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工业、农业领域的成就(1949-197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20世纪60年代前期,党中央,毛泽东做出重大战略决策,将全国划分为一、二、三线,建设三线的重点放在西北、西南地区,“备战、备荒、为人民”成为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这一战略旨在(     
A.改善我国的工业布局B.增强我国的国防能力
C.推进落后地区的发展D.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 . 1943年初,重庆的经济部门发表的一份工业报告说:国民党统治区的3758家工厂建设分布于西南或西北地区。1964年,中国在中西部地区开展以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建设为任务的“三线建设”。这表明
A.西部工业大多是从通商口岸搬迁而来B.中国现代经济的发展以此为契机
C.西部地区日益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D.国际局势影响着中国的工业布局
2021-09-26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怀安县柴沟堡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1965年至1975年,西北、西南等三线地区共完成基建投资1269.67亿元,占同期全国基建投资总额的43.5%,全国近1500家大型企业中,三线地区占到40%以上。这
A.遵循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B.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管理
C.促进国民经济结构趋于合理D.利于改善我国的工业布局
2021-06-01更新 | 492次组卷 | 22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图1、图2、图3是新中国三个历史时期(“一五”计划期间、1966—1976年、1978—1999年)的主要工业建设分布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据《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


分别提取图1、图2、图3工业建设的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64年,中共中央组织有关力量开始对西南、西北和中南地区的铁路、冶金和国防建设项目进行考察,明确了三线建设的总体布局。同年10月30日,中共中央批准下发《一九六五年计划纲要(草案)》,确立了三线建设的总目标。为提高三线建设的组织保障能 力,1965年春,中共中央、国务院形成了《关于西南三线建设体制的决定》,通过了成立西南三线建设委员会的重大决议,为三线建设搭建起了严密的组织框架。三线建设过程中, 400多万专家学者、熟练工人、技术人员、党政干部从上海、哈尔滨、青岛等工业重镇迁徙内地、扎根边疆。1965年至1975年,三线地区共完成基础建设投资1269.67亿元,占同时期全国基础建设投资总额的43.5%。全国近1500家大型企业中,三线地区占40%以上,涉及到钢铁、有色金属、石油、化工、化肥、森林、建材、铁道、交通、民航、纺织、 轻工、水利以及农业、林业、商业、邮电等300多个。

——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等


(1)根据材料,概括我国20世纪60年代三线建设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进行三线建设的历史影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表21950~1980年部分国家钢产量变化表(单位:万吨)

年份中国美国苏联日本
19506187852733484
1955285106174527941
196512231192691024116
19752390105821413410231
19803712100801480011141

——摘编自《1949~1984中国工业的发展统计资料》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钢产量迅速增长,1983年达到4002万吨,1986年达到5205万吨,至2002年达到18224.89万吨,钢产量已连续7年保持世界第一。2002年全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2001年增长39.30%,2002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比2001年增长33.82%。钢材品种结构继续改善,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特殊品种和高附加值品种大幅增加。

——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四个国家钢产量的总体发展趋势及基本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钢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2019-06-08更新 | 7279次组卷 | 27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衔接班)历史试题
7 . 建国后,我国出现过两年多的时间内,2600万人浩浩荡荡的从城市退回到农村的现象。导致该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B.上山下乡运动的开展
C.国民经济政策的调整D.中西部三线建设的需要
8 . 1964年6月,毛泽东说:“要搞三线工业基地的建设,一、二线也要摘点军事工业。各省部要有军事工业,要自己造步枪、冲锋枪、轻重机枪、迫击炮、子弹、炸药.有了这些东西.就放心了。攀枝花搞不起来.我睡不着觉。你们不搞攀枝花.我骑着毛驴去那里开会。没有钱,拿我稿费去搞。”这反映出
A.中央决心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B.“联美制苏”的战略考虑
C.国民经济建设重点立足于战备
D.解决建设中经济结构方面的矛盾
9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4年6~8月,毛泽东提出建设西部后方的主张:要搞三线工业基地的建设。要准备帝国主义可能发动侵略战争。现在工厂都集中在大城市和沿海地区,不利于备战。8月19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等人向中共中央提出报告,建议一切新的建设项目,不在第一线建设;要把能搬的一线重要企业、科研机构、学校一部分迁移到三线、二线;今后一切新建项目都应贯彻执行分散、靠山、隐蔽的方针。
          ——摘编自《六十年代三线建设决策文献选载》,《党的文献》1995年第3期
(注:一线指东部沿海和边疆地区;三线指云、贵、川、陕、甘、宁、青省区及晋、豫、湘、鄂等靠近内地的地区;二线指一、三线之间的中间地带。)
材料二   
到20世纪70年代末,三线地区的工业总产值由258亿元增加到1270亿元。建成了西昌卫星发射基地、陕西航空等一批现代化生产和科研基地,成昆、湘黔等重要铁路,湖北第二汽车制造厂、德阳重型机器厂等工业基地以及攀枝花、十堰等新兴工业城市。
——摘编自魏后凯《中西部工业发展战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三线建设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三线建设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