大工程,增强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实力,极大地缩小了东西差距。带来这一变化的是(     
A.实施了“一五”计划B.完成了三大改造
C.开展了三线建设D.实行了改革开放
2 . 对下列三幅图片所示的内容,解读准确的是(     
   
A.中国汽车制造业发展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B.中国工业化建设在多个行业取得了巨大进步
C.中国在两极格局下实现了科学技术突破发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
2023-08-02更新 | 242次组卷 | 9卷引用:高中历史纲要上新课同步-第十一单元单元测试
3 . 十年探索和文革时期的成就(1956-1976)
(1)建设成就:   
1)经济:六七十年代“三线建设”
①原因:应对_____威胁,国防需要
②意义:增强_____力量,改善_______布局, 推进中西部社会经济发展;
新中国取得一系列建设成就的原因
①社会主义制度___________,集中力量办大事
_____________的政策支持
③广大_________的努力贡献
④第___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2)国防科技:两弹一星
3)精神风貌:形成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时代精神
2022-12-28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九、十单元中国现代史——新中国史-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同步必背知识清单(中外历史纲要上)
4 . 喷油嘴有着“发动机的心脏”的美誉,其制造难度远高于发动机其它零部件。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只有上海等少数几个沿海城市才能生产少量喷油嘴,无法满足国内需要。1970年,为支援三线建设而从上海来到成都的锦江厂生产出了“七一”牌喷油嘴,锦江厂也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燃油喷射系统生产基地。由此可知,三线建设(     
A.充分利用了西部的资源B.合理调整了工业布局
C.奠定了国家工业化基础D.打破了西方经济封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善

材料一   中国古代水利发展历程

时期

发展概况

公元前22世纪至秦汉时期

这是水利工程的起源和第一次建设高潮时期,也是防洪治河和各种类型灌排工程的兴盛时期;都江堰、灵渠等,至今还在发挥着作用

三国至唐宋时期

这是传统水利高度发展时期。在历代水利建设经验积累的基础上,水利科学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形成了中国古代传统水利技术的高峰,并位居中世纪世界水利技术的前列

元明清时期

这是我国水利的普及和传统水利的总结时期。这一时期农田水利工程主要由地方或民众自办,以小型为主,大型工程少见。由政府或军队主持的农田水利项目则以畿辅营田(今河北省)声势最大,为的是促进京畿地区农业发展,以减少每年大量的南粮北运的负担

——摘编自郭涛《中国古代水利科学技术史》

材料二   新中国建国初期,水利工作以治理淮河为中心任务,解决当时江河水患最突出的问题。19515月毛泽东亲笔题词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大大推动了当时的水利建设。到20世纪70年代末,总体上实现了对江河、湖泊水情的控制。不仅有利于减少洪涝、干旱等灾害,而且达到了灌溉、发电等综合利用的显著效果。由此江河洪水基本形成由人控制、服从人的设计和摆布的格局,扭转了几千年来农业靠天吃饭的历史。

——摘编自张岳《新中国水利回顾与展望——水利辉煌60年》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水利建设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扭转了几千年来农业靠天吃饭的历史”的成就和主要原因。
6 . 1964年4月,军委总参谋部提交给党中央一份重要报告,其中举出了当时我国在应对战争威胁方面存在的诸多隐患(如下所示)。基于此,我国随即
工业过于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
大城市人口多,防空问题尚无有效措施;
主要铁路枢纽、桥梁和港口码头多在大城市附近,缺乏应付敌人突然袭击的措施;
所有水库的紧急泄水能力都很小,一旦遭到破坏,将酿成巨大灾害。
A.部署实施三线建设B.编定并实施第二个五年计划
C.决定调整国民经济D.首次把原子能列为发展重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