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教育、卫生、文化领域的成就(1949-197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代,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进入黄金时代,科技成就走在世界的前端,法国汉学家谢和耐称它为“中国的文艺复兴”。这一时期,在数学、传统医学、传统天文学、法医学、传统农学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政府推动出版了一系列的科技作品如《梦溪笔谈》《圣济录》《洗冤集录》《统天历》《农书》等。四大发明指南针用于航海、火药用于军事,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促进了科学知识的传播。

——摘编自刘芹《儒学与中国古代科技——以宋明为例》

材料二:1956年1月,中共中央在召开的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上提出“向科学进军”的方针,毛泽东在会议中号召党内外知识分子共同努力学习科技知识,加快赶上世界先进科技(发展潮流)。随后,中国又成立了“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密切了全国科研机构的联系和调整,并加强了对科研体系的管理。在“向科学进军”的号召下,这一时期,党和政府联系中国具体实际,挑选600余名科技学者专家制定我国第一个科技发展规划,经过各位专家学者的详细讨论,党和政府确立了“重点发展,迎头赶上”的方针以及57个科研任务,其中包括了12个重点发展的方面。

——摘编自贾丽会《中国共产党科技政策与实践研究(1949-1976)》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的一系列科技政策产生的历史意义。
2023-12-22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所谓耕读,即半耕半读。汉到唐时期,我国山林文化逐步形成与发展,再加上佛道两家的影响,不少士人不同程度地吸取了佛道两家的出世观,这样便把古已有之的“退处则为乡党自好”、“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态度,赋予了一种新的超脱精神,走上了所谓隐逸或隐遁的道路,读书山林渐成风尚。宋代陆九渊在象山精舍率领弟子开山造田,聚粮筑室,相与讲习。还有一些士子把耕读结合作为实现自己改良社会理想的一种途径,如元代郑玉曾写过《耕读堂记》,很有代表性:“夫古之时,一夫受田百亩,无不耕之士,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无不学之……皆尽耕田之力,皆有读书之功,则人情自厚,风俗自淳”。明代教育家吴与弼认为道德修养不勤奋不行,而勤奋的品格,只有通过劳动才能获得,否则,难以达到先哲的境界。

——摘编自胡青《耕读——中国古代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材料二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基本构成。新中国成立初期,教育部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劳动教育。从1955年开始,各地中小学逐步开设了“手工劳动”“农业常识”“机电常识”等课程,高等学校主要通过专业课程渗透劳动教育。在中小学的语文、数学等课程教学中也要贯彻劳动教育,如语文教师通过课文中劳动人民紧张忙碌乐观的形象教育学生,为学生讲解过渡时期总路线精神等内容,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劳动观。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勤工俭学活动及各类体力劳动实践,师生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还通过组织学生排演“农业互助合作”题材的短剧,编排反映农业劳动过程的舞蹈,唱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歌曲等。使“劳动光荣”触动学生心灵,进一步增强学生建设国家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摘编自李欢《新中国成立初期学校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索与经验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知识分子重视耕读结合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劳动教育的特点。
2023-12-20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针对古代“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观点,明末清初的颜元认为人人都应该积极参加劳动。他把礼、乐、射、御、书、数、兵、农等作为教育内容,既培养出了善于制造器具的学生,也培养出了垦荒种田的能手。在课程实施的方法上,颜元提出与传统“主静”相对立的“主动”“习行”方法。此外,他认为劳动能使人去除邪念、克服懒怠。他进一步明确指出“一身动则一身强,一家动则一家强,一国动则一国强,天下动则天下强。”

——摘编自崔海亮《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劳动教育及其当代价值》等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生产力水平低下、人民生活困难,新旧价值观念之间冲撞激烈。中国共产党迫切需要通过开展学校劳动教育肃清封建剥削思想,树立劳动光荣的价值理念,动员青年一代积极投身国家建设,为促进国民经济恢复与发展,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努力……开展劳动教育过程中,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作为指导方针,将劳动教育与思想教育密切结合,大学、中学与小学的劳动教育同步推进,学校、家庭、社会的劳动教育相互统一。

——摘编自李欢《新中国成立初期学校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索与经验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颜元对劳动教育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初期重视劳动教育的意义。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体育之不振,盖皆为历史上之关系。其原因甚复杂,举其荦荦大者,厥有二端。关于政治者:体育之起源恒基于军事,故军队体育恒较学校及民间之体育为最先发达。吾国古时武功最盛。春秋战国之际,数强相持,地丑德齐莫能相尚,且复与他族杂处,外患堪虞,非兢兢于右武,不足以图存……尚武之观念,遂深入于人心,忠勇义侠之士,蔚然为一代之光,则政治为之也。迨秦政即位,六国为一,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诸咸阳,销锋铸鐻,以弱天下之民。一人为钢,万夫为柔。民气之摧残自兹始矣。体育之不振,亦自兹始矣。盖天下定于一尊,则强干弱枝,亦事所必至,理所固然也。……关于学术者:中国数千年间之学术,儒家、道家二者而已。儒家重礼,以雍容揖让为娴雅。孔子斥子路之好勇,屏武力于不言,文弱之风渐以养成。……至道家之学,崇尚无为,保精惜气,不使劳瘁……此则学术足以阻体育之发达者也。

——摘编自郭希汾《中国体育史》(1919年出版)

材料二   体育应当为人民服务,要使少数人的运动成为国民的普及的运动,使之从学校发展到工厂到部队,从城市发展到农村,从知识青年发展到劳动群众中去。

——冯文彬在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筹备会议所作报告(194910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体育的特点,并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初的体育政策与古代体育相比有何进步,简析其提出的历史背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