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5 道试题
1 .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农村流传着一首歌谣:“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先国家,后集体,剩多剩少归自己。不记工,不算账,集体社员两清亮。”歌谣中制度的特点是()
A.集中经营,互帮互助B.集体劳动,强化责任
C.权责分明,多劳多得D.土地公有,平均分配
2022-07-01更新 | 148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宝鸡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特别是商品性农业的发展和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包租制租佃关系取得了支配地位。包租制租佃关系的基本特征是地租数额固定,主佃双方“恪守丰歉两无加减”的约定,佃户相对较为自由,佃户甚至逐渐获得了永久耕佃即永佃的权利。他们还要求获得拥有转让所佃耕土地的权利,形成了事实上的“一田二主”甚至“一田多主”现象。

材料二   2011年中国正式启动土地确权全国试点。土地确权是指对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其他项权利的确定。确权过程中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性文件,充分考虑历史背景等原则。土地确权可以有效化解土地纠纷,提高农民获得的征地补偿数额,加速农村土地流转,形成规模经营,提高农村生产力,进而缩小城乡经济发展差距。到2018年底,除少数边疆民族地区以外,我国将在全国范围内完成土地确权工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租佃制的新发展,并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土地确权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3 . 农业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帝)诏曰:“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

——《汉书·文帝纪》

材料二   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缺)而不录。

——贾思勰《齐民要术·序》

材料三


材料四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农业政策的创举。中国三农问题研究中心在2008年所作的《农民眼中的农村改革三十年一基于安徽省16市农村千人问卷调查》中,农民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认识有以下三种观点: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本”指的是什么?“末”指的是什么?材料一、二共同反映了中国古代对“本”“末”持何态度?其目的是什么?
(2)材料三中图片一反映的是中国的哪一历史事件?有何意义?图二反映了中国农村进行的哪一历史事件?同时期还有一场什么运动?对我国经济有何影响?
(3)材料四中农民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认识有三种观点,你赞同哪一种?请说明理由。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随时代变迁,我国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

材料一   农业谚语和诗歌反映了中国劳动人民对生产经验的总结诗歌: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夏日田园杂兴》)

谚语:三分种来七分管,十分收成才保险

材料二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不同的新经济的萌芽。

材料三   茶叶在19世纪30年代每年出口5000万磅,1844年增至7000万磅,1851年达9900万磅,几乎增加了一倍。丝的出口,在鸦片战争前一般每年只有几千包,最多不过10010包,1847年增至22000多包。由于丝、茶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纷纷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材料四   1978年11月,安徽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签下“生死状”,实行包产到户,揭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19821月,中共中央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肯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

——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有哪些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宋元时期“新型经济”泛起“微澜”的表现,以及明清出现了“新经济萌芽”的依据。
(3)材料三反映近代中国农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和成效。
5 . 1981年11月,第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应当是:在坚持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前提下……国家在制定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和运用价值规律。”这说明当时中国
A.发展经济以改善人民生活B.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已确立
C.注意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D.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正式退场
2022-05-01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基本上按现有人口平均分配,把整块土地分割成许多小块分户经营。从长远看,这一举措
A.使农民的实际经济收益提高B.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
C.容易造成土地所有权私有化D.符合自给自足的农业传统
2022-05-01更新 | 116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是改革开放以来第20个、新世纪以来第15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申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年份19521953195419551956
农业总产值461510535575610

——《中国统计年鉴(1983)》

材料二   我国小麦产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位了。我国小麦增产速度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所没有的,更是资本主义国家所望尘莫及的。……美帝国主义者说我们人口多是“不堪重负的压力”,我们要用更多的事实告诉他们,人口多,生产粮食更多。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

——《人民日报》社论(1958723日)

材料三   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1980531日)


(1)据材料一,分析1952~1956年新中国农业发展状况如何?这一状况的出现与当时在农村开展的什么运动有关?
(2)对材料二所反映的我国农业生产情况真实性你是如何判断的?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哪两次运动有关?这两次运动导致国民经济出现什么后果?
(3)材料三中所述“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其原因是什么?“包产到户”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
2022-04-25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下表为改革开放初期关于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相关文件的摘录,这些信息可以说明,当时我国
时间文件内容出处
1978年12月不许包产到户,不许分田单干。《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
1979年4月
搞了包到户分田单干的地方,要积极引导农民重新组织起来。中央31号文件
1979年9月
只有因某些副业生产的特殊需要和边远山区、交通不便的单独农户才能实行包产到户、其他地区则“不要包产到户”,任何地区都“不许分田单干”。《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

A.农村改革面临现实困境B.经济发展影响政府职能
C.农业生产受到普遍关注D.体制变革顺应民众意愿
2022-04-23更新 | 149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下表为1984年至1988年农村居民人均农业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情况以及人均农业收入在人均纯收入中的占比情况(单位:元)

年份

农业收入

人均纯收入

占比

1984年

198.4

355.3

55.84%

1986年

216.2

422.8

51.14%

1988年

236

544.9

43.31%

下列推断合理的是,这一时期我国(       
A.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B.农业发展速度不断下降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D.城市乡村差距日益缩小
2022-04-08更新 | 348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镇巴县、洋县等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突破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
C.人民公社体制被乡镇体制取代D.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