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教育、卫生、文化领域的成就(1949-197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 道试题
1 . 【建国后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材料一   1954年,政务院发出《关于改进中等专业教育的规定》并批准《中等专业学校章程》,对于中等专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培养目标、教材建设等工作做了详细的规定:按照“一五计划”的要求,中等专业学校实行理论与实践相一致的原则建立教育制度,培养新型的人才。同年,高等教育出版社成立,由他们承担起有计划的出版苏联中等专业学校理、工、农和部分社会科学教学的中译本,并选择出版我国自编教材的任务。中等专业学校招生对象为初级中学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年龄在15--25周岁的中国公民,均可以报考。工业干部、产业工人和少数民族的入学年龄可以放宽至30周岁。对于烈军属子女、产业工人、革命干部、青年农民、工农子女少数民族,其投考成绩与其他学生同等者,应优先录取。

——摘自许丽丽《建国后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

材料二   1980年《关于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报告》中规定,将部分普通高中改为职业技术学校、职业中学、农业中学。报告下达以后,各省市自治区先后成立了中等教育结构改革小组,着重发展职业中学和农业中学。1996年颁布的《职业教育法》提出:建立、健全职业学校与职业培训并举,并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这一时期我国还与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港澳台地区开展了广泛的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通过信息交换、人员往来、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摘自许丽丽《建国后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

材料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职业教育摆在了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明确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我国正处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交汇期,2035中长期目标和2050年远景目标对职业教育提出更高要求。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也是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战略之举。职业教育要主动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加强技术技能积累,努力站在服务国家战略最前沿。为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提供支撑。要强化人才的有效供给和适度超前储备,为社会人员就业创业、在岗提升提供保障。

——摘自《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建国初期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变化,并分析发展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我国加强职业教育的原因及提供的保障。
2021-11-19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沛县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