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70年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要成功地防御苏联将来的入侵,美国必须在亚洲保持一种最低限度的地位。这种最低限度的地位至少应包括在亚洲沿海岛屿连线上维持我们目前的军事地位,以及在战时阻止共产党占领这条线。这条线是我们第一道防御线,也是我们的第一道进攻线,从这里可以使用任何可以使用的方式,寻求减少共产党控制的地区。这条防御线应包括日本、琉球群岛和菲律宾。这种最低限度的地位可能控制主要的交通线,它们是美国在亚洲的重要地区战略发展所必需的。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NSC48/1号文件(《美国的亚洲政策》(194912月)

材料二19698月,尼克松在关岛阐述了他的亚洲新政策,后来发展为尼克松主义。基辛格对此作了如表述:美国将继续承诺保护相关国家对抗外来军事大国的侵略,但不会派军队去为这些国家对付内部颠覆而战。美国将主要以提供适当的军事和经济支持,以帮助这些受到威胁的国家自救。1970年,尼克松向国会提交的《1970年对外政策报告》中,提出了以“伙伴关系(针对西欧)、实力和谈判(针对共产党国家)”为三大支柱的“新和平战略”。

——据时殷弘《尼克松主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中期美国亚洲政策出台的背景及其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亚洲政策调整的原因及其对亚洲的影响。
2 . 近代以来,中国外交风雨兼程,折射出国运兴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政府十分害怕战争继续下去,为了求得停战,决心不惜任何代价。在2月的朝会中,文廷式要求迁都再战,但很快被否决。415日,中日双方举行最后一轮谈判,其间李鸿章在枝节问题上斤斤计较不已。例如最初要求从赔款二万万两中削减五千万两;甚至最后竟向伊藤全权哀求,以此少许之减额,贻作回国的旅费。而对于允许日本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条款则无任何异议。1895417日,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日本在马关春帆楼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清日战争:1894-1895

材料二   197176日,尼克松总统在美国堪萨斯城对世界格局提出了“五个中心”的看法。他认为,美、苏、中、西欧和日本是世界的五个力量中心。美国意识到自己的霸权地位已严重衰落,面对苏联的争霸,美国领导人更产生了紧迫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全面执行尼克松主义的一项内容,为了改善在美苏争霸中美国的战略处境,美国开始了接近中国的过程。

——《中国外交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材料一中清政府“十分害怕战争继续下去”的原因是什么?依据材料指出清政府在签订《马关条约》的谈判中基本诉求。你如何看待“允许日本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条款”?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概括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等领导人对于新中国所处的国际形势、周边环境和国内问题有着明确清醒的认识。毛泽东陆续提出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三条方针,即“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这是历史上第一位美国国家元首访问中国,周恩来总理前往机场欢迎。周总理说:您的手伸过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来与我握手。尼克松说:一个时代过去了,另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

——刘新生主编《新中国重大外交事件纪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提出“三条方针”时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给合所学知识,解释“一个时代过去了,另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的含义,并分析中美关系解冻的原因。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次世界大战作为极其有力和急剧的催化剂,造就了几个世纪里世界政治的头等重大事态之一,那就是现代国际体系传统中心欧洲的权势迅速衰落,“侧翼大国”美苏的权势勃然兴盛。另一方面,……从列宁对威尔逊,到斯大林对罗斯福,日后美苏“冷战”的一个基本动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包括国际政治观)的摩擦、抵触和对立,都显得至关紧要,……然而,意识形态对立与基本地缘政治环境中的超级大国利益竞争等因素结合在一起,决定性地促成了美苏冷战。

——摘编自时殷弘《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

材料二 1969年,尼克松已经认识到一个多极世界格局的出现,主要标志是美国接受与苏联的核均势及将欧洲、日本和中国作为有竞争力的力量中心。这是美国自冷战以来力量相对下降的重要表现。尼克松在其就职演说中宣称:经过一段对抗之后,我们现在进入了谈判时期,尼克松政府需要重新调整美国的对外政策。尼克松决定放弃过时的两极对抗体系,重建大国间的“均势”,很快提出建立以“美、苏、西欧、日本和中国”为中心的国际新秩序。

——摘编自《尼克松主义及美国对外政策的调整》

材料三 在尼克松访华前不久,1971年10月15日,中国就加入了联合国,这表明了追求和解引起的反响。美国赞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反对任何国家在亚太地区谋求霸权的态度,即使不是消除,至少也是限制了苏联进攻中国的可能性……中美和解使北京得以购买美国的飞机、科学仪器等中国现代化所急需的东西。学者、记者、运动员、科学家和官员的交流,方使了观念和知识的相互流动,改变了22年互不往来的状态。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苏“冷战”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尼克松主义出台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美关系正常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69年1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当时正值美国面临着二战结束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1971年6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摘编自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

(1)据材料一,概括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的原因。

(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也欲与美国打开关系的战略意图,概述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两国“打开关系”的基本史实。

材料二苏联解体后,中俄关系从“互视为友好国家”发展到“建设性伙伴关系”,再到1996年确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01年,中俄两国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将两国永做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的意愿和决心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摘编自世界知识出版社编《国际条约集》等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90年代中俄关系不断发展的背景。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美俄三大国之间应如何处理国与国间的关系?

6 . 尼克松政府上台后,认识到美国面临重重危机,对美国的对外战略进行调整,实行战略收缩和防守,以“缓和”取代“冷战”,以“谈判”代替“对抗”。造成美国当时进行战略调整的外部背景是(       
A.美国经济陷入严重“滞胀”B.多极化趋势带来的挑战
C.苏联改革突破斯大林模式D.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
2022-05-10更新 | 308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西安东仪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美国《时代》周刊有世界“史库”之称。从1951年到1975年,周恩来先后六次登上《时代》封面。
时间标题封面记者态度
1951618共产主义者周恩来采用一幅周恩来肖像画,他微笑着面对正前方,以紫禁城的阁楼飞檐为背景丑化和妖魔化
1954510红色中国的周恩来周恩来身后的栅栏里关着一条张牙舞爪”和“目露凶光的青龙金握手的场面仇视和恐惧
19641113周恩来受到苏联柯希金的欢迎周恩来与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偏袒和轻视
1971118中国人来了周恩来的铅笔画肖像遗憾和客观
197236尼克松的中国之旅一副不太规则的四格画:尼克松分别与毛泽东,周恩来会谈;尼克松与夫人一起游览长城,观看样板戏“红色娘子军”;一个黑色的“友”字把画面巧妙分开。趋于客观
友好
197523胜利属于周恩来周恩来肖像画,表情十分的疲倦

根据材料,选择一个角度提取自己的观点,并运用史实进行分析说明。(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020-10-23更新 | 158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山阳中学2021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外交是一个国家在国家舞台上展现自己的舞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几乎每一位西方作者写到中国社会状况时,毫无例外地要描述一番中国人吸食鸦片的方式及其对道德和身体的危害,于是,在一般印象中,中国就是抽鸦片的国家。

——转引自周宁《鸦片帝国》(1840—1876)

材料二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材料三   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学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下列六个阶段:①尊敬阶段(18世纪);②轻视阶段(1840—1905年);③乐善好施阶段(1905—1937);④赞赏阶段(1937-1944);⑤清醒阶段(1944—1949);⑥敌对阶段(1949—)。

——袁明《备论中国在美国的形象》

材料四   以“小球转动大球”而作为“破冰之旅”载入新中国外交史册的“乒乓外交”曾经备受瞩目。对此事件周恩来总理引用《论语·学而第一》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达中国政府心情,并开心地说“现在,门打开了。”

——《环球时报》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西方人对“中国形象”分别做出了怎样的描述?
(2)简要分析材料三中美国对中国形成第④和第⑥两个阶段总体看法的主要政治背景
(3)结合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指出“门打开”后“有朋自远方来”的表现。
2020-06-18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9 . 1949年新中国成立,彻底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国外交屈辱的局面,新中国开始以独立自主的全新姿态,走上国际舞台,展现自己的形象。下面一段文字叙述了新中国的外交历程。

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上实行“一边倒”,重点发展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关系;五十年代中期,新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走向成熟;七十年代初,新中国重返联合国,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外交关系的重大突破。


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叙述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阶段外交政策或特点的背景。(要求:论述必须准确、清晰,论据确凿,论证有力。论证不清、论据不足,按要点扣分,叙述混乱酌情扣分)
2019-08-15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陕西省学业水平最后冲刺历史试题
10 . 1975年,中国大陆进出口额达147.5亿美元,创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高水平,比1970年的45.86亿美元增长了2.22倍。产生上述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A.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正式与美国建立外交关系
C.推行了全方位的外交政策
D.改善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