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防领域的成就(1949-197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20世纪60年代初,毛泽东打趣地说:“赫鲁晓夫不给我们尖端技术,极好!如果给了,这个账是很难还的,应该给赫鲁晓夫发一个一吨重的大勋章!”该趣话出现的主要背景是(  )
A.赫鲁晓夫认为新中国无力搞核研究B.苏联对中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C.新中国作出了“两弹一星”的决策D.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
2 . 国外新闻媒体认为,“中国一直在依靠自己的力量为人类的幸福和进步进行宇宙开发”,“中国的科学技术和工业进步达到新高度”,“中国掌握了先进火箭技术和制造出大型火箭的技能”。这些评议出现的背景可能是
A.第一枚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B.中国第一颗导弹的试爆成功
C.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D.“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发射成功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6年,我国决定发展自己的原子能事业。不久后,由于苏联拒绝再为援建的原子能项目提供原子弹样品和技术资料,我国决定“自己动手,从头摸起,准备用8年时间搞出原子弹来”。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钱三强力荐年仅35岁的朱光亚担任核武器研究科技方面的总负责人。在朱光亚的建议下,王淦昌、彭桓武、郭永怀、程开甲、陈能宽、周光召等人都加入进来,他们从最基本的理论学习、实验准备工作,到规范科研管理、建立团队精神,仅耗费很短时间就搭建起了一套中国核武器研发的“黄金阵容”。1962年,虽然遭遇了三年困难时期,朱光亚等还是向中央提出了两年内进行我国第一个原子弹装置爆炸试验的“两年规划”。毛泽东对此作出重要批示:“很好,照办。”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许,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

——摘编自顾小英、朱明远著《我们的父亲朱光亚》

材料二   1996年7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就中国开始暂停核试验一事发表声明,下图所示为其内容摘录:

中国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一贯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

我们研制和发展少量核武器,是为了自卫,为了维护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保卫人民和平、安宁的生活。中国发展核武器也是为了保卫世界和平,为了打破核讹诈和核威胁,防止核战争,最终消灭核武器。

中国从拥有核武器的第一天起,就郑重声明,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中国还无条件地承诺不对无核武器国家和无核武器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做出并恪守这一承诺的核武器国家。中国从未在境外部署过核武器,也从未对别国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

中国积极参加日内瓦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谈判。

我们衷心希望,永远不发生核战争。人类既然能在二十世纪制造出核武器,也完全有能力在二十一世纪彻底消除核武器。中国政府和人民愿同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一道,为实现这一崇高目标而努力奋斗!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1996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我国20世纪60年代中期原子弹研究取得突破的有利条件,并谈谈朱光亚等人身上所体现的时代精神。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末我国暂停核试验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发表关于停止核试验的声明有何意义。
2021-12-25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贵港市平南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邓小平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下列关于新中国“两弹一星”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B.掀起了“向科学进军”的热潮
C.成为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原因之一D.验证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新中国重大科技成就简表

时间科技成就说明
196410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成为第五个拥有原子弹的国家。
19659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世界上最早人工合成蛋白质。
19676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中国核武器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19704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中国成为第五个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200310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中国成为第三个实现载人航天的国家。
20166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问世在全球超算500强中位列第一。
20168“墨子号”量子卫星发射成功这是世界首颗量子卫星。
20175大飞机C919试飞成功提升了航空工业的工艺水平和制造能力,但发动机核心部件依赖进口。
20176“复兴号”列车中国高铁技术世界领先。至2019年底,高铁通车里程世界第一。
20196工信部向四大运营商正式发放5G商用牌照中国5G技术已经走到世界前列,截至目前,我国5G基站数量全球第一,但高端芯片依赖进口。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科技发展的特征及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发展科技的措施。
2021-02-24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0-2021学年高二2月收心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思想先驱们看到了中国与西夷之间军事实力的差距。他们粗略地将其归纳为三个方画,即“一战舰,二火器,三乃养兵、练兵之法”。而缩小差距的办法只能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循着这样的思路,洋务派身体力行,抓紧了对枪炮火器和西式舰船、水雷的研制。他们的这些主张和行为,不自觉地触及了科学技术这一国防建设中最为敏感的要素定程度上适应了世界军事技术发展的大趋势。

——摘编自袁和平《洋务运动及其孕育的近代军事工业——写在江南造船厂建厂150周年》

材料二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和我国安全环境的相对改善,毛泽东不失时机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要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文化现代化的战略构想,在国民经济比较困难的条件下,毅然作出了发展“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使我国国防建设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为确保国防建设持续健康发展,毛泽东科学地论述了国民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为国防建设确立了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实行平战结合等重大方针原则,保证了国防建设与国民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

——摘编自鲁杰《新中国国防建设的足迹(连载一)——描绘新中国国防宏伟蓝图的巨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洋务派重视国防建设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叫国成立初期我国国防建设的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现代中国国国防建设的认识。
2021-01-31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任新民(19152017),中国航天事业五十年最高荣誉获得者。1949年,他辞去美国大学的教职,回国投身新中国的建设事业。1956年,钱学森向国务院提出了发展我国火箭与导弹事业的报告,任新民等21名高级专家加入项目。由此,任新民的航天生涯开始了。他到任后的第一个任务,是仿制前苏联的导弹模型。在苏联专家撤走后的第83天,我国仿制的第一枚近程导弹发射成功。一个月后,任新民被任命为中国自行研制导弹发动机设计部的主任。他和同事们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掌握了导弹液体火箭发动机的关键技术。1975年,毛泽东亲自批准由任新民参与制定的《关于发展中国通信卫星工程的报告》,并任命他为总设计师。1984年,中国已经掌握了发射地球同步卫星的能力。1985年,在他的倡导下,中国首届太空站研讨会召开,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发出的最早声音。

——摘编自葛慧颖《任新民一生只干了航天这一件事》


(1)根据材料,概括任新民对中国科技发展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任新民取得成就的原因。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综观18世纪末19世纪初期的中国科学技术,就是这样:在近代科学的园地里仍然是空白一片,在传统科学的发展中,则由于中西文化交流的中断……整个中国科学技术在封建专制主义的严重束缚下,走进了死胡同。在西方科学技术普遍繁荣的年代,中国科学技术却陷入了停滞状态,这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就不能不是一个极大的悲剧。

——《中西500年对比》

材料二   根据过渡时期总路线,国务院在1956年主持制定《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形成了“以任务带学科”的科技规划模式。“规划”由57项任务构成,其中以原子弹、导弹、计算机、半导体、无线电电子学、自动学和远距离操纵为最紧要项目。为了制定和实施该规划,国家充分利用中国科学院等本国科技力量,同时借助了苏联的援助。经过不懈努力,该规划提前完成并取得重大科技成就,使我国补全了学科门类并拉近了与世界先进科技水平的距离,对我国科技、国防、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张久春等《“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8世纪末19世纪初期的中国科技“陷入停滞”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概括《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的制定及实施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规划实施期间我国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
2021-04-29更新 | 66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长汀、连城、上杭、武平、漳平、永定六校(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199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8人“共和国勋章”。其中一位就是30年末回家的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一黄旭华。20世纪五十年代,美国第一艘核潜艇“鹦鹉螺”号下水试航。1958年,作为国家最高机密的中国核潜艇工程正式立项。当时34岁的黄旭华成为“核潜艇总体设计组”重要成员,科研人员没有见过核潜艇长什么样,中国的核潜艇事业从零开始。他们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19701226日,我国第一艘鱼雷攻击核潜艇“401”艇神秘下水。1974年八一建军节这天,“401”艇正式交付海军,编入人民海军的战斗序列。这是世界核潜艇史上罕见的速度:上马三年后开工,开工两年后下水,下水四年后正式入列。中国成为继关、苏、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1988年初,64岁的黄旭华亲自参加核潜艇极限深潜航试验,他是全世界第一位参与深潜试验的核潜艇总设计师。最终,“404”艇抵达水下极限深度,成功完成预定的深潜试验。2003年,黄旭华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核潜艇研制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旭华在2013年成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原因。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科技档案的外在发展角度看,宋代的科技档案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两宋时期达到了一个显而易见的巅峰状态。宋元时期重要的科技档案,基本以农业档案、医学档案、天文学档案、数学档案、地理地图档案、水文档案、手工业档案、建筑工程档案等八个门类作为基本体系。从科技档案的载录形式看,宋代的科技档案有很大一部分是以文书档案的形式出现的,其中以奏议类档案最为繁多。

——摘编自高雪华、王云庆《宋代科技档案的特点》

材料二   1962年2月,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在广州召开全国科学技术工作会议,制定了《十年科学发展规划(1963-1972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颁布后,中国的科学工作者利用苏联提供的关于研究性反应堆、核燃料工厂以及试验场设计方面的初步资料和从国外公开的文献中获得的初步知识,开始了自己的独立探索。《规划》吸取了20世纪50年代中期“全面赶超”的教训,对于20世纪50年代的“全面赶超”做了一定程度的调整。早在1958年,《人民日报》就发表评论:“只重视发明创造、不重视推广的现象,以及只埋头钻研,不重视吸取别人的先进经验的现象,还相当普遍。”就这些问题,《规划》采取措施加以解决,比如鼓励研究机构自己办车间、办工厂。

——摘编自崔永华《当代中国重大科技规划制定与实施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科技档案发展到巅峰的原因及宋代科技档案反映的科技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十年科学发展规划(1963―1972年)》所体现的战略思想,并指出这十年期间我国取得的主要科技成就。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从我国科技发展中得到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