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教育、卫生、文化领域的成就(1949-197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1 . 1956年,毛泽东强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正确的、错误的,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在刊物上、报纸上可以说各种意见”。这体现了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B.新中国初期对思想控制不严
C.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 . 据下图可知,当时中国的高等教育(     

1953年中国高等学校招考专业分类情况
A.依据现实需求设置专业B.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文化诉求
C.立足于可持续发展战略D.凸显了教育的社会主义原则
2023-12-11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萌发于中世纪的英国职业教育,在19世纪后半期迅速发展。19世纪,马尔萨斯等人提出了教育是一项公共事业的思想,教育家阿诺德等人积极提倡发展职业教育。斯德奇等人更是直接参与职业教育,如创办的成人夜校就推动了机械工人讲习所运动的发展。19世纪期,英国成立了“皇家工艺学会”等以加强对职业教育的管理。1889年,通过了《技术教育法》,要求地方当局提供技术教育等。19世纪后半期的大学不仅开始培养工商业人才,而且也“向每天的劳动仅足以糊口的人民群众的子弟开放”。为了提升英国的经济竞争力,1880年,“伦敦同业公会”成立了旨在从旁援助技术教育的“伦敦市成人教育协会”。

——摘编自李渝红《英国职业教育介绍》

材料二   建国之初中等技术教育的很多实施机构来源于旧时的公、私立职业学校。19523月政务院对其进行调整,规定每所学校都有特定的专业方向,统称为中等专业学校。同时,由于生产部门急需补充技术工人,技工教育制度逐步建立起来。中专和技工学校的毕业生由其管理部门分配工作。为了使不能升学的学生掌握一技之长以便就业,国家还尝试开辟新的途径,从1958年开始,各地农村职业学校大量开办,开展农牧、林果、养殖以及农副产品加工等多类教学。与此同时,城市职业教育也逐步发展,1965年,全国中专在校生54.7万人,技校在校生18.3万人,农业等职业中学在校生443.3万人,三者已占到当时中学在校生总数的34.8%。

——摘编自俞启定《新中国成立以来职业教育定位及规模发展演进的回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后半期英国职业教育迅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特点及意义。
2023-10-11更新 | 259次组卷 | 6卷引用:四川省叙永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1956年1月14日至20日,中共中央召开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周恩来代表党中央作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他代表党中央郑重宣布:中国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该报告可用于说明(       
A.新中国理性地对待文艺工作B.文艺战线已进入社会主义状态
C.双百方针的指导思想已出现D.中国知识分子的作用日渐凸显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54年12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成立,直属国务院。其主要任务包括:简化和整理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等。此举在当时(     
A.促进了扫盲教育的迅速完成B.有利于经济建设的顺利展开
C.抵制了封建思想文化糟粕D.有利于双百方针的贯彻
2023-03-02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学校课程设置的主要内容,以伦理道德、为人处世、治国、平天下的儒家经典等为实用内容。国子监是中央官学,其文化学习的内容主要是"四书""五经"及本朝律令等。明代北京国子监的藏书,除字贴外、有藏书54种,其中各朝所颁的8种、儒学著作18种,子书6种,史书22种,没有一部属于算术类。府、州、县、卫的教育内容,大致与国子监相似。社学教学内容有《小学》《孝经》《论语》《春秋》等及皇帝圣渝,还有简单的书算课程。私塾里的启蒙教材仍然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很少有数学等自然科学知识。

——摘编自牛翠萍《从明清教育解析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

材料二     1895年春,严复发表《论世变之亟》,文章指出中国要图强,更重要的是要"治本",即引进西学以教育民众。1896年,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等,阐述兴办近代教育对救国图强的重要意义。他指出:方今万国“亡而存之,废而举之,愚而智之,弱而强之,条理万端,皆归本于学校。”教育救国主张已成甲午之后朝野上下许多人的共识。《辛丑条约》答订后,帝国主义国家鉴于以武力不能征服中国,打着“扶雄中国之文明,少仁尊爱主义”的名义,通过教会纷纷在华创办学校。实际上是“代利炮坚船之用”。教育救国论者强调兴办教育更重要的是“今我同胞欲纳吾种族而跻于优胜不败之地,以与欧美民族相颉颃而超越之”。

——摘编自吴雁南等《中国近代社会思潮》     (第一卷)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普通话”得到并通重视。1955年,国家将现代标准汉语的名称定为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写入宪法。1956年,国务院颁布     《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向全国推广普通话,2000年,《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2021年,全国范围内普通话普及率达80.72%,95%以上的识字人口使用规范汉字,中华民族几千年书同字、语同音的梦想正在逐步成为现实

——摘编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中国教育发展变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家推广普通话的角度指出中国现代教育的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教兴国的认识。
2023-02-11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资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有学者说:“这是“文革”后拨乱反正开创新局的分水岭,是弃旧图新的标志,因而被一些论者看成是个人和民族的“诺曼底登陆”,是“中国青年的复活节”。”这种观点出现的背景是(     )
A.改革开放的推行B.科教兴国的实施
C.双百方针的提出D.高考制度的恢复
2023-02-11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资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20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被全面否定,认为洋务运动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学者被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80年代尽管在一些问题上争论较大,但洋务运动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观点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双百方针”的提出B.市场经济体制的推动
C.国家政策的转变D.知识分子素养的提升
2023-01-06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高中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如图为1959年某画家创作的《课本随身带,抓空学起来》,画中一个年轻姑娘正在细心的教着农村社员大妈学习。这一作品(     
A.展现了“上山下乡”运动B.宣传了“半工半读”制度
C.提高了劳动女性社会地位D.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
10 . 195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成立,着手审读、修改、新编、发行统一的中小学教科书,在思想、内容、编写体例、课程策略、学科性质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这些举措(     
A.形成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B.践行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方针
C.促进了九年义务教育的实现
D.有利于贯彻新中国的国家意志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