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工业、农业领域的成就(1949-197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 道试题
1 . 1978 年 4—5 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派出三个代表团出国考察经济。其中, 谷牧副总理率领的代表团赴法国、西德、瑞士、丹麦和比利时等欧洲五国考察,参 观了工厂、农场、港口、市场、学校、科研单位、城市设施和居民区等。他们考察 的目的是
A.推动生产资料公有制建立B.制定三线建设的布局规划
C.致力于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D.了解并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
2 . 1964年,有一份报告引起了毛泽东的不安,其中写道:“仅全国14个1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就集中了约60%的主要民用机械工业,50%的化学工业和52%的国防工业。”为此,国家采取的措施是:
A.提前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B.在全国掀起了“大跃进”
C.提出“四个现代化”目标D.开展大规模的三线建设
2022-02-10更新 | 242次组卷 | 10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2023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20世纪60年代,中央以备战为指导思想,展开大规模的三线建设,先后把在沿海的一些工业企业向西部、西北部转移,新建项目也大多集中投放在西部地区,80年代以来,三线建设逐渐淡出了历史。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三线地区受到资源和交通的严重制约
B.中央对国际局势判断发生了重大改变
C.三线建设完成了平衡工业布局的使命
D.国家财政难以支撑巨额建设经费支出
4 . 1964年至1980年,中国在中西部13个省、自治区进行的“三线建设”建起1100个大中型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三线建设”留下的物质成果和精神财富分别是
①进一步增强我国的国防力量,并改善全国的工业布局
②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③凝练、概括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价值准则
④“艰苦创业、团结协作、勇于创新、无私奉献”的三线精神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2-01-14更新 | 383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北京一零一中学2023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1964年8月,中共中央明确提出:“在第一线的现有老企业,特别是工业集中的城市的老企业,要把能搬的企业或一个车间、特别是有关军工和机械工业的,能一分为二的,分一部分到三线、二线;能迁移的,也应有计划地有步骤地迁移。”这一政策的提出主要是基于
A.建立独立完整国防工业体系的要求B.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C.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战略布局的考虑D.打破西方经济封锁的考量
2022-01-10更新 | 214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省级联测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联考历史试题
6 . 三线建设是20世纪60~70年代中国以加强国防为中心的战略大后方建设。其中以重庆为中心迁建、新建的项目有200多个。改革开放后,三线建设时期建立的国防工业经过调整改造,对振兴重庆经济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三线建设
A.践行了“西部大开发”战略B.转移了工业重心
C.推动了“一五“计划的完成D.完善了工业布局
2021-11-05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二)历史试题
7 . 1964年下半年,有关方面对西南、西北、中南地区的铁路、矿山、冶金和国防建设项目进行选点考察,初步选定一批厂址和铁路线路,拟定了建设项目的总体布局。这有利于
A.落实八大方针B.开展三线建设C.调整国民经济D.打破西方封锁
8 . 下图为改革开放前某建设计划区域划分示意图。它的实施在当时
A.推动了“一五”计划的完成B.体现了冒进思想的抬头
C.着眼于国防力量的提升D.标志着工业体系的建立
9 . 1964年4月,军委总参谋部提交给党中央一份重要报告,其中举出了当时我国在应对战争威胁方面存在的诸多隐患(如下所示)。基于此,我国随即
工业过于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
大城市人口多,防空问题尚无有效措施;
主要铁路枢纽、桥梁和港口码头多在大城市附近,缺乏应付敌人突然袭击的措施;
所有水库的紧急泄水能力都很小,一旦遭到破坏,将酿成巨大灾害。
A.部署实施三线建设B.编定并实施第二个五年计划
C.决定调整国民经济D.首次把原子能列为发展重点
10 .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在中西部地区开展三线建设。整个三线建设期间,建成全民所有制企业2.9万个,形成45个以重大产品为主的专业生产科研基地和30个各具特色的新兴工业城市,共形成固定资产总值约1400亿元,占全国的1/3。这一做法
A.加速了中西部地区发展B.推进了全国现代化进程
C.确立了内地的核心地位D.改变了国民经济的布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