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教育、卫生、文化领域的成就(1949-197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扫盲教育始于清末。为应对列强入侵与民主革命浪潮,清政府1908年公布简易识字学塾计划,1909年颁布《简易识字学塾章程》,遂由京师逐渐推行各省,招收年长失学和贫家子弟无力就学者,学习国文、国民道德、算术、习字、体操五门课程,免收学费,书籍用具由学校提供。我国第二次由政府规定的扫盲教育是1929年国民政府颁布的《民众学校办法大纲》,设有识字、三民主义、常识、珠算或笔算、乐歌。抗战期间,国民政府颁布《修正民众学校规程》,赋予民众学校新使命,同时在《国民教育实施纲领》中将教育与实业、生活切实相连,并颁布《国民学校和中心学校办理社会教育要点》,进一步推动扫盲教育。此外,民间扫盲教育也有所发展,如陶行知的乡村工学团。另外,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也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扫盲教育。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之初,文盲占总人口的80%以上。为使广大工农群众摆脱愚昧、当家作主,扫盲成为新中国的一项重要工作。194912月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拉开新中国扫盲事业的序幕。过渡时期,国家大力开展工农识字运动,普遍推广“速成识字法”,并不断在农村、机关干部、工厂、矿山、企业职工中加强扫盲教育。约十年的扫盲教育,使我国青壮年文盲降低了37%,依靠群众、基层组织和社会力量举办各种形式的、以识字为主要内容的文化技术扫盲教育并取得了显著成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扫盲教育由以扫盲为主,到初步建立起由扫盲、初等、中等到大专的工农教育体系。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刘立德等著《新中国扫盲教育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近代扫盲教育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新中国深入开展扫盲教育的历史意义。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30年代,苏联托儿所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家长,尤其是帮助职业女性看护孩子。抗战期间,一些妇女尤其是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妇女被“拉上战场,拉进机构工厂”,国民政府修建了不少托儿所帮助她们分担孩子的抚育工作。当时已有劳工托儿所、农村托儿所、职业妇女托儿所和工厂托儿所之分。具体费用,或向社会募集,或向个人收缴,或由工厂直接负担。有统计称,194910月前,全国共有托儿所119个。

1949年后,党和政府开始大规模配置公立国营(尤其是机关、事业单位)的托儿所,并以两种途径发展:一是从零开始(截至1954年,全国厂矿企业、医院、学校等系统已建有托儿所4003个、哺乳室2670个);二是收编民国遗留的私立托儿所。…托儿所日渐发达并逐步完善,形成了良好且独立的托儿所体系,收托出生后56天的孩子。1980年,《城市托儿所工作条例》(试行草案)颁布,明确“托儿所是三岁前儿童集体保教机构”,由地方行政部门领导。当时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共有各类托儿所、幼儿园98.8万多个,入托儿童多达3400多万人,入托率高达28.2%。

——据杨菊华《新时代“幼有所育”何以实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党和政府在建国初期至1980年建立托儿所体系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党和政府在建国初期至1980年建立托儿所体系的影响。
2022-05-14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22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选择性考试模拟(二)历史试题
3 . 1951年8月,人民政府公布了《政务院关于改善各级学校学生健康状况的决定》。如表所示为该决定的主要内容。这一决定
调整学生日常学习及生活的时间
减轻学生课业学习与社团活动负担
改进学校卫生工作
注重体育、娱乐活动
改善学生伙食管理办法
学校经费的支配,应适当照顾保健工作的需要
A.蕴含着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B.体现了服务国家建设的追求
C.基于学校向工农开门的要求D.使公民的受教育权得到保障
2022-04-19更新 | 127次组卷 | 5卷引用:辽宁省辽阳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4 . 1952年,中国开始第一次大规模扫盲运动。扫盲班遍布工厂、农村、部队、学校。1956年以后,扫盲运动又掀起两次高潮。从1949年到1960年,约有1.5亿人参加了扫盲和各级业余学校学习。新中国的扫盲运动(  )
A.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B.构建了完备的国民教育体系
C.贯彻了“科教兴国”的战略D.反映了国家政权的根本属性
2021-02-02更新 | 763次组卷 | 23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八十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复学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52年,新中国初期对高校进行了大规模的院系调整,下表是部分调整的院校数据。据此 可知,院系调整
项目调整前调整后
高校总数211所182所
综合大学55所13所
工科院校33所39所
师范院校12所32所
农林院校17所29所
A.适应了国家经济战略的需要B.建成了学科专业齐全的院校体系
C.完成了教育的社会主义改造D.提高了广大工农群众的文化水平
6 . 1952年我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如调整后的天津大学下设土木建筑、电信、机械等7个工程系,20个专业和13个专修科,从综合型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这种调整主要是为了
A.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B.培养经济建设专门人才
C.提升国民的科技素养D.推动天津经济建设发展
2019-01-30更新 | 2630次组卷 | 61卷引用:辽宁省东北师范大学连山实验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线上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