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8 道试题
1 .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1953年开始的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相比,二者共同之处是:
A.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B.性质完全相反的两种经济政策
C.为消除“左”倾错误而采取的措施
D.为了调整生产关系以发展生产力
2 .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农村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其措施之一是废除人民公社体制。那么,人民公社体制在中国先后存在约
A.10多年B.20多年C.30多年D.40多年
3 . 如图是张德元、潘林所作《农民眼中的农村改革三十年—基于安徽省16市农村千人问卷调查》的一份结果。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人们

A.受外来因素的影响
B.生活水平的提高
C.生活习惯的变化
D.商品经济意识增强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在发生一场意义更深刻的变化。……开始了叫做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1年或1982年,在最贫困的省份中,90%以上的家庭以户而不是以生产队为单位负责耕种以前的集体土地。这个制度在较富裕的省份中也日益推广开来。……到1983年底,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材料二 1952年、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比较表

材料三 1978年、1992年我国几种经济成分比较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哪里开始,改革采取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1952我国所有制结构的特点?到1956年又有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分析从1978年到1992年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又发生了什么变化?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该目标何时基本建立?
2016-11-18更新 | 49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年吉林省油田高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5 .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如何发展农业,不同时期和不同国家都曾经作过重要的探索。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921年,苏俄在农业上采取了什么措施?结果如何?
(2)1953年我国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主要采取什么形式?同时期,苏联的哪位领导人也开始对农业经济体制进行改革?
(3)为使农业复苏,罗斯福新政期间,在农业方面采取哪些措施?
(4)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国农村经济体制具有什么特点?对农业的改革主要采取什么形式?
(5)从各国制定的农业政策中,你有什么启示?
2016-11-18更新 | 7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吉林省长春二中高一下学期期末测试历史
6 . 1983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这一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必将使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的具体道路更加符合我国的实际。这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自发的伟大创造……。”此段引文评价的“这一制度”应该是
A.新中国的土地改革B.三大改造中的农业合作化
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
7 . 山东邹平农民刘宗水从1963年开始坚持每天写日记,记录和见证了半个世纪以来农村社会历史的变迁。其中1981年10月23日是这样记的:“到二队分地,过午四时,大片地已分完,只有自留地和饲料地未分”。材料中的“分地”
A.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
B.确立了市场经济发展目标
C.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促进了多种所有制的发展
8 . 下面为我国农村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情况表,对储蓄存款额增加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
时间1986年1990年1994年1995年1996年
农村储蓄(万元)61,834257,791638,836911,0661146,639

A.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C.农村土地所有制的改变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