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防领域的成就(1949-197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 道试题
1 . 1970年4月24日,它随“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在发动机的轰鸣中离开了发射台。21时48分,星箭分离。50分,国家广播事业局报告,收到了它播送的音乐,声音清晰洪亮。材料描述的事件是( )
A.第一枚中近程导弹成功试射B.“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
C.第一颗原子弹成功试爆D.“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
2 . 下图所示是1970年4月26日《人民日报》的头条报道。该报道中的这一科技成就
A.打破了美苏对航空技术的垄断B.得益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C.有力地捍卫了国家的领土安全D.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3 . 下表所示为1964年10月法国报刊针对新中国某一历史事件所发表的评论(部分)。由此可知,这一事件
评论出处
中国首次核试验成功,要求接纳中国进入联合国的呼声将会更加高涨,中国进入联合国的理由也会愈加充分《解放报》
中国在进入联合国的道路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十字架报》
虽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威力不大,但它立即就成为中国在国内外特别是对不发达国家有力的政治和宣传武器《世界报》
中国龙从沉睡中苏醒了,七亿人口的国家向世界发出了令人不安的警告《巴黎日报》
A.改变了联合国对中国的态度B.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加速发展
C.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D.是“科教兴国”战略成果之一
4 . 1984年,春天仿佛始终徜徉于中华大地。这一年,邓小平首次南下深圳、珠海、厦门,对经济特区建设给予充分肯定。这一年,第一代农民工开始进城。这一年,第一支科学考察队登上南极大陆……关于1984年,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
B.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通过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C.中英双方在北京正式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D.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讨论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邓小平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下列关于新中国“两弹一星”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B.掀起了“向科学进军”的热潮
C.成为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原因之一D.验证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6 . 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史实结论
A明·宋应星编著《天工开物》中国传统科技向近代科技转型
B洋务派倡导“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阻碍了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
C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由此跨入核国家行列
D屠呦呦等研究人员成功提取青蒿素成功解决了人类疟疾问题

A.AB.BC.CD.D
7 . 1962年,国家批准十年科学技术规划,“一头是农业和有关吃穿用问题的科学技术,一头是配合国防尖端的科学技术”;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通过八年科学技术规划,把农业、能源、电子计算机、激光、空间高能物理、遗传工程八大领域和学科放在突出地位。影响新中国科技规划的主导因素是
A.新技术革命B.国家安全需要C.国际国内形势D.国家发展战略
8 . 下表呈现了新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的三次转移,由此可知我国科技发展战略的制定
时间科技发展战略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优先发展军事、重化工业以及尖端技术
20世纪八十年代初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
20世纪九十年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
A.优先满足国家的安全保障
B.依据特定时期的国家需求
C.彰显意识形态的鲜明导向
D.突出服务民生的大局意识
2021-11-19更新 | 2297次组卷 | 36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自1966年至1976年的10年间,我国先后成功地进行了19次核试验,在核技术方面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原子弹的爆炸成功,引发了中国核工业的发展。据此可推知,当时(     
A.文化政策有利于科技创新B.苏联的帮助推动我国科技进步
C.“科教兴国”战略成效颇丰D.国防事业得到显著发展
2021-11-10更新 | 269次组卷 | 5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