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工业、农业领域的成就(1949-197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66年,正当国民经济的调整基本完成,国家开始执行第三个五年计划的时候,一场长达十年、给党和人民造成严重灾难的政治运动爆发了……但是由于各级干部、党员和工人、农民、解放军指战员、知识分子的抵制、抗争和斗争,这场政治运动的破坏性作用受到一定限制。也由于他们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克服频繁的政治运动的重重干扰而顽强努力,在工农业、国防和外交等方面仍取得一定进展。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写出这场“政治运动”的名称。这一时期“在工农业、国防和外交等方面仍取得一定进展”,请从中任选一个角度,结合相关史实予以阐述。(阐述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语句通顺,表述成文)
2024-04-26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区)协作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三线建设”是新中国发展历程中一段不可磨灭的记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自20世纪60年代起,在中国西南和西北广袤的大地上,展开了一场以备战为主要目的的大规模经济建设—三线建设。三线建设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一是建,二是迁。一方面国家资金大量投入三线地区,在内地建设大型的钢铁、煤炭、水电、机械等工业基地,并修筑成昆、川黔等重要交通干线;另一方面则是将东部地区的工厂企业、科研单位等以“一分为二”或者全迁的方式,或并入内地既有企业,或另建新厂。以甘肃省为例,仅1965年,就陆续从辽、吉、沪等省市搬迁工厂20个、大专院校2个、科研单位11个,分别迁入兰州、天水、酒泉等地。整个三线建设期间,累计投资多达2000亿元。到20世纪70年代末,共形成固定资产约1400亿元,占全国的1/3;建成全民所有制企业2.9万个,形成45个以重大产品为主的专业生产科研基地和30个各具特色的新兴工业城市或工业区,如昆明、攀枝花、六盘水等工业城市和成渝、攀西、关中、兰州等工业区。

——摘编自徐有威等《三线建设对中国工业经济及城市化的影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20世纪60、70年代三线建设的理解。
2023-11-09更新 | 99次组卷 | 2卷引用:黄金卷02-【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福建专用)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福建部分内迁的“小三线”企业简表

内迁时间原企业名称内迁地区迁建企业名称
1965厦门杏林农药厂三明三明农药厂
1965福州电池厂南平南平电池厂(现为福建南孚电池有限公司)
1966上海勤余织造厂南平南平针织总厂
1971福建省邮电器材修配厂南平福建有限电厂

——据福建省各地市政协文史资料选辑整理

材料二   老工人冯达发迁厂时说:“美帝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中国。毛主席提出‘七字方针’是为全国人民着想的。迁一片厂国家花大量的投资,厂里一定会有困难,个人虽然也有困难,但自己困难主要靠自己解决,家属工作一定要耐心去做,不能所有问题都依赖组织。”

——据上海市档案馆馆藏档,《勤余织造厂内迁工作总结(初稿)》(1966126日)

材料三   福建小三线建设企业集中分布于闽西北地区,以南平和三明两市为核心,以交通便利和自然资源丰富为导向,沿河谷分布。小三线建设改善了福建经济区域分布不平衡的状况,充实了经济门类,推动了经济发展,为改革开放新时期福建经济建设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叶青、黄腾飞《福建小三线建设企业布局及其特点刍议》


分别阐述每则材料对研究福建“小三线”建设的价值,并结合所学补充两种以上类型的史料。
2023-08-28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福建省高考历史猜题卷(三)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中叶,欧洲机械钟表通过商贸途径传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明清时期,我国士人对机械钟表计时性能有所关注,这一定程度上是延续了我国古代以漏壶为核心的守时传统。机械钟表在明清时代主要局限于天学领域,清代钦天监则已多用机械钟表计时;装饰功能的“玩具”或许是清代机械钟表最常见的社会身份。明清钟表那些精致、复杂的自动显时功能是会让人心旷神怡、兴趣盎然的。礼品则是明清时期钟表另一个重要的社会功用,无论是在国际外交场合,还是君臣间的贡献、赏赐,乃至亲友间的馈赠,机械钟表都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晚清时代,伴随着西洋钟表的大量流入,西方式的hms(时、分、秒)制在中国进一步流传开来,与此同时,很多中国人开始放弃十二时辰制中的专名。到了19世纪后半叶,钟表在社会中层已达到了一定的普及率。

——摘编自任杰《中国近代时间计量探索》

材料二   我国早期国产表设计均仿自外国表,以瑞士表为主。1966年,天津手表厂设计研发出我国第一只摆脱仿制机芯手表——“东风牌”手表。这一时期民用表设计的装饰题材多取自体现民族特色,爱国爱党,反映人民当家作主以及向往新生活的内容,阳刚、健康、粗犷的工人、农民、战士形象主导了这一时期社会主流审美。至七十年代民用表的用户群开始迅速扩大,民用表已然成为大众化的日用工业品四大件之一。在短缺经济和计划体制的背景下,如何降低生产成本、如何延长使用寿命,以充实市场上民用表的数量供应,及降低用户民用表更新频率,成为该时期的民用表功能设计需要突破的首要问题。民用表初创期的积累为我国民族制表业在下一阶段的成功调整转型突破打下了坚实基础。

——摘编自黄舟子《建国以来国产民用表的设计发展研究》

(1)根据材料一,简述中国近代计时方面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机械钟表在近代不断涌入中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国产民用表在初创时期的设计特点,并简析国家大力发展民用表的时代价值。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口述历史是以搜集和使用口头史料来研究历史的一种方法,该类历史资料源自人的记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建国后工人的口述史   

口述内容口述人
那个时候宣传我们是主人……那个时候干活不是谋生,是一心为把鞍钢、把国家的企业、把国家的事办好。“一五”期间苏联援建的重点项目鞍钢工人MCX
班长可以当一日制的厂长,你对厂子有什么要求、合理化建议,你可以提,比如说生产上存在问题,技术上管理上存在什么问题。“一五”期间苏联援建的重点项目鞍钢工人TCK
基本上拖厂职工的孩子都要在拖厂,从哺育室、幼儿园、小学到高中,都比较齐全。“一五”期间苏联援建的重点项目一拖工人DJT
当时市里面来人给我们开动员大会,号召我们现在要备战备荒为人民。毛主席说三线建设去的是好人好马好设备。1964年启动的“三线建设”贵州工人YFY

——摘编自周晓虹主编《新中国工业建设口述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建国后初期工人的身份地位,并加以解读。
(2)研究新中国工业建设时,你如何看待工人口述史的史料价值。
2023-05-28更新 | 487次组卷 | 10卷引用: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6 . “雷达”是“二战”中兴起的军工骄子,用于监视和跟踪空中飞行器,曾经是一国电子工业水平的标志,是重要的国防技术。王小谟院士是中国雷达工业的领军人物。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王小谟雷达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被称为“中国预警机之父”。荣获2012年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969年,响应国家号召,支援“三线”建设,王小谟前往贵州都匀地区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38所,在贵州的山坳里王小谟带领数百名科研人员用7年时间攻克国际前沿难题“三坐标雷达”。1982年,这部雷达正式通过国家鉴定。这意味着中国拥有了第一部自动化三坐标雷达,实现了防空雷达从单一警戒功能向精确指挥引导的跨越,使中国跻身雷达技术世界先进国家之列。为解决人才紧缺问题,王小谟决定由38所出资定向培养研究生。在工作中,王小谟大胆启用年轻人,使他们迅速成长为技术骨干。面对牵涉数百人的科研团队,作为总设计师的王小谟调和各方分歧时的策略是:“有问题算我的,有功劳算你的”,换位思考,解决对方眼中的疑难;同时,勇担责任。

——摘编自李舒亚著《匠心·走近中国院士》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小谟研制“三坐标雷达”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概括王小谟院士的优秀品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