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教育、卫生、文化领域的成就(1949-197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前 途”

例 句出 处
例句1:我参加了军事干部学校;你考上了北京大学;他进了机器制造厂:咱们三个都有光明的前途。《标点符号用法》(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1951年9月)
例句2: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在化学系学习;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读机械制造专业;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标点符号用法》(国家文字委员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1990年)
例句3:张华考上了研究生,李萍自主创业,我当了技术工人:我们都有美好的前途。《新华字典》第十二版(商务印书馆,2020年)
(1)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例句1中“我”“你”“他”拥有“光明的前途”的原因。
(2)例句2到例句3发生明显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变化的认识。
昨日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质量检测(三)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统计:清末约有生员50万人,举人4万人,进士4千人,以1750年成年男性人口计算,生员约占全部成年男性人口的0.01,举人约占0.001,进士仅约占0.0001。科举制下的精英培养,被数百个家族所垄断。国民政府时期(1928—1949)中国累计仅有大学毕业生18.5万人,大学毕业生的比例接近万分之七,低于清代举人。1949年前,中国精英大学(所有大学中排名前10%)的名额基本被社会中上层家庭子女垄断,作为社会中下层的工农子女几乎无法侧身其中,而当时90%的中国人居住在村庄。

1949年以后,中国高等教育领域出现了一场“无声革命”。1952—1955年间,北大农村地址的学生的比例从2.4%增长到6.5%,到1980年,这一比例增长到12.8%。1952—1955年间,苏州大学农村地址的学生比例从3.6%增长到11.4%,1984年后的20多年中,农村生比例与城市生基本持平。

这场“无声革命”可以看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声”社会政治革命的延续和发展。“无声革命”虽然平缓,但力量强大,影响深远。精英教育不仅决定学生个人的命运走向,也基本决定了从地方到中央,各级各类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等社会精英的构成与来源。相当部分的领导干部、知识分子都出身于工农家庭,他们的聪明才智不仅没有因为家庭背景的贫弱而被埋没,反而被教育机制所激发,成为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这种教育革命对社会结构转变的影响是空前的。

——摘编自梁晨、李中清《无声的革命:北京大学与苏州大学学生社会来源研究(1952—2002)》等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高等教育领域出现一场无声的革命”这一观点的认识。
2024-01-31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