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70年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形势的发展使美国不得不对其全球战略作出重大调整。基辛格曾直言不讳地说∶"我们向中国靠拢……以造成一种全球力量平衡……这样的平衡可以确保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在主要大国之间保持稳定,甚至最后实现合作。"基于这一战略调整
A.美国加紧了拼凑遏制苏联的新同盟B.中国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C.美国努力推动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D.中国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活动
2 .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当中苏边界冲突发生后,中国对于战争的危机感十分强烈,所以当美国表现出与中国展开战略合作的意愿时,中国便走上了联美抗苏的道路,这也使得中国的外交战略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中国外交战略的这一转变
A.消除了中美之间的意识形态分歧B.弱化了国家利益中意识形态因素
C.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D.加速了美苏两极格局瓦解的进程
2022-01-01更新 | 791次组卷 | 12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单元复习过过过(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9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过关测试】
3 . 现代中国外交。

材料一   19502月以后,美国对华政策逐渐趋于强硬和公开敌对。214日,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在此之前,中国政府接管了美国驻北平总领事馆的房产。美国国内以歇斯底里反共为特征的麦卡锡主义开始肆虐。后来艾森豪威尔政府结束了朝鲜战争,但在敌视新中国方面比杜鲁门政府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台湾问题上,美国一段时间内采取“放蒋出笼”的政策,鼓励、纵容国民党军队对大陆沿海进行军事骚扰。但值得注意的是,在20世纪50年代的两次台海危机中,中美双方虽在言辞上一再严厉警告对方并表达了绝不在原则问题上与对方妥协的决心,但双方开始显示出了不使事态发展演变为战争的某种意愿。在1958年台海危机期间,毛泽东一再下令,要求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只打蒋军,不打美军”。当时美国正专注于欧洲事务。因而美国方面对危机的反应令人寻味,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派遣第七舰队为向金门岛运送物质的国民党舰只护航,但同时他又命令美军护航船只不得进入沿海3海里以内,以免擦枪走火。

——摘编自刘凤瑞《战后中美关系的历史演变及其发展趋势》

材料二   1969年至1971年夏,美国“跳出了一种微妙的外交小步舞”,如通过“巴黎渠道”“罗马尼亚渠道”“叶海亚渠道”等方式,向中国政府传递希望改善中美关系的信息,继之基辛格秘密访华。对此,中国政府则投桃报李,如毛泽东会见斯诺时表示欢迎尼克松访华,导演“乒乓外交”,等等。中美双方的共同努力,最终促成了19722月尼克松的中国之行和上海公报的问世。

——摘编自刘佳钦《1972年尼克松访华背景之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的十年中美关系演变的特点,并分析呈现此特点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美外交关系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国家外交政策的主要因素。
4 . 到1950年,新中国与6个亚洲国家、12个欧洲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至1969年底有50个国家同中国建交。进入20世纪70年代,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包括非洲的26个国家,拉丁美洲的13个国家,东南亚、南亚的5个国家,西亚的7个国家,太平洋的5个国家。这可用于佐证
A.“一边倒”外交政策的效果明显B.中美关系对中国外交环境的影响
C.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增大D.中国联合国席位的恢复历程曲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67~1970年联合国关于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权问题的大会决议情况表,下表反映出
届别/时间第二十二届第二十三届第二十四届第二十五届
1967.11.281968.11.191969.11.111970.11.20
赞成票69737166
反对票48474852
弃权票5649
A.新中国国际影响力有所提升B.资本主义阵营对华政策有分歧
C.美国对华冷战政策宣告破产D.恢复新中国合法席位阻力减少
6 . 阅读表格,完成下列要求。

新中国成立后的中美关系(节选)

外交
环境
中美关系的改善,使追随美国的西方国家纷纷与中国改善关系,掀起与中国建交的热潮;美国从台湾撤军,断绝与台湾当局的外交关系
经济
建设
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引进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积极发展与西方的经贸交流,为国民经济高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祖国
统一
中国提出一国两制的方针,为和平统一创造了条件
文化
教育
中美关系的改善,促进了中美文化的交流日益活跃,美国的音乐、饮食、体育等传入中国,直接影响到中国人的思想、生活方式等变化

从以上表格中提取历史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阶段特征和成因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写明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1-09-09更新 | 252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试题(中国史部分)-单元检测六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及对外关系
7 . 外交部长王毅在记者会上表示,2017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同时也是“卢沟桥事变”80周年。这两个纪念日代表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一条是和平与友好,一条是战争与对抗。其旨在
A.表明中国始终不忘十四年抗战的历史B.表明中国奉行全方位无敌国外交方针
C.批评二战后日本一直在两条道路间摇摆D.希望日本能理性看待和接受中国的振兴
2021-08-22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单元专项检测(人教版必修一)-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8 .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回忆录里曾提到,1971年的时候,由于欧洲与非洲的投票结果出乎美国意料,我私下里对助手们说:“光是中美接近就会使国际形势产生革命性的变化,对此连我自己也认识不足。”基辛格的这番话,主要是针对
A.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中美关系改善使多极化加速发展
C.基辛格访华开启中美关系正常化
D.美国重新获得了冷战的战略优势
2021-07-31更新 | 410次组卷 | 5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滚动双测卷-政治史模块检测卷(A卷新题基础练)
9 . 1971年10月25日,美利坚合众国提议将决议草案中“把蒋介石的代表从它在联合国组织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所非法占据的席位上驱逐出去”作为另一项议案另行表决。这一提议在表决中以61票反对,51票赞成,16票弃权的结果未获通过。这反映出当时
A.美帝国主义霸权地位的丧失
B.发展中国家已成长为联合国的主导力量
C.新中国在联合国的重要地位
D.第三世界的崛起推动了国际关系民主化
2021-06-19更新 | 16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按单元章节训练卷(课标全国专用)-必修1-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0 . 1971年10月,经过联合国成员国投票,新中国得以重返联合国。在这场投票中,大量亚非拉国家投了赞成票;一贯与中国意见相悖的欧洲国家几乎全票赞成,只有一个国家投了反对票;苏联也投了赞成票。这反映了
A.中国大力推行不结盟外交B.中国属于第三世界国家
C.中国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D.中苏关系恢复了正常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